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2-04-29刘文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智育解题数学

刘文汇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智育并不单单归结为积累知识.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文明,培养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智力的需要,培养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所以,每个教育者都要明确,智育本身就包括兼施德育的职能,即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育人”.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应找出本学科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偏低,自我概念消极等心理特征,他们因种种原因,造成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单单靠填鸭式完成教学进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这些学生树立起久违的自信心,是每个教师都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如果让这些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失去上进的心理动力,变成“破罐子破摔”,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教师在教育上也就走进了死胡同.苏霍姆林斯基曾呼吁:“让每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应用博大的师爱和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唤醒学生潜在的向上的动力,让他的自信心复苏,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教师一个赞许的眼光、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温馨,产生我还有希望的信念,教师不要吝啬使用微笑和赞语.在授课时,也并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自己头脑中倒进学生头脑中,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希望学生学到知识的真情融入课堂中,不断用语言、表情、手势及情境创设等表示出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善意.如果教师的教学能时时打动学生,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学生的情感就会向教师开放,从而在师生间形成密切的感情交流,产生情感的融合,学生会从这种浓浓的师生情感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从而身心放松,积极投入课堂,在听课中获得知识,从而树立“能学会”的自信心,进入良性循环.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批改作业时的书面评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我经常通过学生的作业,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效果非常好.这种交流以表扬、鼓励、善意的批评为主,是针对全班所有学生.即使学习最差的学生,只要他听懂了一点,会做一道题,有一点进步,我就会进行表扬,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你今天的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棒!”再比如,上课爱作小动作的学生,我会在他作业本上写上:“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领悟力强,如果上课时能再认真地配合老师,你会多棒啊!”对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老师真为你最近取得的进步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成功会属于你!”对不断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大的学生,我会鼓励他:“老师感到你在不断努力,不要气馁,老师相信你能行.”对有退步的学生,我会提醒他:“老师常常为你感到自豪,可最近……,不要令老师失望啊!”心灵的交流是很有震撼力的,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感受到老师殷切的期望和浓浓的关爱,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们每位教师都牢记住这句话,并用于日常教学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是在困难中形成的,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力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有效难度原则,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不能降低学习内容,使其营养不良影响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但并不是说,学习内容越难越好,而是要经过一定努力可以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教师的“外部压力”与学生自身的“内部承受力”要达到合理的平衡,恰当的学习难度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意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为此,每一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要做到饱满,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其次,让学生解题也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学生独立参与课内外的解题活动,尤其是逐步学习去解那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力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因为学生在独立解题时,首先要有自信心和自觉性,解题过程需要毅力和自制性,解题过程中遇到挫折还需决心和坚持性,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挫折感,能促进通过意志努力来面对困难,冷静思考,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没有挫折就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教师要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去战胜挫折.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中的兴趣来源有时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则埋藏在深处,需要加以挖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可见,表面肤浅的知识,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只有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内涵,才能引起学生的真正兴趣.所以,要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首先挖掘和利用数学本身内在的兴趣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和多样方法创造数学中的新异性、趣味性、愉悦性,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域中,蕴涵着丰富的兴趣因素,需教师加以发掘和加工,著名的黄金分割以“人间最巧的比例”而著称,在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中被使用,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数学百花园中,趣味典故、趣味故事也很多,“印度象棋大师要求国王奖励”的故事,引起学生探索等比数列的兴趣,“多米诺骨牌”激起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兴趣,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有多少场?社会上的福利彩票中奖率为多少?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去学习排列组合及概率,学生会积极参与.分段函数中的纳税问题、出租车的计价问题、手机的计费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寓理深刻的趣题趣例,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待解决的数学猜想,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等,必能妙趣横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把坐等老师“喂”的局面彻底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智育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设而不求巧解题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用“同样多”解题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