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动态生成
2012-04-29姜治爱
姜治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整合那些能促使目标达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信息,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
在课堂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而这些想法往往是教师在备课中无法预料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小红家离学校500米,小明家离学校300米,那么小红家与小明家相隔多少米?(答案:A.800米。B.200米。C.800米或200米。D.无法确定。)不少学生都把小红家、学校、小明家理解为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错误地选择了答案C。分析时,我提示学生这三点的位置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前三个答案都是不对的。这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纸上画出了图,有几个学生画的图使我深受启发:小明家的位置围绕学校形成了一个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进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运用图示法清晰地表示出了三个地点间的位置关系:小红家与小明家可能在的位置分别形成了一个圆形,这两个圆都是以学校为圆心的,是一大一小的两个同心圆。
二、综合即时信息,关注学习需要
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只要教师处理得当,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奇思妙想,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上《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要建一个花坛,周长是18.84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齐读题,思考片刻后,仍然没有人举手。看到同学们都愁眉苦脸的,我仔细一看,原来题目中将“圆形”两字漏写了。我灵机一动,干脆将错就错,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设计花坛的形状,然后根据周长是18.84来求花坛的面积,最后再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结果有的小组设计成一个圆形、两个相连的等圆形或三个相连的等圆形,有的小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小组设计成长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有的小组设计成长宽之比为3∶1的长方形等。正因为这一问题的提出迎合了学生的天性,变成了精彩的课堂,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而学生的错误正是可利用的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我在《倍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画一画“的反馈练习题:
第一行有2个桔子,第二行画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2倍。
学生动手画,我抽取了三幅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展示,其中有两幅作品都画了6个苹果。交流后我将“错误作品”重新放回到展示台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画错了,如果第二行的苹果就是他们画的6个,这道题可以怎样改呢?”
生1:把题目中的2倍改成3倍,不就行了吗?
生2:我把第一行的桔子加1个就可以了。这样,桔子就有3个,而6个苹果正好是桔子的2倍。
这样,变“错误”为有效资源,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倍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溧阳市永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