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

2012-04-29周曰智,韩冬,张基振,王芹,郝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山东省现状

周曰智,韩冬,张基振,王芹,郝起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现状,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研究认为: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基于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相应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服务供给难以有效反映需求、服务发展不平衡、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盘活不足以及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服务供给决策、强化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盘活现有体育公共资源以及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模式等策略。

关键词: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005—08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interview, etc,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rovencial sports public servic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measures had adop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ervices in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ence, and gained obvious result, but existed different problems, such as publics less expression of sports requir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losing balance, the existing sports facilities less use and the single service provision.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trategy as follows: it is based on the public needs to drawing up service decision—making, strengthen the service balanced development,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sports resource and innovate service provision mechanism and mode.

Key words:Shandong; sports public service; actuality; countermeasures

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问题。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提到中国体育的发展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山东省也以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承办赛事,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办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决定》和《山东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施意见》,加快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在2009—2010年山东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山东省体育局有关领导多次强调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转变,要加强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以及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应如何完善,这是本研究着重探讨之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有关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体育咨询网等有关网站查阅体育公共服务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深入研究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同时,还查阅了山东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网络文献资料和各种年度计划总结等。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综合相关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遵循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问卷,问题采取了开放式、封闭式两种类型,对山东省体育局、17地市体育局行政人员、高校专家学者进行发放。研究共发放问卷67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

1.2.3 访谈法

本研究对体育管理和体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山东省体育局、地市体育局行政人员、非营利体育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访谈,访谈达30多人次,各类人员从不同侧面为本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现实依据。

1.2.4 实地考察法

选取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日照市、威海市等体育公共服务开展较好的地区、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2 分析与讨论

2.1 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现状

2.1.1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

体育场地设施是政府赖以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条件的设施。它是一个地区发展体育运动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实现体育发展目标、完成体育基本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它的建设进程以及建设地点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北京奥运会和十一运会历史机遇,高度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把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的供给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譬如,从2006年到2009年,山东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实施了“两大工程”(“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和“一点三线”重点工程),努力使全省体育设施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全省新建全民健身设施的总量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效益最好的时期。4年来,山东省共投入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1.2亿元,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投入建设资金50多亿元,新建国家级全民健身项目57个,“一点三线”重点工程157个,县级特色工程89个,其他各类工程85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量达到3.29万个村,覆盖率超过40%;新增室内外活动面积5 200多万平方米,健身器材近12万件,青岛、烟台两市率先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济南、威海两市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5%以上。青岛市的体育街和奥林匹克公园,济南、济宁、威海、枣庄四市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烟台、淄博和曲阜市的体育公园,临沂的百里健身长廊以及日照的全民健身水上基地等,均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评价。山东省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仅体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尽可能体现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1)积极推进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和园林体育化是山东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山东省各地市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体育与城建、园林、旅游部门的结合,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景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登山健身步道等;积极推广以山、河、湖、海、林等自然环境为依托,结合园林、文化、休闲、旅游等多元服务,建设户外健身基地。

(2)吸引社会主体投资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中根据场地设施的性质通过预算拨款、体育彩票基金以及公私合营方式,政府通过资金引导、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诱导手段在内的方法,解决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山东省各地市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基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的财力采取不同的资金筹集措施。譬如,临沂市政府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沂河、祊河两岸建设了一条横跨三区五县,受益人口近350万人的百里滨水健身长廊,这不仅优化了城市环境,也带动了周边地产的升值;济宁市全民健身广场总投资3.8亿元,建设前工程仅筹集到资金1.4亿元,资金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最关键问题,济宁市政府采用BOT运作方式,通过招标,两家有实力的建筑集团竞标成功,资金缺口则由政府以后慢慢“还债”;日照市作为新兴的沿海城市,以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品牌,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把荒滩渔场改造建设成了国内水上运动项目承办能力最强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和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体育设施的赛后开放也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3)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与城市或地域特点相协调。由于城市资源状况、历史、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发展潜力等因素各有不同,体育基础设施投资必须以此为设计和规划的前提,选择适宜城市或地域发展的空间规模和供给模式。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市结合承办十一运会,以济南市为中心,突出“山、泉、湖、河”等特色,建设高水平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十一运会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主场所;以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一线建设东部沿海城市群全民健身景观线,以泰安、济宁(曲阜)、临沂、枣庄、莱芜为一线建设南部历史文化名城全民健身景观线,以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为一线建设北部黄河沿线全民健身景观线。历史文化名城曲阜为迎接全运会而筹建的重点项目曲阜体育公园,则体现了“体育园林化”的全民健身广场建设理念,突出复合性,强调功能多样化,成为集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景观工程;青岛市突出了“山海本色”,大力发展登山、攀岩、帆船、游泳等活动设施;日照大力建设“水上运动之都”,通过赛事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烟台则倾力打造“沙滩运动之都”,充分利用909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以沙滩为依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设施;莱芜以雪野湖为依托,倾力打造中国航空航天运动之城。

