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小组课理论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

2012-04-29谭端银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教学实践

谭端银

摘 要:声乐小组课是目前提高声乐专业学生能力的主要课堂形式。教师首先要构建以系统论、声乐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生态教学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理论系统结构,勇于开拓实践。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整体性、独特性、媒提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基本原则,以声乐原理为导向进行符合学生学情的积极有效的声乐训练,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小组课;理论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42—02

目前,声乐教学有三种课堂组织结构形式,即声乐小课、声乐中课、声乐大课。声乐课堂结构不同,相应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声乐专业技能的侧重点、声乐教学方法、声乐教学策略、声乐教学设计、声乐教学构造模型等呈现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建构。声乐中课,也称声乐小组课(Vocal music group class),是将学生学习声乐能力相近,声种、音色等趋同,遵循声乐教学原理,以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为规范,根据声乐教学资源具体条件,或3—5人,或5—8人为单元组别,组内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组织形式,凸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注重共性教学,又强调个性发挥的声乐教学。声乐小组课具有声乐教学内容选择广泛、组织教学自由弹性强、学生分组动态化、声乐教学改革适应强等主要特征。

在笔者多年从事高师、中师、幼师、高中普通班、高中音乐特长班的实践声乐教学中,理性认知声乐小组课教学优势。体现在:与声乐小课比较充分利用了音乐教师资源,避免了教学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进行声乐的认知、探讨、转化、呈现和反思递进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促进了教师声乐技能的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与声乐大课相比较,又把“关心每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音乐成长”理念体现得恰到好处,便于建立学生音乐成长档案,体现“因材施教” 原则,使学生音乐个性得到奔放宣泄,完善了声乐教学的个性诠释。

一、声乐小组课理论体系的构建

1.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声乐教学主要是主要采用美声唱法的音乐技巧,而高中特长班学生,随着变声期的结束和春声期的开始,参与歌唱的发声器官逐渐成熟,发声主要器官的声带,其长度、宽度、厚度由于个体生理变化,出现了高、低、宽、厚不同的声音特性,再叠加男女声带结构的迥异,男女音质、音色、音域的差异,排列组合形成六个声种,常论的女高、女中、女低、男高、男中、男低,每一个声种又细分为两种类型,如男低音又可分为庄重和轻快,女高音可分为戏剧性和抒情性。针对男女性别不同,嗓音不同,进行科学生理分组,必须对班级每一位学生嗓音性质,细致分析研究和正确判断确定所属声部,才能进行完善的发声技术训练,不断磨练由自然音域扩展为艺术音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唱法分组分开上课,音乐艺术发展至今,通常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美声唱法(BelCanto意大利文译名),即优美的歌唱,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比其他唱法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满,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的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用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民族唱法(National Singing),由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民族声乐教学金铁霖归纳为“声、情、字、味、表、养、象”[1]七字诀。通俗唱法(Popular Singing)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在声乐教学分组中,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主体训练,有时也可根据学生兴趣取向设置通俗唱法分组。

2.构建声乐小组课五大教学功能系统。套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声乐小组课要达到构建声乐言语信息系统、声乐智力技能系统、声乐认知策略系统、声乐动作技能系统、声乐情感态度系统,增强小组课学生五大系统功能功效值的终极目标。从整体声乐教学理论系统而论,包括了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发声的原理、歌唱共鸣的原理、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声、歌曲的艺术表现及处理几个大知识系统版块。每一个教学内容版块,我们应该使学生掌握声乐陈述性的知识结构、声乐程序性的知识内容、声乐原理如何深入认知自我训练、自我心理调适、演唱角色内化、声乐知识原理的纵横迁移等等,最终达到声乐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3.构建声乐小组课宏观教学基本原则。声乐小组课理论教学,其知识结构由“声乐生理基础理论”、“声乐表演基础理论”、“声乐教学基础理论”、“声乐艺术美学基础理论”、“声乐心理学基础理论”、“声乐教育学基础理论”、“声乐系统调控教学基础理论”、“声乐教学改革基础理论”、“声乐生态教学基础理论”等构成。现代声乐教学理论是一门边缘科学理论,是由生理学、声乐学、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系统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科学等交叉混融形成的。每一次声乐教学改革的促进,都是容纳了新的学科理念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学习,同时承接传统精华构建新的教学课堂原则:(1)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原则;(2)秉持因材施教原则;(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4)以启发诱导原则为先导;(5)以形象直观原则为规范;(6)以整体协调原则,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7)以辩证统一原则,创造和谐课堂;(8)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的激励原则;(9)坚持生态教学,体现教学互动原则;(10)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拓民主自由课堂原则;(11)以现代多媒体为平台,大信息容量拓宽学习声乐渠道原则;(12)及时教学反馈,修正课堂教学调控原则;(13)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原则;(14)吐故纳新,开辟新课堂原则。任何声乐教学原则均是相对恒定性的,教师在实践声乐课堂教学中,应达到孙子所言“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真正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使课堂有生气,充满灵动和变通。

