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传奇诗人潘阆
2012-04-29张静
张静
潘阆,号逍遥子,宋初著名诗人。当我们从典籍尘隙中,考索他的事迹,连缀起那些本末,不禁错愕迷惑,这位人士一生足迹飘散,行事曲折怪奇,真的是诗人吗?还是一位投机者?或者是一名隐士?正在搔首疑惑中,只见火把点亮夜空,喊杀声填塞街巷,我们的这位先生,正处在四面围追急捕之中。
一、 两番亡命遭缉捕
那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潘阆的周遭形势非常严峻,几乎全汴京城的军吏都在搜捕他!他匆忙地逃奔进了一户人家,然后对惊恐失措的主人摆起道理来:“吾谋逆事彰,吾若就诛,止一身,奈汝并邻,皆知吾谋,编窜屠戮者不下数十人。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吾出门则擒之,汝辈自度宜如何?”(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这户人家无可奈何,只好把他藏在墙壁里面。险境既过,潘阆便剪了头发,穿上僧人的衣服,在一个五更时分,持磬诵号,迤逦出了京城的宜秋门。
十五年之后的至道三年(997),也是四月,京师上下又是大肆追捕潘阆。对于遁匿的技巧,他已经相当娴熟精通了,所以他又一次潜出了京城。这回他藏身于舒州潜山寺成为一名行者。但他仍然不甘寂寞,到处诗酒招摇,一日技痒难忍,题诗于钟楼曰:“绕寺千千万万峰,(失第二句)。顽童趋暖贪春睡,忘却登楼打晓钟。”(刘攽《中山诗话》)当时诗人孙仅是本郡官吏,看见壁上题诗曰:“此必潘逍遥也!”当他请求寺僧让行者出来见面时,潘阆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潘阆两遭缉捕的罪名都大有来头,全是因为卷入了皇位的争夺斗争。而且潘阆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头一次的逃亡,起因是宋太祖去世前后,宰相卢多逊欲立太祖之三弟秦王赵廷美为帝,而潘阆正是秦王的记室参军,他一直都在参与谋划这件事。但最后的结果是二弟赵光义夺得皇位。在太宗登基几年后,朝臣上奏了当年卢多逊这件谋逆的事。于是,秦王被贬房州安置,不久伏死。其党徒皆以“大逆不道”之罪论刑,或斩首,或流放,所以朝廷上下追捕潘阆甚急。
而第二次的缉捕,则因为是否确立真宗的事。宦官王继恩颇得太宗喜欢,潘阆“尝说继恩乘间劝太宗立储贰,为它日计,且言南衙(真宗)自谓当立。立之,将不德我,即议所立,宜立诸王之不当立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潘阆这次的权术果然倾险非常!他的如意算盘是:倘若立了真宗,真宗肯定视为理所当然,于我等无所感恩;若立了那不当立之皇嗣,必将心存感念于我们,此正是我等他日的大计啊!王继恩果然采纳了潘阆的计策,天天在太宗面前蛊惑,可惜事情没有成功。真宗即位后便清算这一帮人,那年的五月时节,王继恩和权臣李昌龄、胡旦三人尽被诛窜,而独独脱逃了这场立嗣阴谋的始作俑者潘阆。
二、 吟诗填词富才情
如此推鼓波澜、扰狂风雨者,真实的身份却是一位诗人。
在为秦王谋事之前,他在京城曾与当时许多文人名流如柳开、寇准、魏野、钱易、宋白、孙何、丁谓、张咏等酬诗唱和。太平兴国四年(979)中秋,潘阆与柳开、寇准等在宋白宅中聚会,潘阆还写了这样一首诗:
共约中秋来看月,一轮终不见清辉。众人眠后唯孤坐,翻忆无云宿翠微。
中秋待月不见月,众人皆悻悻散去,而潘阆独有情怀,孤坐追忆。他心底的风流,骨子里的雅致,由此可见一斑。
诗人王禹偁在雍熙年间(984-987)所作《潘阆咏潮图赞并序》就说,处士潘阆在总角之岁时,便天予诗性才情,等到他弱冠之年,诗名就大行于世间,人们多膺服于他的才华。“今内翰广平宋公(白)赠诗云:‘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其见许也如是。”(王禹偁《小畜外集》卷十)可见潘阆的诗才骚趣不可小视。
