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2012-04-29许和平

科教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引导网络舆论

许和平

摘 要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调控得好,可以加速社会民主进程;调控失当,则会贻害无穷。对网络舆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引领社会舆论走向的革命性与主导性力量。

关键词 网络 舆论 监督 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XU Heping

(Suixian CPC Committee Party School, Shangqiu, He'nan 476900)

Abstract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control well, can accelerate the social democratic process; control improperly, can cause endless trouble to futur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correctly guide public opinion, make its become leading toward a revolutionary, leading force.

Key word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guidance

1 网络舆论的形成

随着社交、论坛、博客、微博客等用户数量的增长,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迅速,网络舆论的形成时间大大缩短、影响程度逐步加大,互联网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

1.1 网络舆论及其特征

(1)什么是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公众通过网络媒介传播信息而形成的舆论,是人们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言论。

(2)网络舆论的特征:网络舆论成长于互联网这个复杂多元的环境,具有时空广泛性、内容多元性、形成快速性、传播自由性、隐蔽难控性、偏激情绪性等特征。

(3)网络舆论的作用:①下情上达。②建言献策。③抨击时弊。④反腐倡廉。

1.2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1)议题的出现:①论坛成员首发的社会事件议题。论坛成员作为知情者,发表原刨的帖子。②论坛成员转发的相关事件议题。论坛成员或访客转发的帖子。

(2)议题的存活:一个议题能够在网络上存活的主要表现就是相关事件能够受到论坛成员的持续关注,从发贴上表现为持续出现相关事件的新帖或跟帖。

(3)舆论的走向:当存活议题变成初具规模的舆论而受到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的关注时,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就会介入到议题讨论,成为网络舆论走向的重要制约因素。

2 网络舆论的监督

2.1 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

(1)网络言论自由的价值表现:第一,从推进民主建设说,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及时性与全球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权威话语权的垄断。第二,从促进文化传播来说,网络传播节约了传播成本,加速了知识传递和文化融合。第三,从愉悦人们身心来说,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不满情绪宣泄平台,缓解了人们的压力,疏导了社会的矛盾。

(2)网络言论开放的负面效应:推动了无国界、无政府、无领导的网络公民的形成,一些重要的国家主权很容易被网民消解掉。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网民自觉充当了新闻记者、事件评论员、道德审判官、法律专家等多重角色。

(3)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①监督主体的素质较高;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③能充分地表达民意;④具有空前的快捷性;⑤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2.2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

(1)网络舆论是影响政府决策管理的强大力量:网络舆论日益成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运作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其影响力也表现得日益突出。

(2)网络舆论开辟了真实民意表达的重要通道:网络舆论使得民意反映的集约性、普遍性和可视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能比较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意的手段。

(3)网络舆论已成为诱发性政治动员的新手段:网络舆论促成新兴动员主体的出现,他们可以借助网络舆论,绕过政府的控制,从而获得全新的政治动员条件和机会。

(4)网络舆论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网络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性,网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的。

(5)网络舆论导致部分官方网站的公信力下降:部分官方网站对重大事件报道不及时,造成与网络舆论的主流声音脱节,偏离督导网络声音的核心位置。

(6)网络舆论容易成为街头政治的“导火索”:在重大事件和社会危机发生及处理过程中,网络舆论容易起到鼓动、误导和干扰的作用。一旦矛盾激化,可能会触发大规模政治骚乱与街头暴乱事态的发生。

(7)网络舆论成为敌对势力攻击异己的新手段:散布反动网络论,攻击别国政治制度;发布虚假网络信息,影响我国政权稳定策划反动宣传活动,敏感时期煽动闹事。

2.3 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

(1)网络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和对家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网络监督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便捷而有效手段,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宪法的保护。

(2)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网络监督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民主的恰到好处的结合,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3)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方式:网络媒体是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之现代化工具,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界性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

(4)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公开的推动力: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政治公开。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政治过程,更好地知政、议政和参政,实现各种民主权利。

3 网络舆论的社会控制

3.1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1)民众对于网络信息过于依赖和盲从:我国民众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依赖程度及对网络舆论的关心度和期望值均居各网络大国之首。

(2)传播主体不断引发、操控网络舆论:互联网正成为政治主张的“策源地”、议政的“新场所"、网上组织活动的“大本营”、推动中国“颜色革命”的“训练营”。

(3)网络舆论内容的政治敏感性强:我国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空前强烈,网民围绕政治话题、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如腐败、教育、医疗、社保等都成为焦点。

(4)舆论的管理控制面临困难:难以区分正常的舆论监督和蓄意的煽动破坏;各责任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仍显不够;我国网络舆论管理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5)传统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有限:我国的传统媒体在报道热点和内容上越来越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甚至盲目跟风、炒作和追棒网络舆论焦点问题或人物。

3.2 网络舆论的失控原因

(1)网络自身的特性导致网络舆论失控:网络的自由开放性、网络传播的快捷性、网络信息的大容量、网络较强的覆盖性导致舆论失控。

(2)舆论主体的特性导致网络舆论失控。①网络传播主体身份的隐匿性。匿名的网民没有传统媒介传播者的职业道德的束缚,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审查。②网络传播主体素质的特殊性。很多人自身的素质较低,在网络中经常使用一些低下、粗俗的语言,甚至对他人进行谩骂,给网络舆论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③网络监管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失控:一是把关人的作用被削弱;二是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三是网站管理不完善,多数网站缺乏运营经验。

3.3 舆论的控制措施

(1)网络信息的技术控制:加大网络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开发自动控制系统,及时屏蔽色情、反动言论。研发网络追踪系统,及时追踪到发表不良言论的IP地址。

(2)网络环境的法律监管:近几年,我国针对网络出台了近40部政策、条例和规定,而这些法律法规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不能保证网络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

(3)网络言论的政府监管:在全民法律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加大网站管理的立法力度,培养一批合格的网络执法人员,强化现有的监管机制。

(4)网络行为的伦理约束:只有网站所有人与网络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道德操守、伦理原则,才能从源头上净化新闻环境,让负面舆论无从发起。

4 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4.1 网络舆论引导的案例

人民网一直致力于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1)争夺信息制高点,加强网络宣传的力度;(2)力求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在服务中引导群众;(3)精心策划,通过独家深度新闻报道来引导舆论;(4)精心编排,突出要闻;(5)为来自民间的言论提供充足的空间;(6)网上论坛通常是网民情绪宣泄的渠道。

4.2 网络舆论引导的现状

(1)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建立法规管理体系,严管舆论;职能部门的交叉管理与协作;建设主流网站,强化舆论引导;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扩散;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行业引导和社会监督。

(2)有待健全完善的几个问题:①缺乏完整的网络法律,削弱了依法管理舆论的社会执行效力。②管理部门众多,管理权限、内容交叉重复,削弱了管理力度。③被动反应式的新闻发布方式尚待改进。④跟进舆论热点开发潜力空间,主流网站舆论引导力有待加强。⑤管理部门舆情采集工作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4.3 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1)树立网络舆论品牌,加强主流网站的舆论引导。扶持主流网络媒体,形成一批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的网络媒体品牌,通过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和论坛的管理,来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2)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舆论带头人作用。“意见领袖”可以是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等,他们是某些问题上的权威,当网络舆论混乱不明时,网络媒体应借助他们的声音来引导舆论。

(3)新闻报道及时透明,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增加信息透明度,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方向,使“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

(4)强化网络“把关人”作用,加强网民责任感。网络“把关人,对网民的言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遵循及时、准确、适当的原则对所发表的言论进行梳理,并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5)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确保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

猜你喜欢

引导网络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