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012-04-29王振涛,刘伟,单清华,李青
王振涛,刘伟,单清华,李青
摘 要:在阐述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的价值入手,探讨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体育文化建设在宣传教育、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和谐”为指导体育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体育文化;和谐社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024—03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culture, the authors made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hysical culture in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arried out the measures of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culture.
Key words:physical culture; harmonious societ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的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工作,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物质基础,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形成可靠的政治保证,而且还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体育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和不断更新的现代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特征,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最吸引人注意的一个文化类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在培养人的竞争、团结、合作人的社会意识,提供合理的、公认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样的。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体育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什么是体育文化
根据一般定义的“文化”,体育文化是指人类的体育物质、制度、精神的总和。因此,有些学者把体育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其中主要包括身体的运动形式和使用场所、设备和其他材料的实体,它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理想、体育精神、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风尚等,它居于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制度文化是联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体育社会组织形式和教学训练体系,它是体育文化的正确、健康发展的保障。体育文化结构中的三个层面之间密切联系,表层是结果,深层是源头,中间层承上启下。
2 体育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象征性、浓烈的艺术感和丰富的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将发挥其他文化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2.1 体育文化传播的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人的情感和欲望是新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所传递的理念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全面、协调发展,这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本的立足点,所以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上经久不衰。《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正与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追求社会公正的目标是相同的。
2.2 体育通过提供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朝着发展型和消费型转换。然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人与人之间情感荒漠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这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面对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在缓解压力的方式的选择上,参与性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了人们的首选,体育相应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运动在带给人们激情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让人们得到了健康和快乐。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正是这种形式,净化了感情,拉近了距离,成了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2.3 体育文化在精神上给和谐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体育运动是传递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使体育拥有巨大的辐射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体育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赛场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迎风飘扬,我们都会充满激情,都会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不仅仅是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而且鼓励我们大家积极参与,奋发向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
2.4 体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体育文化传达出的理念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影响非常快。体育领域流行的术语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下课”、“黑哨”、“盖帽”、“选秀”、“出局”、“封杀”等体育用语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从这个现象来看,一方面说明体育用语很有创意,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也说明,正是由于体育,才使得新词、新义有了肥沃的土壤。体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期的文化。
3 目前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体育文化在整个社会宣传和教育的缺失
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最终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充斥在我们的身边,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了解西方体育文化,对西方的体育文化更感兴趣,NBA、足球世界杯随口道来,相比较而言,传统体育文化在他们身上的积累显得非常单薄。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和教育上的缺失,特别是在青年人中的宣传和教育,无法使他们正确去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自然也就缺乏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
3.2 对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强化不够
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处在体育文化最深层的精神层,在体育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从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最深层面的精神层恰恰是我们强化不够的一层。我们在对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管理人员、参与程度和锻炼效果等指标进行考察和评价,忽视了对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考核和评价。体育文化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朝着正确、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加强应成为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3.3 体育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正式的限制较多,未能有效地使用非正式约束,限制范围广;另一方面,在管理行为方面流于表面形式。管理行为流于形式或是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短期效果,没有长远的规划,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呈现松散的组织,缺乏纪律,这对体育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和负面的影响。
4 新形势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能量应当是全方位、深层次地释放,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稳如磐石,固若金汤,让体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4.1 以“和谐”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精神文化
(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让体育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可以竞争,可以娱乐,可以消费,体育是完善个性的手段,体育是健身的理想方式。
(2)培养人的高尚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因此,在和谐体育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比赛要公开、公平,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
(3)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行为。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行为是和谐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尤其是团队竞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全面实现对人思想品德和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4)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体育文化素养体现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育意识,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等方面。在和谐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中,如果缺乏或削弱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环节,那么培养出的将会是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不健全的人。
4.2 以“和谐”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育制度文化
(1)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科学、健全的体育组织结构。按照层次结构,层层抓制度落实,积极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社会。
(2)出台关于体育文化活动的政策和制度,逐步实现体育文化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和谐社会对人的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约束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约束的对象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项活动,约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人的体育意识,使其形成一种习惯和定势,在行为上表现为下意识。
(3)加强体育组织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这样,有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使体育工作迈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
4.3 以“和谐”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物质文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和谐体育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有着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并且不断变迁。
(1)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遵循“仁民爱物”的思想,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不要“暴殄天物”,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注重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把爱物的情感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2)必须确保自然资源利用、开发的可持续性,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中,要“以时禁发”,加强环保意识。
(3)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又要实现物质文化和体育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另外在建设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理念,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在建设中,可以借助于多种形式,如体育网站、体育海报和广播、体育雕塑、体育用品等等,宣传“绿色”的理念,使“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概论[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2]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3]肖素霞,解奎龙.影响广州市城中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0,(3):42—44.
[4]任海,等.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5]崔瑞华.和谐社会亟待体育运动文化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27—28.
[6]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32.
[7]马岳良.体育文化在全面健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J].体育学刊, 2004, (2).
[8]张峰.论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