现在看来,潘阆的诗有晚唐孤峭之遗风,其《岁暮自桐庐归钱塘》诗云: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辉。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刘攽在《中山诗话》中就以为此诗不减唐人刘长卿。又《夏日宿西禅院诗》云: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夜凉知有雨,院静似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
句子写得十分清淡疏远、兴逸明透。当年苏轼在传舍的墙壁上看见这首诗,非常喜欢。苏辙又称潘阆的《题资福院石井》诗不在苏舜卿之下。
潘阆如今存诗一卷,存词一卷。其词以歌咏杭州风光的十首《酒泉子》词闻名。如云: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句法清古,语带烟霞。后来钱希白、苏轼都非常喜欢这小词,将它写在玉堂的后壁上。石曼卿又使画工彩绘词意,画了一幅西湖小景图。然而,最有名的一首《酒泉子》,当是潘阆赋浙江观涛之篇什,词曰: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被太子中舍李允绘制成图,又请苏州吴县知县罗思纯为序,长洲知县王禹偁作赞,这便成了当年一件文艺盛事。
三、 卖药江湖携神童
这位诗人一生没有抛弃的老本行,竟是行走江湖以卖药。
潘阆还是布衣之时,就在京城卖药。当年他混迹于大相国寺东门的讲堂巷,开药肆,行方术,带着神童刘少逸、鲍少孤二人作为他的药童。等他到了流亡的年头,潘阆又重操卖药的活计。据《东都事略》记载潘阆曾“卖药成都”,潘阆云游至蜀的事迹,现在已经渺然不可考寻了,但雍熙年间(984—987)潘阆确实在钱塘、会稽一带卖药为生。
当时王禹偁正在苏州长洲作县令,潘阆带着他的药童刘少逸来拜访,顺便还带来了刘少逸写的诗。王禹偁很怀疑这些诗是一个童子所作,所以就要和刘少逸联句测试,不料刘童略不淹思,出口成章,然后王禹偁知其真乃神童矣!他们当年的联句史料还在:“元之(王禹偁)曰:‘风雨江城暮。少逸曰:‘波涛海寺秋。又曰:‘一回酒渴思吞海。对曰:‘几度诗狂欲上天。”(《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引《续归田录》)刘童何来的少年天才?潘阆在其中功莫大焉。王禹偁《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载刘童“七岁孤藐,游干山阴诗人潘阆,见而奇之。乃引之以语,教之以诗”(王禹偁《小畜集》卷十三)。潘阆既诲之不倦,又携之卖药江湖,还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最终,刘少逸的才华上达于朝庭,被赐进士及第,后来官至尚书员外郎。
潘阆和王禹偁多有往来,雍熙四年(987)八月,王禹偁被召赴阙,临行前还有《寄潘阆处士》诗云:
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自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
淳化四年(993)春,潘阆重返汴京卖药。此时老友王禹偁则被贬居商州,困顿苦楚之际,潘阆曾寄钱过去相助,王禹偁有诗记载此事,诗中径称潘阆为“卖药先生”,看来这一行,潘阆是终身不弃。
四、 重名求利倒骑驴
在老友王禹偁眼中,潘阆是一位逍遥闲散的人物。后世的许多史乘方志也多喜欢说潘阆放怀湖山,吟咏自适。而实际上潘阆其人颇重名利、疏狂放荡。比如他先后兩次参与宫廷争斗即是例子。刘克庄就曾将潘阆跟他同时的隐士魏野两人做过比较,认为魏野心态闲静,为真隐士,而潘阆却是叫嚣求进,假隐士也。
魏野五言云:“常怜李斯首,不及严光足。”真处士语也。潘阆云:“白日升天易,清朝取事难。”野聘召而不至,阆叫呼而求用。(《后村诗话》前集卷二)
的确,潘阆买药时,就喜欢以丹药方术结交权贵。他又热衷于功名,多次扣科场之门,但是皆不得志。最后犯了谋逆的事,所以不得不归隐。但做了隐士的他仍是不甘寂寞,四处行走交游,保持着交结贵上的本性。淳化二年(991)潘阆曾栖身汴京,有《阙下留别孙丁二学士归旧山》诗云:
