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012-04-29谭志云杨友昌
谭志云 杨友昌
摘要: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低效教学行为,结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取得的相关理论,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以教师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2)4(S)-0029-4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策略。依据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主要行为及其所起的作用,可将教学行为分为三种: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称之为呈示行为;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行为,称之为对话行为;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采取辅导或指导的行为,称之为指导行为。
通常情况下,由于教学观念的不同,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千差万别,而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界定
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研究者们开始将视线聚集在教师行为有效性的研究上。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最早可从Cratz于1896年的研究中看到。从他开始,研究者通过对各类人员关于优秀教师品质的意见调查,制定出有关教师特征的量表,作为培训师资的参考和改进教师行为的依据,标志着教师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专门化的时期。
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者概括了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但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尚没有明确统一的定论。相关理论界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一是“效果”,即对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效益”,即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衡量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①教学目标的制定依然以传统的高考大纲为依据,而不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②不能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
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仍然以讲授和题海战术为主:
④科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⑤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对话;
⑥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有效的指导。
3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途径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结合有效教学行为的相关理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因此,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并依此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地结合,并建立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
3.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
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厄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教师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且不断的再培训自己。因此,教师要保持上进心与求知欲,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但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还要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譬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适当及时地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能够清晰地授课,让学生轻松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保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思维习惯通常会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譬如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制实验器材的能力等。
教材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具体表述,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组织上还是在体系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初期,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材分析能力。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首先善于发现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新课程实施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平坦,才能顺利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
3.3重视实验教学.落实科学探究
总所周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符合认识物理规律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训练,脱离了实验的物理教学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使得来源于生活实际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物理教学违背了物理课程设置的理念和初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依据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的目的,应由原来的为了引出概念、验证规律和获得结论,转向为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实验过程,理性看待实验结果。评判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应仅看取得的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结论吻合,而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是否形成了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出现结论与书本上叙述或推测的完全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结论出现偏差的原因。
3.4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建立在平等、关爱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应该摆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
应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然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自内心的去关心爱护他们。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进行。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可以由此获得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课堂上要提的问题应在教学设计时,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计;其次,要尽量保证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积极地、较深层次的思考;然后,提问要有指向性,即在语言简洁的基础上保证提问的目标清晰明确,这样才不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情况;再则,提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层次性,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铺垫;最后,提问对象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尽量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把握好提问的速度,才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5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教学
中学物理实践教学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探究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充分尊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应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已经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同时也具有了较为强烈的自主需要和很好自律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高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适合从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教学,不但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具备现实可行的基础,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自主探究实验、设计与制作、参观与实践。由于物理实践活动开放性强,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合理的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有力地指导。此外,由于物理实践活动教学通常是在开放的时空中实施,因而确保学生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4小结
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因为教学行为的优化是教师专业素质逐渐完善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首先必须通过广泛宣传和教师培训,让物理新课程理念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心田,进而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并依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施良方,崔允都.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闫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栏目编辑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