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2-04-29殷培峰杨柳春
殷培峰 杨柳春
【摘要】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来进行课程设置。从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等方面同步进行,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重视教材与实训设备的匹配度,扩大配置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设备,减少验证性设备,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能做会教”的双师要求。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验证性 技能型 实践教材 双师素质
项目基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JY2011-2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5-02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结果来看[1],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与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匹配度不高,这一点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作进一步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更应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从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以及实训基地等方面同步进行,要将“学中干,干中学”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在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理论为原则。许多高职院校也按照这个出发点投入重金,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大量的实训设备来满足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但从结果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仍然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追求课程设置中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连续性。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时,仍然以“学科系统”的思想来设置课程,认为一个专业,应该所有方向都要学,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设置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设置数学应用、外语能力、工程机械、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思想素质等知识体系的课程。没有摆脱“学科本为”的课程思想,没有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的课程设置,实践技能的培养只是相关课程的补充。同时,设置的课程较多,许多课程学时较短,一般为40学时左右,刚刚建立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巩固,就戛然而止,缺少连续性。这就是造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不扎实的主要原因。
2. 缺乏适应本校特色的实践技能培训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多数采用理论教材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这就会产生教材与使用的设备脱节,理论教材中介绍的设备在实训室没有,无法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由于每个学校办学条件不同,采用的设备差异很大,不可能在一本教材中介绍所有实践教学设备。因此,必须根据每个学校实训基地设备情况,开发出适应本校实践教学的培训教材。在职业教育先进的新加坡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所用教材[2],特别是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由本校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优点,真正做到了“学与做”的融合,使学生学有所用。
3. 验证性的教学设备较多,而适应岗位技能训练的实训设备较少。
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现成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是验证性的,以岗位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训设备较少。这些设备中各种器件和导线都已固定成型,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安装。这样一来,学生不可能掌握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要求、接线的工艺和设计的工程思想。只通过简单的外部插孔连线完成实训,看到的只是显示的数值大小和控制对象的动作状态,并不了解控制系统中各类控制器如何应用,这不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4. 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创新意识,忽视对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
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师习惯于以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原理和结构的分析研究,没有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出发,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中“岗位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主张单兵作战完成教学任务,自我意识较强,不屑于思考与提高。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有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是“教师”的角色,又是“师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的原则,要有创新意识,哪些知识是必需的,何种程度可谓够用,不能由一个教师盲目设定,必须以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准[3]。要了解岗位的具体需求,确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与岗位技能需求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要加强与教师团队的合作,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要按教材的章节进行,而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研究怎样将具体的岗位需求转化为能力点,将能力点转化为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1. 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要以“岗位能力”训练为核心。
建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的实训单元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要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来进行课程设置。使实践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低压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实践教学课程应设立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机维修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建立PLC应用技术实训、电气综合控制系统实训等。组成针对性强、实效性突出和连续性好的实训单元。
2. 重视适应本校特色的实践培训教材的开发。
在制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的实训单元来进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要有与其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剔除以理论教材替代实践课教材的做法,推行专项教材或理实一体化教材,大力发展适应本校特色的实践培训教材的开发,消除教材与实训设备之间的脱节。因此,每个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实训基地设备的情况,鼓励教师开发出适应本校实践教学的培训教材。真正做到“学与做”的融合。
3. 研发适应岗位能力训练的实训设备,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适应“岗位能力”训练的实训设备较少,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可通过自主研发教学设备,增加学生现场操作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弥补购置教学设备存在的缺点,又锻炼专业教师队伍,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的办学特点,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可减轻资金的压力,做到投资少、效果好、维护方便。
4. 加强校企合作,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企业最需要的是熟练应用专项设备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建立与社会企业联合,由企业提供现场设备,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4],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所用设备,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实训,掌握先进的技术、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因此,结合专业的培养方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岗位工作性质、任务范围、操作要求,并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5]。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要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来进行课程设置。淡化以“学科体系”的思想来设置课程的做法。使实践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力发展适应本校特色的实践培训教材的开发,重视教材与实训设备的匹配度,扩大配置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设备,减少验证性设备,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能做会教”的双师要求。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效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进.高职教育示范建设的若干思考[C].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07.
[2] 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邱巧玲,王奕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5,(1).
[4] 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5] ]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07.
作者简介:
殷培峰 (1967—— ),副教授,技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从事实践教学管理及研究。
杨柳春(1956—— ),教授,教务副处长,技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从事实践教学管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