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篮参赛调控研究

2012-04-29高瞻,李帅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中国男篮调控

高瞻,李帅东

摘 要: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分析了中国男篮2008—2010年参加奥运会、亚锦赛、亚运会和世锦赛的队伍状况、对手情况和对参赛竞技状态的调控,结果表明,因姚明的退役和亚洲篮坛格局的改变,中国男篮在亚洲已无明显的优势,中国男篮的参赛调控因自身和对手的情况变化而要有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中国男篮;参赛;竞技状态;调控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085—0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2008 Olympics, 2009 Asia Championship and 2010 World Men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its opponents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ve regul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Team. With Yao Ming's retirement and the change of the Asian basketball pattern, Chines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Team has no obvious advantage in Asia. Coping with autoimmunity and match situation changes, the competitive regul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Team should be corresponding changes.

Key words:Chinese National Mens Basketball Team; competition; competitive state; competitive regulation

篮球运动属同场对抗类项目,在参赛系统中,成绩主要取决于自身和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而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除了要具备较强的竞技能力之外,还要形成球队的适宜竞技状态。球队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是通过训练获得的,适宜的竞技状

态需要根据赛事的性质、比赛对手及其序列等,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来实现。因此,若想在赛事中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在客观分析自身和对手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对球队参赛竞技状态进行调节,实现对球队参赛的有效调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男篮参赛调控。主要分析2008—2010年中国男篮参加奥运会、亚锦赛、亚运会和世锦赛等重要比赛中的调控情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赛过程释义

在篮球赛事活动中,从确定参赛对手起到完成最后一场比赛止,称为篮球队的参赛过程,是篮球参赛系统在时间纬度的表现。因为从此时起,比赛的对手、时间、地点均已确定,球队需要根据重点对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并确定具体的参赛策略。

2.2 中国男篮的队伍状况分析

中国男篮的队伍状况包括中国男篮的教练员,运动员的构成及其阵容配备。

教练员在参赛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男篮自1984年起共参加了7届奥运会男篮的比赛,在带队的5名主教练中,有两人为聘请的外籍教练员。在奥运会这样重大的比赛,特别是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外籍教练员担任主教练,说明在中国男篮层面,缺乏自己培养的高水平教练员。2003年男篮亚锦赛后,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提到,能够担任国家男篮主教练的本土教练寥寥无几,50岁的教练有明显的断层现象,与世界强队的巨大差距及面对奥运会的成绩任务,聘请外教势在必行。虽然从外教执教的两次参赛结果来看,在成绩上并没有突破,但是从参赛的过程来看,外教展示了高度的职业素养、先进的篮球理念、“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较高超的参赛谋略及对参赛的调控。因此,中国男篮如果想要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聘请外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篮球队的人员构成和阵容配备是参赛调控的基础。在2008—2010年间的亚洲和世界篮球赛事活动中,中国男篮基本上是以2008年奥运会比赛的人员为班底组成的。而在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男篮真正能发挥作用的队员为8~9人,个别队员由于自身水平限制了上场的时间,因此在比赛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贡献。

运动训练学“双子模型”认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子能力相互之间呈现着非衡的结构状态,优势要素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弱势要素予以补偿的。但是,竞技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要求球员的竞技能力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特长技术或自身独特的特点。自2005年开始,中国男篮进入了2008年奥运会周期,在确定2005年亚锦赛队员名单时,在前锋位置上教练组讨论的焦点是王仕鹏和王博谁更合适。当时的教练组认为,王博在场上的作用更全面,但是投篮手法不好、命中率不高,具有明显的短板。从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来看,王仕鹏技术灵活性好、善于突破,特点更鲜明,发展潜力大。最终王仕鹏入选亚锦赛男篮名单,为中国男篮增添了一把锋线上的“尖刀”,王仕鹏也在其后的历次大赛中屡立战功,并成为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篮进入8强的功臣。目前,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承担后卫、前锋或中锋时,其专属功能逐渐模糊,激烈的赛场竞争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的活动范围也加大了。即便如此,场上球员自身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和球员间场上整体竞技能力的补偿依然是极其重要的。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队员技术统计排名前30名(表2)中,除场均时间外,姚明10项技术统计加分指标有7项排名在前10以内,1项减分指标排名第10,而其他队员只有易建联的2项加分指标排在前10名以内。

2009年亚锦赛中国男篮队员技术统计排名前30名(表3)中,除场均时间,排在前10名以内的有:王治郅和易建联各6项、刘炜和杜锋各1项加分指标,易建联1项减分指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男篮各位置上运动员的水平相差较大。内线队员中,姚明位于世界一流的行列,王治郅与易建联在亚洲属顶尖水平,易建联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外线队员各有特点,但不突出,整体实力属于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水平。姚明内线对外线的补偿是中国男篮在亚洲能够保持绝对优势和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所在。王守恒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男篮比赛的数据分析认为,在有姚明参赛的情况下,中国男篮的整体能力属于奥运会参赛队的二流与三流之间。

