APP下载

中国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

2012-04-29袁媛陆建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效益评价有机农业产业发展

袁媛 陆建飞

摘要:系统梳理了中国近10年来有机农业研究的文献,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产业发展、效益评价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中国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生产与营销;产业发展;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159-04

Research Progres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YUAN Yuan,LU Jian-fei

(Agricultural Colleg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over the past decade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benefit eval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nd so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benefit evaluation

有机农业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种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倡导的安全生产和健康消费理念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在引入有机农业理念的20多年来[1],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产业发展、效益评价、发展对策建议等方面,对中国最近10年有机农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有机农业的研究提供依据。

1有机农业的生产与市场营销

1.1生产技术

耿晨光[2]提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要增加有机肥投入、扩大绿肥种植和搞好秸秆还田工作,并要制定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相关标准,对土壤-农产品-水源实施监测。彭兴扬等[3]强调在坚持施用有机肥、绿肥、生物肥和矿物肥料的前提下,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不同的肥料性质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并且要进行配方施肥。郑运章[4]综述了有机农业生产中不同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出可以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进行有机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

1.2市场营销

余玫[5]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通过直销、超市和专卖店、直供和配销、政府和组织采购、有机餐馆和出口进行流通,提出要大力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建立合理的有机农产品流通模式等营销对策。陆建飞等[6]提出当前中国可重点建立和完善“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式”和“产销直挂式”相结合的流通模式,以解决当前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中“信任危机”问题。娄向鹏[7]指出有机食品有价无市源于缺乏信任,价值支撑是树立有机品牌的根本,要真正打响有机食品品牌,关键要构思营销策略。邹卫华等[8]基于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对有机食品的质量要求、品牌效应和易购买程度等,对有机食品营销具有正面影响,而消费者年龄、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价格比率等因素具有负面影响,消费者性别、消费频次等因素则影响不明显。

2有机农业的产业发展

2.1发展模式

席运官[9]分析了中国有机食品5种主要的开发模式,即公司租赁经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模式、国有农场的有机产品开发、有机生产协会组织的有机生产和地方政府发动的有机农业生产。尹立成[10]介绍了山东淄博博山区的“整建制”发展模式——按照“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的发展路子,大规模有计划有侧重地发展有机农业。张新民等[11]对中良美裕公司水稻生产基地的有机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将之总结为“民心”管理模式,将农民和公司融为一体,使有机水稻生产管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傅阳等[12]研究了宝应县3种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此种发展模式能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地域发展思路

方志权[13]结合上海的情况,分析了上海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建议通过加强领导和科技攻关,大力进行宣传培训,逐步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生产、加工、保鲜、出口、销售体系,多渠道吸纳各方力量来投资发展上海的有机农业。赵延德等[14]、王兴政等[15]分析了甘肃省定西市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定西市极具发展有机农业的潜力,但是也存在认识不足、专业技术知识缺乏、认证费用高和投资风险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政策倾斜扶持、成立认证中心和整合现有特色农业资源等措施,以推动定西市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李锁娜等[16]分析了江苏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环境、经济和政策是影响一个地区有机农业开发的重要因素,提出有机食品开发要因地制宜,建立有机食品开发技术体系,培养一批有机食品开发的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区域间合作的建议。韩海东等[17]借鉴台湾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建议福建将“低碳农业”作为切入点发展有机农业。

2.3产业化发展

郭传新等[18]提出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拉动为导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各种适当的经营政策和服务措施为保障,逐步建立大生产的“产业链”和“企业链”,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陈辉[19]指出有机农业走产业化道路需要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产、供、销实现全程控制,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刘璐琳等[20]对江西省有机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认为江西省在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具备制度、产业基地、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组织的优势,需要注重有机农业的宣传,做大做强有机农业产业区域品牌,并通过产业组织的创新,提高有机农业生产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张海清[21]通过对山东省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和金融供给在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分析了资源禀赋、政府推动和金融支持等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有机农业的效益评价

有机农业通过政府粮食安全目标、生产者生产安全目标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目标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均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2]。

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史剑茹等[23]提出有机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发展模式相适应,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成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温明振等[24]、翁伯琦[25]、奚振邦[26]分析了循环经济与有机农业之间的理论联系,说明了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所要遵循的原则、产业类型、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提出了面向循环经济,中国应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面向大众的有机农业。唐华仓[27]提出发展有机农业首先要依靠市场制度的约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主导有机农业的发展。熊尚鹏[28]从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进行了发展有机农业大有可为的论述。