(4)体育场地设施存量与增量相协调。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既是“新量”的增加,也是已有“存量”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各地市正是基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结构的非均衡性对体育场地设施配置的制约,在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上,以不同地域的长远规划为主要依据,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存量的利用潜力。通过增加体育设施数量和改善已有场地设施功能条件,开放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设施,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体育资源以及推进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等途径,达到体育场地设施存量与增量相协调。

2.1.2 体育活动服务

体育活动是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体育的本质所在,它直接作用于人体本身,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改善身体素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体育活动是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包含了满足社会公众健身、休闲娱乐、体育教育、体育竞赛等公共需求的多种活动。没有体育活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其他任何要素均失去发挥作用的载体。

(1)发挥大型主题活动示范和引导效应。大型主题性体育活动往往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群众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而开展,这些活动往往具有定期的、典型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深刻思想内涵和示范引导作用。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型主题活动的示范和引导效应,广泛开展了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的各类群体活动。在省级层面上,办好每年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活动、“五个亿万人群”活动、山东省5月“全民健身月”以及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地市也广泛开展具有地市级特色的主题性体育活动。济南市 “庆元旦,迎新春”系列赛、青岛市“六大板块”和青少年帆船夏令营活动、淄博和滨州市的体育节、烟台市万人长跑、泰安市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会、威海市横渡刘公岛、莱芜市航空节、菏泽市演武大会等已形成规模和届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山东省正是发挥大型主题性活动的示范和引导效应,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普及和群众的参与度。

[JP2](2)坚持体育活动的小型化与多样性。在体育活动服务的供给中,政府不仅要重视大型主题性体育活动的供给,更要重视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小型的、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山东省积极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经常开展“体育进社区”和“体育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具有地方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了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以及社会化水平。同时,各级部门、各行业也积极改善群众健身设施条件,广泛开展了职工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民族体育和农村体育活动等。

(3)创新体育活动服务供给机制与方式。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可采取的机制和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政府自己生产提供,也可以采取市场化提供。体育活动服务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其有效供给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非营利体育组织作为公众自愿参加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活跃于基层、服务大众,日益成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和各级政府开展体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在体育活动服务的供给中,重视与各类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合作,基于体育活动的特点、性质和规模等因素,利用市场化机制和方式,如服务授权、项目委托、服务购买等,积极地引导和发挥了各类体育组织的作用。琜1]

(4)重视体育活动的创新。体育活动的创新是活动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公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吸引力。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富有创新性地开展了体育活动,体现出体育活动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例如,临沂市坚持多元化道路,做好“土”、“洋”结合文章,一方面积极承办高水平赛事如CBA、WCBA联赛、乒超联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健美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打精英争霸赛等,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山水优势,把举办重阳节蒙山登山活动和端午节沂河龙舟比赛作为龙头,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目前,临沂市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蒙山登山比赛、水上龙舟大赛、环滨河自行车大赛、万人滨河长跑赛、沂河帆船赛、沂河风筝大奖赛、沂河垂钓争霸赛以及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滩摩托等比赛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2.1.3 体育信息服务

体育信息内容丰富、门类众多,主要包括场地设施信息、体育组织信息、体育活动与比赛信息、体育志愿者服务信息、健身知识与常识信息、政务信息等,而人们能否获得这些体育信息取决于体育信息供给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山东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不断完善网站建设,努力提高体育信息化水平,借助政府专线网,组建山东体育信息内网,在山东政务网(部门站)的基础上,开通“山东体育网”对外宣传网站。以电子政务系统为中心,以应用系统为支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业务系统建设。

(1)尽量满足社会公众的体育信息需求。政府部门产生的信息数量大、内容广泛,同时公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基于公众的体育信息需求来提供。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市体育局在体育信息的供给中尽量满足社会公众的体育信息需求,注重与本埠有关的信息、地区性新闻性信息以及事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政务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尤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与公众健身密切相关的健身设施、社团组织、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指导员等体育信息。

(2)尽量优化体育信息供给方式。山东省利用新闻媒体、大型活动等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意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建立了较为立体化的体育信息供给方式,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开辟专题、专栏,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大力宣传山东省全民健身建设成果,并且较好地建立了包括互联网、电话热线、市民信箱、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全民健身宣讲团”等多渠道信息沟通网。山东省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展示,不断加强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体育信息宣传层次和宣传范围。 调查数据也表明(表3),山东省在体育信息服务建设过程中发挥各类体育组织的作用并非明显,同时对社会公众体育信息需求的调查力度也明显不足,因此,所提供的体育信息也就难以真正反映社会公众的内在需求。