表4显示,2008年奥运会前4名的球队在首发阵容配备上普遍采用双后卫(两小,身高低于200 cm)、一个中锋和两个前锋(三大,身高高于200 cm)既能里又能外的配置。各队在不断提高全队平均高度的同时,在组织和得分后卫位置上不像以往着重挑选高个后卫,而是选择速度快、弹跳力好、爆发力强、技术全面、控球能力和组织能力突出,特别是善于运球突破和有一手准确三分远投的队员担任,后卫和前锋活动攻击范围加大,位置更加模糊、战术更加灵活多变。虽然西班牙、阿根廷和立陶宛队的首发阵容时有变化,但前4名球队的组织后卫、得分后卫身高基本保持在190~195 cm、193~198 cm之间。

两小三大的阵容配备符合进攻与防守动态平衡,进攻向快、高、准发展,人、球频繁移动,位置日趋模糊,锋卫攻击能力明显增强,打法简捷实用;全场、半场的贴身紧逼和联防交替使用,对抗凶狠和灵活、多变。在实际的比赛中,双后卫能在攻防转换瞬间,起到快速接应、推进,迅速组织发动反击快攻的作用;在快攻与阵地衔接段运用“突破”或“突分”传球给快下队员得分;在阵地战中,既能穿针引线组织发动进攻,又能适时施展其突破得分或准确的三分远投;在对方采取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通过双后卫运球突破防线造成多打少;在从进攻转入防守时,通过灵活的脚步控制对手节奏和延误后卫发动反击。反观中国队,在比赛中跟不上对手的节奏,快攻发动不起来,内外脱节,在对手紧逼下失误多,这固然和中国男篮外线队员整体水平有关系,但也是中国男篮一小四大的首发阵容配备理念跟不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造成的。

2.3 中国男篮的对手情况分析

篮球运动是攻防双方以球为焦点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的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的对抗,运动员个体的不同产生了运动队整体的差异,也是参赛双方竞技水平不对等的原因。因此,运动队参赛调控必须根据对手队伍整体和队员个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与调整。

中国男篮参加赛事的级别是以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周期进行的,其中包括亚洲级的比赛、世界男篮锦标赛和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男篮在亚洲最高级别的亚运会男篮比赛和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的名次,除2007年亚锦赛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而由男篮二队参加比赛获得第10名外,其他均在前3名之内,在面对亚洲队伍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姚明的退役和西亚球队崛起,亚洲篮坛的格局已经产生了改变。在2011年男篮亚锦赛决赛上,中国男篮仅以1分险胜约旦队赢得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说明中国男篮在亚洲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伊朗队、黎巴嫩队、约旦队和南韩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中国队的强劲对手。

根据表6中国际篮联颁布的2008年奥运会男篮参赛名额分配及分组原则,中国男篮如果想要在伦敦奥运会上保持第8名的成绩,就要在小组赛中打赢非洲或大洋洲锦标赛的冠军,并且要在对至少1名欧洲队或美洲中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与2010年男篮世锦赛相比,从名额分配来看,在不计算资格赛队伍的情况下,美洲和欧洲的参赛队伍比奥运会至少要多出六支球队,而这些球队的实力大部分都不在中国男篮之下,另外,中国男篮被分在了第5档,根据实力越差档次越靠后的原则,在比赛中遇到强手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参赛名额分配及分组原则不同造成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上要挑战更多和更强的参赛对手,这也是在世锦赛的整体名次不如奥运会的原因。

2.4 中国男篮参赛竞技状态调控分析

参赛竞技状态是场上队员组合和队员个体参赛过程中的现实状态。场上队员组合竞技状态是建立在运动员个体竞技状态之上的,但不是运动员个体竞技状态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场上比赛队员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形成整体的良好表现。运动训练学认为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要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所参加比赛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准备状态,为参加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身体、心理上准备的过程。对于篮球运动来说,参赛过程中竞技状态的调控包括在赛事活动中的一系列比赛和一场比赛中的具体调控,是通过控制运动员的上场时间来实现的,表现在运动员的得分比重上。

