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2012-04-29李传明
[摘 要]本文以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提出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前提下,加大教学改革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初步构建“夯实专业基础”、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与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接轨”、落实“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于教育教学、以特色专业建设服务于未来发展、以‘五双模式服务于专业教学、以产学研结合服务于技能提升”的职业教育目标体系。
[关键词]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开发市场;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30-02
2011年,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学校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改革,加大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基础”即:夯实专业基础;开发“两个市场”即: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三个接轨”即:接轨人才培养、接轨地方经济建设、接轨新农村建设;落实“四个服务”即: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于教育教学、以特色专业建设服务于未来发展、以“五双”模式服务于专业教学、以产学研结合服务于技能提升的职业教育目标体系。
1 夯实专业基础
(1)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人才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企业难觅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翘首以待。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学校组建了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吸取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各方面专家意见,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构建起了“宽基础、多方向、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并由此构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
(2)构建“实际、实用、实践”型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方面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在课程的设置上,以社会需求人才的几大方面为依据,设计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与内容体系,开设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开设与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有关的课程,并积极鼓励教师按此原则编写了教材。课程开发内容涵盖教学计划编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教材建设规划实施等。加强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材的规划编写,确保了内容具备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
(3)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职校,“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屡见不鲜。解决的出路在于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每名干部每学期听课均在50节以上,反复抓,抓反复,学生出勤率、巩固率大幅提升,教学效益明显提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初步确立,无论是常规性的课堂,还是实训场所,学生均置身于开放愉悦的氛围中,学做结合,收效显著。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前置作业、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课堂活动是成功课堂的三个重要支柱。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导引中、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师生的互动中让学生欢愉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开发“两个市场”
(1)开发国内市场。学校通过技能人才的培养,增进了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也增强了学校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起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如中国重汽集团、吉利汽车集团、柯尼卡?美能达、中车集团、北车集团、三星电子、轻骑铃木公司等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在国内具有竞争实力的中职学校,表明学校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市场开发能力越来越强。
(2)开发国际市场。在满足国内知名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时,学校还先后与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学校、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对日研修人才培养为例,日本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努力营造吸纳人才的环境和激励机制,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满足日方企业需求,2011年共计派出研修人才400多人次。今年暑期,学校将接收6~8名德籍职校学生和一名教师来校交流,以增进彼此间的合作。
3 实现“三个接轨”
(1)接轨人才培养,服务师生,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师生是学校发展的两大活跃因素,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教师发展了,学生就有出息;学生有出息了,学校就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校对师生观的基本定位。
促进教师团队发展。为全面、快速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学校组织实施了奠基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开展了“爱岗敬业”主题演讲等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发挥特长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活动的开展凝聚了教师的战斗力量,构建了互相学习的磁场,缩短了年轻教师适应职教工作时间,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成长。
健全学生良好人格。学校秉承“立德自强、学以致用”的校训,坚持“学生好一切才会好”的育人理念,倡导“勤观察、善发现、讲养成、常示范”的管理方针,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全力构建服务学生发展的教育磁场。有“以境育人、以物育人”的“企业化校园文化”教育磁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自主教育磁场;24小时“全员育人、以情育人”的温暖教育磁场;“人人参与、寓教于乐”的心理教育磁场;“特长发挥、个性育人”的成功教育磁场。学校还成立了演讲、志愿者服务、太极拳表演5个组织等,志愿者服务队承担了“迎来送往”礼仪任务,并多次到敬老院、社区送温暖。立体式的教育磁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懂得了服务别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端正了思想、规范了行为、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
(2)接轨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学校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宗旨。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成为学校教师的必修课。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就区域内企业的用工情况作了深度调查,调查显示2010年下半年济南地区大中型企业每月用工缺口3000~5000人,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制造、服装纺织、食品、保安、家政、餐饮等行业。据此,学校就主动与重汽、吉利汽车、中车集团、北车集团、济南轻骑铃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产教研合作协议书,共同创立“培养技能型人才产教学基地”,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接单企业来料加工、教师在企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
(3)接轨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学校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工作,广泛开展惠民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以教育发展为依托,全面做好学校与联系村支部的共建、帮扶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学校党支部帮扶对象为高尔办事处汤家村,学校领导多次深入村内进行调研,了解农民需求。针对农民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在区劳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维修电工、车工、钳工、电焊工、数控车工等工种培训多期次,受培训农民达300多人,获证率达到90%以上。
4 落实“四个服务”
(1)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于教育教学。根据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学校投资100万元,用于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学校打造成“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五位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第一,多媒体建设。将学校所有教室改造成了“智能平板”多媒体教室,增加综合实训室的多媒体设备,建立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系统,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
第二,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了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构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教学资源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校园系统建设。新增网络信息点7000个,完成校园网主千万兆升级项目,加强校园网安全保护、运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对校园“一卡通”和原有应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构建校园网络视讯平台。
(2)以特色专业建设服务于未来发展。目前学校开设有计算机、机电、财会、汽修、电子商务、幼师六大类近20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3个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机电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3个专业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根据中央关于建设改革与发展示范校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学校拟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品牌专业3个:即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对三个专业的重点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基本设施等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3大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各专业基本形成适合中职教育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校在济南市中职教育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推动作用将显著增强。
(3)以“五双”模式服务于专业教学。实行双纲指导、双师执教、双课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的“五双”专业教学模式。
“双纲指导”是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双师执教”是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任教。切实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队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双课施教”是指在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应用符合执教规律的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项目式和指导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的双课施教法,课堂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CAI课件教学等;“双向考核”是指学校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制度。“双证”是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利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的优势,对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同时在现有工种技能考核的基础上提高技能考核的平台。
(4)以产学研结合服务于技能培养。以校办公司正邦科贸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引企入校、股份制合作”的途径,加大机械制造工程环境的营造,满足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需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密切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寻找“共赢点”,支撑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新模式,形成学生实习、专兼职教师指导质量控制规范。以“产学研”为平台,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路径,梯次推进能力提升,构建“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21世纪先进水平的国内中职示范学校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36364.htm.
[3]王秀英.实施“五双”模式教学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J].今日中国教研,2008(8).
[作者简历]李传明(1965—)男,汉族,济南人,研究生,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