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90后”学生的那些事
2012-04-29张利海
张利海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90后”的孩子让人又爱又无奈,他们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又或多或少存在着个性张扬、集体意识差、缺乏责任感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校将班级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和谐、团结、向上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造氛围,从实践活动开始
学校确定了目标明、环境美、班风正、学风浓、活动好、特色显、协调佳、绩效优八方面基本要求,并加以细化,使自主创新的班级精神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有了具体的方向。为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各班级围绕学校教育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创设了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实践,进一步促进了班级创新精神和创新氛围的形成。
2012年3月,学校启动了“学雷锋,践行天津精神,做文明学生”的主题教育月活动,各班级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的班级收集“学习雷锋”的相关资料,并组织学生到其它班级分发宣传单;有的班级发现学校有卫生死角,便集体在校园铲除残余在地上的口香糖的痕迹,美化校园环境;有的班级成立了学生礼仪队,在校园示范文明礼仪;有的班级开展了“学雷锋茶话会”,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学雷锋的心得与感悟。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策划、分组分工实施,学校及时通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班训是班级文化的凝练,是班级灵魂的所在,是班级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此,学校开展了班徽、班训的创作活动。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集思广益,自己动手设计班徽、总结班训。初三三班的班徽是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3”字,弥散出书香气息,透射出三班正欲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班级精神;三班的班训——“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宣告着师生对现实和未来的承诺。实践创新的氛围悄然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90后”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讲策略,个人与集体同步
要促进“90后”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既需要实干,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自主创新的班级精神培养”实践中,班主任采用了四种实施策略和方法——设岗育人、活动育人、多元评价、分组激励,让学生在关注和理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90后”学生的人格。
设岗育人。为了改变少数班干部管理班级、多数学生漠不关心的既有管理模式,学校将班级的所有事务进行了明确分工、职责到人,使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构建起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网络机制。
活动育人。活动是吸引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特长展示、能力提升的舞台,其效果远远大于说教。班主任利用既有的课余时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德育”活动中愉悦身心、感悟反思。
多元评价。学校对学生推行多元评价,除既有的“综合评”外,还增加了“单项横向评”和“个体发展纵向评”,如建立“一事一评”机制,对班级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单项评价,让学生的进步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注。除学期评外学校还增加了“日评”“周评”“月评”,力求做到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
分组激励。竞争是激励人向上的有效手段,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班主任在班级建立分组竞争的激励机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分组有序竞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层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生命科学小组”活动。“生命科学小组”主要探究的领域是数理化和生物相结合的生命科学研究,小组成员的培养模式是“老带新”,即师哥师姐带师弟师妹。“生命科学小组”利用学生宣传、新生招募、新生参与探究等方式在班级和学校进行科普宣传,扩大了小组的科学普及度和影响力。如今,“生命科学小组”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团队意识和积极探究实验的创新精神,他们在享受科学创新与科学研究的乐趣的同时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多名小组成员获得天了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有的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市长杯”及提名,有的获得中国“小小科学家称号”。“生命科学小组”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小组内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熏陶着全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90后”学生逐渐摆脱了负面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积极向上、认真负责、文明大度、热爱集体、团队意识强的精神面貌。我们在教育岗位上还在努力,争取让班级、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高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