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课堂需要有效把握

2012-04-29黄锦秀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认知特点聋生数学课堂

黄锦秀

【摘要】追求有效教学,关注聋生的发展已成为聋校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紧密结合聋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系列课堂教学案例,就当前聋校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某些低效现象,作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聋生;认知特点;数学课堂;有效性

伴随普教改革之风,特殊教育也悄然掀起了一轮新的改革.很多教师都在埋头学习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作出大胆尝试和探索,力求在教育教学中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然而,聋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给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和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他们语言能力差、感知经验缺乏、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致使在数学教学中,聋校教师往往较多地从耳聋学生的生理缺陷去考虑,强调补偿,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的传授,不能关注聋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随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现笔者结合教研活动中收集的几个案例和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对聋校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现象一:情境创设 喧宾夺主

[案例] “认识周长”(聋校数学四年级上册)

曾听一位教师上“认识周长”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老师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的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课堂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演示:两只可爱的小鸡和小鸭围绕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跑步)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上面有两只可爱的动物.

生2:我发现小鸡和小鸭在跑步.

生3:我发现小鸡比小鸭跑得快.

生4:我发现它们没办法比较,因为他们跑的方向不同……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仍沉浸在小鸡和小鸭的跑步情境中,什么数学问题都没有发现.)

[思考]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聋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总会利用很多漂亮的动画和图片,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从而忽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尽管课堂中所呈现的优美情境是教师精心创设的,但是从教学效果的反馈看,课堂气氛活跃了,可聋生并不能很好地从情境图中说出动物跑步的线路.究其原因,是老师一味追求表现上的新颖和动画效果,干扰了聋生的注意力,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只顾看动物跑步而忽视了动画所要表现的实质内容,使我们的情境创设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如果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一起用剪刀剪各种形状的动物图案,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剪的过程,最后再引导学生一起用手指来比划各种图形一周的边线,这样根据学生亲自动手、感悟来引出周长的概念,效果岂不是高了许多.

[对策] 聋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需要靠视觉等感官的补偿来认识周围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聋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们不能仅考虑要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生成的学习材料和问题,能否为聋生有效的服务.那么如何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聋生的发展.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只能通过视觉来“观察”老师的手语.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更多地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2)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思考所选的生活事实能否足以支撑相应的数学问题.《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处处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要牢记: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聋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而不能一味笼统地追求热闹,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现象二:小组讨论 流于形式

[案例] “年、月、日”(聋校数学四年级下册)

记得一位老师上“年、月、日”一课时,为了让聋生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她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年历卡,安排了以下小组讨论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和组内同学讨论以下问题: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2月份有多少天?(讨论开始后,有几个聋生用“手语”嘀咕着:我都知道了,这张年历卡给你看吧!有的组由于口语和手语表达的不完整,学生之间互相不能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拿着年历卡无从下手,有的后进生因理解水平的局限导致“不知所云”的乱谈……在随后的小组汇报中,课堂变成了少数优等生的舞台.)

[思考] 聋校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髦,在未领会主体性教学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模仿普通教育中的一些教学形式,结果课堂展现的是聋生肤浅的甚至是虚假的讨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但这种形式上的讨论对没有语言基础的聋生来说究竟发挥了多大的功效呢?第一,年、月、日这些内容来自聋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大多数聋生有能力在课前就知道这些信息.第二,聋哑学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他们沟通语言上的障碍,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他们之间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所以这里的小组讨论根本就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合作,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对策] 为了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效果,作为聋校数学教师,也应深入思考:(1)教师要准确把握聋生的认知起点,要精选讨论的问题,明确小组讨论的价值,只有在个人能力达不到时,小组讨论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才有讨论的热情.(2)老师要对小组讨论提出要求,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再学会表达,学会思考、辨别的好习惯,使讨论的过程确实成为每个聋生思维锻炼与提高的过程.(3)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合理分配.教师要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听力差异有较为全面而细致了解之后作出比较科学的安排,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指定发言人的次序等,以保证每名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都得到较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机会.

现象三:动手操作 机械模仿

[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聋校数学六年级上册)

有一位老师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她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上次我们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拼成长方形得到的.

师:是的.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移动,变成已经会算面积的长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师: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通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拼看.

学生按照书上的方法开始操作……

[思考] 聋哑学生听觉失聪,抽象思维不够发达,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主要靠视知觉来感知材料,缺乏语言功能的调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的属性.但他们观察力强,善于模仿,积极好动.上述案例,从表面上看,聋生也动手操作了,实际上聋生只是按书上的方法机械地拼一拼,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与思考之中,只能说是做了一次“操作工”.我们应该明白,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下的产物与行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的需要下进行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操作,有效的课堂.

[对策] 聋生由于自制能力差,在课堂上精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激发聋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选操作材料.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聋生通过动手操作增加感知,并在操作中探索规律,获取知识.而影响操作效果的首要因素就是操作材料的选择.尽管聋校现有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便于聋生操作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提供适合聋生探究的操作材料.(2)优化操作活动.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聋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才会有利于聋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动手操作不是仅仅让聋生学会简单的模仿,拿学具来摆一摆、量一量等,而是要让聋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为此教者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操作活动,优化教学环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让我们摒弃浮华和热闹,不断地反思,为追寻有效的课堂而不断地努力.

猜你喜欢

认知特点聋生数学课堂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