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陈敏等[29]、刘容珍等[30]指出有机农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因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包宗顺[31]实证分析了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利用的影响。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显示:对于占30%的农业劳动力富余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来说,有机农业种植方式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

一些学者在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业的同时,认为中国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追求生态完整与环境友好的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上。王长永等[32]综述了有机农业对农田生态系统内杂草、地表节肢动物、土壤生物以及鸟类等不同生物类群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有机农业有助于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欧阳喜辉等[33]的研究表明有机农业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促进土壤团聚、提高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功效。张纪兵等[34]阐述了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在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三方面的辩证统一,指出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机产品消费模式,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水平,制定促进有机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经济激励政策,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突破口推动有机农业,从而促进有机农业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4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政府层面

田爱梅等[35]、王晶[36]提出政府应该加强和完善有机农业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吴文良[37]、吴昌华等[38]提出要进一步明确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从财政、金融、产业化发展、政策法规等综合角度分析、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支持政策。李显军[39]提出制定配套鼓励性政策是引导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切实加强监管,以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尚长风等[40]提出政府必须对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进行干预,通过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扶持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鼓励有机农业生产者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沈善奎等[41]、封超年等[42]、林宏程[43]提出要加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遴选,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进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对有机农业的产前、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保障,加强有机食品生产和关键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有机食品原料的基础条件,解决有机食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

为了规范有机农业销售市场,必须加强认证体系的建设。余亚白等[44]、杜相革等[45]、吴斌[46]提出要配套检测和认证有机食品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及与国际相符的有机农业标准,加速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国际化步伐。全面监督和管理有机农业的整个过程,建立有机产品认证的追溯制度,确保有机产品的质量,对违规者进行责任追究,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政府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对发展有机农业至关重要。包宗顺[47]、何扩等[48]提出政府管理部门要定期公布有机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加快有机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集成,建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并要对生产和销售有机农产品实行免税或者补贴政策,从而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尚长风等[40]提出要加大财政对有机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有机农业经营的财政补贴力度,适时定期提供有机农业生产专业技术培训,组建有机耕作服务公司等。

因地制宜,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等做好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田爱梅等[35]提出要根据中国国情抓好区域规划,优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或经营者应以规范化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标准建立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4.2市场层面

吴昌华等[38]指出要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规模化生产,发挥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广开渠道筹集推广资金,采用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建立高效推广网络。严立冬[49]、马卓[50]提出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国内市场,积极拓宽营销渠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沈善奎等[41]、杨曙辉等[51]提出了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合理确定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和布局,严格有机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打好前站的观点。李登中等[52]提出要强化有机品牌招商,以现有的有机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包装有机项目,结合各种重要的交易会、展览会等打好有机品牌战。

4.3研发层面

科研单位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杜相革等[45]、岑英敢[53]提出要加强有机农业理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示范有机农业集成技术,通过科研立项,全面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发展有机农业的育种、栽培、储运、加工技术,加快建设有机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保障体系,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中西结合,充分挖掘利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中的技术精华,积极探索新的思路。

4.4宣传层面

针对人们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缺乏感性认识的事实,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何扩等[48]提出要大力宣传有机农业理念和有机农业的优势及前景,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业生产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对农业、环境、食品、健康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循序渐进地发展有机农业,让农民朋友愿意接受这项技术。尚洁澄等[54]指出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症结在于生产发展的迟滞和市场的游移不明,而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沟通错位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介平台,建立新语境以消除信息传播滞碍,将有助于摆脱有机领域的尴尬现状,从而平顺且有力地推动中国有机事业的发展。

5存在的不足和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在国内近10年来对有机农业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有机农业的认识逐渐由感性走向理性,并逐渐深入,但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大量的研究是描述性的介绍,近一半的研究文献侧重于介绍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对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相对不够;②现有的研究中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相对薄弱,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不够;③对有机食品市场的研究和有关有机食品营销的文献较少,主要涉及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的介绍,缺乏对有机食品营销策略和方案的系统研究;④对区域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介绍特定区域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多为政府层面的方向性或指导性对策建议,而基于市场和农民层面的研究较少,可操作性不强;⑤对有机农业产业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某一特定区域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缺乏对这一特殊产业的系统性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中国有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管理服务水平等差异较大,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尽一致。中国今后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宏观或共性问题的系统研究,以更好地揭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规律或机制;另一方面要进行微观区域视角的分析,运用产业发展分析理论,如产业周期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研究某一特定区域有机农业的产业发展问题;同时应注重跟踪国际动态,借鉴和学习国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相革.有机农业在中国[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

[2] 耿晨光.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3-95.

