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

2012-04-29周春红

新闻爱好者 2012年22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专业素养媒介融合

周春红

【摘要】本文总结了传统媒介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专业素养。并通过对媒介融合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推理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更应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素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技术,熟知不同媒体的特点,学习多种媒体的采集技术,了解不同媒介的优缺点,转变思维方式,以顺应媒介融合对新闻摄影记者的需求,做全能型的新闻摄影记者。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摄影记者;专业素养;多媒体采集;思维方式

近几年,媒介融合对新闻摄影的影响越来越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议题。自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概念以来[1],对媒介融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本文仅从纸质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角度,分析该融合过程中对新闻摄影的影响,以及新闻摄影记者应提升哪些专业素养,以满足融合时期对新闻摄影的需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再谈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再次强调传统媒介时代里,新闻摄影记者多年形成的一些优秀的专业素养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媒介融合确实给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给新闻摄影记者在媒介融合时期的工作以启发和借鉴。

传统媒介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

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职业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从早期的追求写意到战争时期的偏重纪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政治、“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摆拍到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回归纪实,我国新闻摄影的发展道路虽然坎坷,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最终还是回到了新闻摄影客观性、真实性、纪实性这一国际公认的本质属性上。

总结我国传统媒介时代的报刊界、学术界认同的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主要有:坚持党性原则,有新闻敏感性,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有深入现场的拼搏精神,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以及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有图片编辑意识等。

新形势下,传统的专业素养不但不能被逾越,有些还需要摄影记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秉承传统的同时,新闻摄影记者需要在理论上加深对媒介及媒介融合概念及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这些将有助于摄影记者梳理出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高专业素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意义。

媒介融合以及新闻摄影的媒介融合

本文所述“媒介融合”的媒介指大众传播媒介,即负载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2]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传播渠道,指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手段,如报纸;二是传播的组织、机构,指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报社。媒介融合包含这两个方面,即传播渠道和传播组织、机构的融合。

自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被大家广泛使用的、认可的关于“媒介融合”的概念。浦尔教授当时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他强调的是媒介形态的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认为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3]。他强调的是组织机构的融合。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媒介融合就已经悄悄开始了,它伴随着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从开始的冲突对抗到慢慢的共存共荣。

近年来,在逐渐成熟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报网融合”“三网融合”等媒介融合的程度日趋加深。以“报网融合”为例,这两大媒介的融合是网络媒介冲击传统报纸媒介的必然结果,“报网融合”目前正从“报网互动”进一步向“报网一体化”推进。报纸这一传统媒介在权威性、易保存性、携带方便等方面比网络有优势,而网络在信息更新速度、媒体类型等方面更胜一筹。报纸和网络二者各自为营,都有着对方没有的优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融合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乐于与报纸融合的不仅是网络这一媒介,电视、手机早已悄然与报纸“联谊”。例如,当前的电视读报节目受到了广大电视受众的接受和喜爱,许多新闻节目也常从报纸“手中”拿图片;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手机报在受众手机中的安家。“融合”已经在进行中,融合中的新闻媒介自然对新闻人包括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

传统媒介中,新闻摄影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兵种”,它的媒介融合指“把音频、视频、图表和静态照片结合在一起运用,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逐渐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对互联网的一个对策”[4]。新闻摄影记者无论从顺应媒介变化还是自身生存的角度,都应积极接受“融合”给自身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动学习新知识,更新思维方式,培养适应媒介融合需求的专业素养。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

坚定政治立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空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在享受着信息“美味”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和侵略正以隐性化策略发生,特别在新闻行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影视文化传播等形式,在我国宣扬西方文化,当前,网络也成为美国对中国输入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作品在国际大赛上(例如“荷赛”)的获奖级别和数量稳中有升,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欧美人占多数的评委中,“荷赛”评价尺度也不能完全符合大多数国家的价值标准,因此,我们在吸收其高标准的专业评判标准时,还要建立一套能代表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价值观的评价标准,让世界看到更加真实、客观的中国,而不要盲目跟从。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渗透和侵略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强,作为新闻行业的重要“兵种”,摄影记者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应该提高警惕,坚守社会主义价值观,避免因懈怠和麻痹而顺应和宣扬西方价值观。当前形势下,摄影记者需要用智慧和双眼,把握世界舆论动态,营造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新闻环境。