名利路万辙,我来意如何。红尘三尺深,中有是非波。波翻几潜没,来者犹更过。归去感知泪,永洒青松柯。
这和真正隐士之风度完全不同,万丈红尘,一无所获,所以洒泪归去旧山陂罢!但潘阆的归隐总是短暂,到第三年春天,潘閬又现身在汴京卖药了。
之后,不知如何机缘,他结识了皇帝的内侍王继恩。或云:“太宗晚年烧炼丹药,潘阆尝献方书。”(刘攽《中山诗话》)王继恩于太宗有拥戴之功,在当朝宠遇莫比,经过王继恩的举荐,潘阆被赐进士及第,并授予国子四门助教,这件事发生在至道元年(995)。但还未走马看尽长安花,潘阆又被追还诏书,原因是他“所为狂妄故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且看他的诗云:“气概贫犹在,颠狂老渐疏”;“散拽禅师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他又有《扫市舞词》曰:“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这样谲怪好奇的句子,深为士人所不齿。潘阆还有个诡异的行为当是“帚头吟望倒骑驴”。他的朋友魏野有《赠潘阆》诗说:
昔年放志多狂怪,若比来今总未如。从此华山图籍上,又添潘阆倒骑驴。(魏野《东观集》卷一)
为什么倒骑驴呢?那是因为潘阆非常喜欢华山,当他离开华山的时候,所以就倒骑驴以行,曰:“我爱看华山,其实不喜入京也。”(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潘阆倒骑驴的形象,被后来北宋著名的画家许道宁画入图中,金诗人赵元《题潘阆夜归图》诗咏道:
不是诗人灞水壖,又非野老曲江边。风姿便认王摩诘,蕴藉还疑李谪仙。驴背倒骑莲岳下,牛腰稳跨竹林前。掀髯对月余高兴,明日佳篇几处传。(元好问《中州集》卷五)
五、 行世传奇号逍遥
头一次逃亡的时节,他一路逃到了秦亭,投奔秦亭的官吏阮思道。他化妆成箍桶匠,被阮思道呼进庭院修葺木桶。然后阮思道将大把银钱哗啦啦地扔到院子里的桌上,故意让堂上的吏卒都听到声音,然后就乘马外出。潘阆灵活机变,如何不晓谕其意?于是就趁人不备,拿着银钱藏匿到了内室。一会阮思道回来,就故意责问吏卒桌子上的钱和修桶匠何在?“尔辈奴才如何放得他偷金出门?”众吏卒恨恨,赶紧出门遍寻于市,殊不知潘阆正与阮公唱和酌饮于内室之中。(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而后,潘阆变易姓名,再着僧服入中条山,山人许洞与他深为契合,曾赠潘阆这样一首诗曰:
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倚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头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叱电依前趁出这老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
看来还是许洞比较了解他。
到了至道三年(997)的这次缉捕,他于法外逍遥惯了,以至于第二年就重入汴京城,大概是太过于招摇,潘阆终于被京兆尹抓获收系入狱。但潘阆终是不受蜷拘之人,没过多少时日,“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那一年的冬日,残雪涤清天,孤鸿入断云。他得得地骑着瘦马,高吟着“微躯不杀谢天恩”就行走在赴滁州的道上了。
潘阆无有妻小的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卒于泗州参军任上,是道士冯德之囊其骨归葬于吴中天柱山。至少在淳化四年(993),潘、冯二人已经相交甚契,这年的八月,王禹偁回京再任左拾遗,曾经探访潘阆的陋室,从而结识冯德之。当年,他们三个还一起把酒言欢,赋诗唱和。
潘阆就是这样一位矛盾且复杂的人物,他眠骨在天柱之顶已经一千多年了,风啸雨吟中,他的事迹多有消散。今以点滴的记载,编结成文,于此想象他当日的风采。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