[3] 彭兴扬,叶青松,肖艳,等.有机农业土壤培肥途径与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5(2):71-73.

[4] 郑运章.有机农业中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2(3):408-409.

[5] 余玫.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营销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00-110.

[6] 陆建飞,陈波,葛敏,等.德国和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比较及其启示[J].生态经济,2006(5):259-261.

[7] 娄向鹏.有机食品,不缺产品缺营销[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9):67.

[8] 邹卫华,贾金荣.有机食品市场营销的障碍因素研究——基于对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9(6):178-181.

[9] 席运官.我国有机食品开发模式与保障体系建设[J].环境保护,2005(7):25-28.

[10] 尹立成.有机农业发展新模式:“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区[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5):43-46.

[11] 张新民,赵静,陈永福,等.有机农业生产管理创新模式——以中良美裕公司有机生产“民心”管理模式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12-5713.

[12] 傅阳,纪荣平.宝应县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的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1(1):50-53.

[13] 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0,16(4):1-5.

[14] 赵延德,张慧,徐树建,等.定西市有机农业发展优势、问题与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28-29.

[15] 王兴政,王克敏.定西半干旱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与开发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3):219-220.

[16] 李锁娜,赵言文,施毅超,等.江苏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13-117.

[17] 韩海东,林永辉,刘明香.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452-457.

[18] 郭传新,于海东,于海燕,等.略论有机农业产业化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2003(2):19-23.

[19] 陈辉.有机农业的产业化——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乔玉辉博士[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5(6):18-19.

[20] 刘璐琳,李雪强.江西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的优势[J].求实,2007(10):54-57.

[21] 张海清.有机农业与金融供给协调机制:肥城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09(12):37-40.

[22] 简小鹰.论有机农业目标体系的整体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6):426-430.

[23] 史剑茹,陈笑.低碳经济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4):48-51.

[24] 温明振,赵黎明.中国有机农业的合理形式——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32-34.

[25] 翁伯琦.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思考[J].鄱阳湖学刊,2009(1):61-68.

[26] 奚振邦.农业的有机物质循环与有机农业[J].磷肥与复肥,2008,23(3):1-5.

[27] 唐华仓.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制度分析[J].中国市场,2006(26):10-11.

[28] 熊尚鹏.试论发展有机农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J].农业经济,2008(6):10-12.

[29] 陈敏,刘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着实解决“三农”问题[J].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180-182.

[30] 刘容珍,田允波. 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32-4633.

[31] 包宗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利用和农户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2(10):38-43,80.

[32] 王长永,王光,万树文,等.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比较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75-80.

[33] 欧阳喜辉,周绪宝,王宇.有机农业对土壤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224-230.

[34] 张纪兵,肖兴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54-56.

[35] 田爱梅,黄应平,陈芳清,等.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54-256.

[36] 王晶.积极建设有机农业,践行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J].经济视角,2010(3):51-53.

[37] 吴文良.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J].北京农业,2008(10):1-3.

[38] 吴昌华,张爱民,郑立平,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09(11):80-82.

[39] 李显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背景、现状和展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42):26-29.

[40] 尚长风,殷国玺,张国华,等.转换期有机农业的风险与政府行为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2):76-80.

[41] 沈善奎,丁继峰.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J].现代化农业,2006(2):37-39.

[42] 封超年,周桂生,陆建飞.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4):4-7.

[43] 林宏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路径[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76-277.

[44] 余亚白,林斌.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03(1):36-38.

[45] 杜相革,董民.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7(1):4-7.

[46] 吴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4):67-68.

[47] 包宗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利弊及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4):26-30.

[48] 何扩,王贵喜,白殿海,等.有机食品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5):58-60,66.

[49] 严立冬.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4(11):65-68.

[50] 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38-342.

[51] 杨曙辉,宋天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2):42-46.

[52] 李登中,郑一芳,徐仕明.宝应县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及产业化开发[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2):50-54.

[53] 岑英敢.浅析我国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9(12):42-43.

[54] 尚洁澄,王少祥.再造有机语境——从生产-消费沟通错位谈我国有机农业运动窘境的突破[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2):13-16.

猜你喜欢

效益评价有机农业产业发展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有机农业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猛进水库清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平衡计分卡在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