二、声乐小组课教学实践研究

1.端正歌唱心理和歌唱姿态。“歌唱不是单纯用喉头唱歌,而是用智慧演唱”,在教学实践中,首先用大量元音练声乐句外,也可针对性用喜悦、欢畅的带字句的练习,启发诱导学生美好的歌唱愿境,愉悦的心情,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艺术激情,同时凝聚注意力,焕发心智潜能,使学生相关呼吸器官,喉头、咽腔、口腔、软腭均处于协调一致、灵动通活态势。歌唱的姿态由于声乐作品的品类、体裁、表现方式不同,歌唱姿态也呈现变化,主要有站式、蹲式、坐式和卧式。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做到神态自然、体态端正、内心诚挚、外表朴实,逐渐达到内外兼修的表演功力与境界。

2.强化发声训练。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在意大利传统教学中,十分重视呼吸,宣称“谁懂得呼吸及咬字,谁就会歌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气息支撑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排斥啜泣时的锁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隔膜呼吸法。体验到呼吸正确的支持点,高、中、低音时气柱的感觉体会,采用不发声呼吸训练法、说话声呼吸训练法、发声呼吸训练法、运动锻炼呼吸肌肉训练法,遵循符合生理器官自然规律的训练。“起音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果为原则,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看做是良好的正确发声的关键,是调整气息、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初学者宜以练软起音为主;跳音练习也是一种很有益的练习,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锻炼呼吸支持、喉头的积极配合和集中声音的共鸣。继而提升到声区统一、音色和谐的共鸣训练高层次。”[3]咬字吐词做到“字引腔行,腔行字走”[4],以情带声,以声借情,声情并茂。在教学实践中,把吐词咬字和声音方法融合起来,处理好元音和辅音、字头、字腹、字尾,在每个音符的时值中,唱一个单词,元音应尽量延长,辅音要尽量短而清楚,好像短得不占时值,似乎是唱在音符与音的缝隙里,同时还要注意到发元音时不受气阻发辅音时则受气阻。除纯元音字外,所有的字都须经字头“冲”破气阻而发出。练习的要点:要求字头“冲”力第一要敏捷,第二要有弹性,咬字头的那点“劲儿“”冲”破气阻后,立即放松,以使元音的丰满、通畅不受影响,字尾的辅音也应收得清而快。针对分组学生不断进行计划性、多样性、科学性、变频性训练。

3.重视培养音乐素养。任何一首歌曲或一支咏叹调,都是有规律、有结构层次、有组织的艺术创作。要完美诠释音乐作品,首先要破谱,培养学生读谱的精准性,统筹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解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性,梳理音乐作品的条理和层次。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唱好旋律,掌握节奏,全面理解乐曲结构;杜绝粗糙处理、切分不切、附点取消、颤音乱抖、装饰音成了自由加花、随意换气等散漫演唱作风。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重视音乐系统教育。

结语

声乐小组课在高中音乐特长班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确立。音乐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中,通过缜密的调查与研究,充分了解学情,学生声乐发展方向,学生兴趣爱好所在的基础上,遵循声乐规律科学分班,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态教学动态理论体系,以爱心、恒心、专心、耐心、艺术的创造心,完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实现自我艺术生涯再次磐涅。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115.

[2]春秋·孙武;三国·曹操;十一家注孙子[M].郭化若,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32.

[3]喻宜萱.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8.

[4]杨满年.声乐训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246.

[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教学实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