合理应用数字技术,坚守真实性原则。快速发展的数字处理技术给以抓拍为主的摄影记者带来很多便利,新闻摄影提倡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进行抓拍,这对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要求很高,再好的摄影记者也有措手不及的时候,如果抓拍的照片不让人满意,在不违反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用数字处理技术调整曝光、色调或适当地剪裁是允许的。但是过分依赖数字处理技术,首先会使摄影记者在抓拍时降低对曝光、构图的要求。其次,数字处理技术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要求的降低,会使摄影记者犯下违背新闻原则的错误。虽然照片过度处理现象在传统胶片时代就存在,但在媒介融合时期,特别是借助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了更加广泛和恶劣的影响。近年来,借助数字技术造假的国内外假新闻照片事件层出不穷。2003年《洛杉矶时报》上刊登的英军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照片;2006年获“华赛”金奖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2010年第53届荷赛取消的乌克兰一摄影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街头大战》中的一张照片,都是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过的失实的新闻照片。

数字处理技术让在暗房时代很难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行,曝光、色调等问题,平面图像处理软件都能解决。同时,在艺术摄影行业所允许的数字处理技术,例如对照片中影响效果景物的删减,或者为了增强效果景物的添加,照片色彩的过度修饰、效果的渲染,这些违背客观事实的处理都会犯下新闻失实的错误。数字造假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网络,虽然纸媒的新闻摄影报道中也出现过造假现象,但相对于网络媒介,纸媒多年来在把握新闻真实度、制度管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公信力。所以,在媒介融合过程中,要发挥纸质媒介多年秉承的社会责任感传统以及积淀下的社会公信力,不要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出现公信力融合而降低的状况。

做全能型新闻摄影记者。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我国更早地广泛实行视频截图、多媒体联合等形式来延展新闻摄影的报道,纽约时报还给新闻摄影记者提供平台,鼓励其注册个人新闻摄影博客。2004年起,美国报业联合会总编辑协会(APME)开始组织全美各地的报纸新闻记者接受新媒体的相关培训,参与有关新媒体、多媒体新闻采编技能短训班。许多院校新闻摄影相关专业开始开设媒介融合课程,以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全媒型记者。

首先,新闻摄影记者需掌握静态新闻照片后期制作的基本技术即电子暗房技术,能熟练地用软件对新闻照片进行剪裁、色调调整、反差调整等。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是新闻摄影记者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

其次,把握不同媒体的特点,并不断学习和掌握不同媒体的采集技术。静止照片的魅力在于展现其“决定性瞬间”,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印象,在回顾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候,“决定性瞬间”的新闻摄影照片会比其他媒体形式更先映入人的眼帘和容易回忆。而视频影像的优势是回放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增进人们对事件始末的了解。音频媒体则可以在不打扰听众手头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大众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摄影记者,要熟知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学习多角度的新闻采集方式,以多媒体的思维方式思考新闻、采集新闻,拓展和深化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

再次,详细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以纸质报、网络报、手机报为例,纸质报版面空间有限、承载的媒体类型有限,应以发布经典的“决定性瞬间”新闻摄影作品为主要报道方式,落脚点在于提供详细的解读。网络报能展示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而且展示空间大,其落脚点就在于提供详细的细节。手机报因受到手机屏幕所限,它的展示空间有限,所以图片和视频的拍摄景别尽量选取近景、中景,文字尽量简短。另外,受手机网速的限制,视频尽量短小。同时,手机报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即随身携带随时读取。因此,手机报的新闻落脚点在于告知。媒介融合时期,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按照不同媒介的需要,把采集到的照片按照不同媒介的需要,制成多条新闻摄影稿件,实现一条新闻多种媒介同时发布。

最后,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即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网络、手机等媒介均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互动。新闻摄影记者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在做好报道的基础上,做好应对互动的思想准备。

从表面上看,媒介融合似乎对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能型记者说起来容易,却给已适应传统媒介报道和思维方式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实际上,媒介融合给摄影记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新闻摄影的后期制作、传输比从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给摄影记者学习新技术、新思维提供了时间。全能不一定是样样精通,更应该是一专多能。真实性、客观性、审美性仍是一则优秀新闻摄影报道的核心,此外,精选角度进行深入观察和采访,提高拍摄质量应该成为摄影记者的不懈追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敏锐地觉察到媒介融合给自身工作带来的改变,及时学习新技术、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的融合工作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除了摄影记者需要提高其自身专业素养外,国家应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来管理媒介的大众传播行为,同时给优秀的摄影记者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滢.媒介融合:海外媒体在做什么[J].新闻与写作,2009(7).

[2]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3-265.

[3]Nachison A. Good business or good journalism[J].Lessons from the bleeding edge, A presentationto the World Editors Forum,Hong Kong.2001(7):6-7.

[4]刘宗礼.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J].新闻爱好者,2008(11).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媒体技术与传播系)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专业素养媒介融合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分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