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外显、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
2012-04-29楼历月吴斯娇吴翔
楼历月 吴斯娇 吴翔
【摘要】文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罗森博格的SET自尊量表及内隐联想测验(IAT)为研究工具,以37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负面身体自我与外显、内隐自尊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实验效应显著,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相关性也不显著;IBM与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表面内隐自尊引发女大学生的一系列减肥行为。
【关键词】女大学生 负面身体自我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基金项目: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8-02
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也称身体意象失调(body image disturbance)是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Baker&Williamson, 1995)[1]。自尊(Self ̄esteem)指个体对自我所做的一种整体性评价,是个体正向认知需要的反映[2],包括外显自尊(explicit self ̄esteem)和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 ̄esteem)。
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会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青少年时期被称为是自我“觉醒”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3]。大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形是否匀称和健美,将对其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就业与择业及以后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女大学生成了形体美的狂热追随者,一边是瘦身广告满天飞、瘦身产品大行其道,另一边是患厌食症、暴食症及焦虑症的病人日益增多。本研究拟通过考察女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尊的关系,探讨提升女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正确的身体自我观。
1.实验过程
1.1被试
选取大学本科女生共40人进行测试(体型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 kg/m2)均处于18和24之间,属于标准型体型)剔除3名无效被试的数据。
1.2实验设计
自变量:负面身体自我各个维度、IBM(现实自我)
因变量:内隐自尊、外显自尊
1.3研究工具及材料
1.3.1 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共48 个题项,用于测量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
1.3.2 罗森博格的SES 自尊量表:测量外显自尊。该量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3 内隐联想测验(IAT):本研究应用美国INQUISITS专业心理软件公司编制的IAT2.0 版专用心理测试软件程序作为实验研究内隐自尊的测试工具。测验内容分为7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一个辨别任务(discrimination task)。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求把自我词和积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即进行相容的归类;另一种是要求把自我词和消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即进行不相容的归类。
1.4实验程序
实验采取个别施测,先由主试简要说明实验的操作要求后,被试首先完成罗森博格自尊量表的填写,然后独自在实验室依照计算机显示屏幕上的实验指导语的提示完成所有实验,其实验结果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最后完成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1.5数据处理
按照Greenwald, McGhee和Schwart(1998)提出的记分方法[4],先把低于 300ms 的以 300记,大于3000ms的以3000记,错误率超过20%的予以删除;接下来对所有原始反应时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再对相容组和不相容组分别计算其平均反应时。最后,把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减去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这样,所得到的分数内隐自尊的强度,IAT分数越高,内隐自尊越高。
应用Excel2003对反应时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应用SPSS18.0(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6实验结果
1.6.1内隐自尊效应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将自我词与积极的属性归为一类时,即进行相容归类时,反应时短,反应快;相反,进行不相容归类时,反应时长,反应慢。对两个实验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效应(t=7.868,p<0.001)。
1.6.2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被试的IBM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负面身体自我胖维度与内隐自尊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IBM与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瘦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相关性也不显著。
2.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根据美国饮食失调协会指出[5],每个人都会在心中建构属于自己理想中的身体形象,当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外观能符合理想中的形象时便会有一种愉悦自信的感受,产生正向的身体意象,进而对自己的体型、外观有正确的知觉与认同不会以非理性的方式寻求改变身体外观的方法,接受自己的身体而产生自信心。反之若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喜欢而无法接受,而感到自卑与焦虑产生负向的身体意象而导致饮食失调、忧郁和低自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论,大学生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阶段。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刚度过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获得亲密感,而随着人们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生的思想、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态使女大学生通过内省而更加崇尚形体美,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进而产生过激的减肥行为和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3.结论
女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IBM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负面身体自我胖维度与内隐自尊呈负相关;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无相关联系,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心理结构。
参考文献:
[1]Chen H. Adolescents. physical self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ies(in Chinese).Beijing:Xin Hua Press, 2006.125,138.(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理论与实证.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5,138).
[2]石伟,黄希庭.内隐自尊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84-686.
[3]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
[4]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5]GREENWALDAG,FARNHAMSD.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 ̄EsteemandSelf ̄concept[J].J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2000, 79,(6):102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