图1和图2分别是中国男篮在2008—2010年参加亚洲和世界比赛中首发队员的场均上场时间和场均得分占全队得分的比重折线图,图2中首发队员场均得分比重与图1场均上场时间的曲线走势基本一致。根据统计中国男篮在2008年奥运会男篮比赛、2009年男篮亚锦赛、2010年亚运会男篮比赛和2010年男篮世锦赛中首发队员平均上场时间分别为27.6分钟、24.4分钟、20.5分钟和30.7分钟,平均得分比重为71.1%、69.8%、52.8%、86.2%。在亚锦赛和亚运会男篮比赛中首发队员平均上场时间和得分比重低于奥运会男篮比赛和男篮世锦赛。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男篮2008年奥运会男篮比赛和2010男篮世锦赛首发队员场均上场时间和场均得分比重随比赛的进程变化较小。在2008年奥运会男篮比赛第5场对希腊队的比赛场均上场时间18.1分钟,得分比重为51%,主要是因为主教练尤纳斯认为这一场比赛赢希腊队的胜算不高,并且希望在8进4的时候碰立陶宛队,因此限制了首发队员的上场时间,以备战与立陶宛的比赛;2010男篮世锦赛第5场,中国男篮在已经确定小组出线的情况下,为了使主力队员得到休息并为年轻或替补球员提供锻炼机会,而缩短与土耳其比赛[LL]首发队员的上场时间,场均得分比重也大幅降低;2009年男篮亚锦赛中场均上场时间和得分比重随比赛的进程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组队时间短、对手水平参差不齐、队员心理调整不好、部分队员发挥失常、教练员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2010年亚运会男篮比赛场均上场时间和得分比重以小组赛结束为分界点呈两段式递进上升状态,小组赛第4场针对老对手韩国队达到28.7分钟和78.9%,而第5场对约旦的比赛仅有5.2分钟和15.8%。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对手的实力不同,中国男篮在参赛竞技状态调控中因赛事级别或赛事系列中比赛场次的重要程度而异。在参加亚洲级的亚运会男篮比赛和亚锦赛中,在决赛之前始终控制着首发队员的状态,直至决赛时把状态调整到最好,一鼓作气打垮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在参加世界级的奥运会男篮比赛和世锦赛中,第一场比赛开始就把首发队员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以期每场比赛都发挥最佳的水平。

球员个体竞技状态需要根据不同球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进行调控。球员体能的调控主要是在整个赛事过程中和具体一场比赛中的体能分配。在2008年奥运会第2场对西班牙的比赛中,在第4节开始领先14分的情况下,加时赛被逆转。赛后主教练尤纳斯承认,最后时刻应该让王治郅打,姚明当时已经打不动了。第5场对希腊队的比赛中,5名首发队员场均上场时间仅为18分钟,上场时间最少的刘炜仅在第1节上场不到8分钟,而姚明也仅上场18.2分钟。赛后尤纳斯在采访中谈到,上一场打德国,全队的消耗太大了,队员们的体力都不太够了,姚明就是其中之一,他需要休息和调整,以准备后面更重要的比赛。球员心理状态的调控主要是在针对不同对手时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具体比赛中的心理调适。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1场对阵西班牙的比赛,由于赛前过高的心理期望与比赛结果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姚明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言辞激烈批评队友。2009年亚锦赛男篮比赛,中国男篮对西亚球队的崛起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在心理上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最终导致在决赛中失利的原因之一。2008年奥运会男篮比赛对美国和西班牙的比赛中,中国男篮坚持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心理上卸下负担,立足发挥自己的水平,打出了精彩的比赛,但是在对西班牙的比赛中,在形势占优的时候,由于心理上起了变化,在对方紧逼的情况下,失误增多,并在关键球的处理上出现失误,最终遗憾地输掉了比赛。

3 结论

3.1 篮球运动属同场对抗项目,赛事活动紧密、持续时间长,参赛队伍技战术风格多变,有效的参赛调控能使篮球队在比赛中发挥竞技水平,达成参赛目标,取得优异的成绩。

3.2 中国男篮本土教练员断层,内、外线运动员水平失衡,姚明对队伍整体水平的影响巨大。因此,聘请外籍教练员、提高外线队员的整体能力是短期内提高球队水平的有效措施。

3.3 中国男篮和欧美强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亚洲的优势也逐渐减弱,对此要有清醒的定位,确定不同赛事中的主要对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3.4 中国男篮在参加亚洲比赛时竞技状态的调控是逐渐上升的,在主要比赛点上达到最佳;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则从开始就调至最好。但是,队员的体能仍不能满足高强度比赛的要求,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时有起伏,需要在科学化训练和高水平的比赛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7):4—6.

[2]李元伟.篮坛风云路[M].北京:中国书店,2010:127—128,99—100.

[3]王守恒,等.论我国男篮现状及发展态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9—14.

[4]崔光远.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探索[J].山东体育科技,2010,(2):26—28.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刘大庆,等.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7]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8]刘洪燕.篮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J].山东体育科技,2011,(4):13—15.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中国男篮调控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