2.1.4 体质监测服务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定期对国民身体质量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系统测量、评价、干预以及为国民增强体质提供良好服务的行为。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体质测定、体质干预、体质仪器设备等多个体系,而每个体系又可以分为若干子体系琜2]。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环境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环境是实施国民体质测量、评定、干预的载体,是构成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两个方面,硬件如体质监测中心、站点、仪器设备,软件如检测指标、评价、科学指导以及测定研究等。近几年,山东省逐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或硬件建设,在17个市、118个县(区)建起了国民体质监测站,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青岛、济南、潍坊和滕州建成了实体化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同时还完善了省、市两级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山东省在重视国民体质监测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注重软件的完善。2009年山东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成立,迈出了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坚实的一步。该中心是在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原有职能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中心拥有一支由山东省内外运动、营养、康复专家以及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主要开展包括动脉硬化测试、身体成分分析、骨密度测试、平衡能力测试、足底压力测试、亚健康测试等多项健康检测和咨询服务项目。

(3)体质监测基本功能的发挥。国民体质监测功能包括测量、评价、干预以及开具运动处方等功能。调查表明(表4),山东省体质监测主要集中于形态、机能、素质的体质测定和体质状况分析,而对不同人群健身项目设计、健身监督与指导、健身与健康营养知识的运动干预以及不同项目、人群、体质测试结果的运动处方制定能力明显不足。这反映了山东省体质监测服务仅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功能价值的重视、利用尚不足。2009年山东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成立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民体质监测的成果,为广大群众开具科学健身处方,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因此,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的软件服务需要不断强化。

(1)整合利用省内外体育人力资源。山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业已积累了众多优秀体育人力资源,这些体育资源是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山东省近年建立了健身专家指导队伍,普及推广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面向社会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为进一步深化十一运会“和谐中国,全民会运”的办赛理念,激发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JP2]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全运会,山东省建立了以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组成的全民健身宣讲团,在全省140个县区进行了全民健身教育普及活动,推广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2006—2009年举办各类健身知识讲座累计1 200余次,采取名师讲座、观摩示范、专家咨询、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基层服务,并且鼓励名师与各基层单位保持经常联系、长期指导和跟踪服务。此外,山东省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投资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向消费者提供身体锻炼、康复保健、娱乐休闲等所需技术指导、培训、业务咨询等有关服务。

(2)推动各类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这并非说明体育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全部生产,政府必要的做法就是推动各类体育组织建设以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这是推动体育咨询与指导服务乃至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持久性动力。山东省近年注重培育各类体育组织,积极发展和培育各类体育组织,努力发挥它们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截至2009年,山东省、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和俱乐部达到735个,县级单项协会1 200多个,省级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50个,行业体育协会20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2 066个,体育活动站、晨晚练点达到10万个,健身组织已向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延伸,纵横交错、覆盖面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初步形成。另外,山东省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增加指导员数量,2009年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1.4万人,从事群体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6 000多人,完成10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且积极推广青岛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协会的做法以及烟台、德州、济宁三市与高校联合培训的模式,进一步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以及业务水平。[4]

2.2 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2.1 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职能界定亟待明确

政府能否有效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首先取决于是否清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也即在服务提供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职能。然而,调查中了解到,山东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向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1,4],政府部门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更多的是发挥了生产的职能,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到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亲力亲为作用明显。不可否认,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却并不一定必须由政府直接生产,也不应由政府直接包办。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

2.2.2 各类体育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单一

如上所述,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却并不一定必须由政府直接生产,也不应由政府直接包办。体育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与手段应是多样的,其所依托的组织机构也应是多元的,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机构既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非营利部门乃至个人,如学校、非营利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山东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类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均在10万个以上,虽然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也注重上述二者的作用,但其作用范围往往仅限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咨询与指导等。事实上,各类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或提供的服务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表7)。因此,政府部门应引导各类体育组织或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展作用或提供服务的范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体育组织的作用,真正使各类体育组织扮演好公共服务提供主体这一重要角色。

2.2.3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呈现非均衡性

近几年,山东省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体育公共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表现出非均衡性特点,体现在服务内容结构和地域发展的不均衡,未能做到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部门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体质监测站点的建设,忽视体育信息服务、体育咨询与指导服务、体质监测的运动干预和处方的制定;重视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东西部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等。

2.2.4体育公共服务存量资源的盘活能力不强

“公共服务是国家行为介入的一种服务活动”,要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5]。山东省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沉淀了大量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中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等,公共人力资源中的高校专家学者、各类体育组织中技能性专家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然而,这些存量资源需进一步盘活,其潜能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如在场馆设施数量不足与现有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与开放?如何进一步加强各类体育组织的建设,依靠体育组织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切实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如何利用现有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硬件设施、人员等开展体育指导服务?这些都是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存量资源盘活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2.5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与方式较为单一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其重要职能,这一点毫无争议,关键是如何提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有行政提供机制、市场化提供机制、自愿提供机制以及混合机制,不同机制所具有的方式也不同[3],而机制与方式的不同则是引导公共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访谈中了解到,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行政提供占主导,这实则是一种政府垄断生产模式,体现了服务的权威性供给,而市场化提供以及自愿提供机制作用发挥欠佳,作用范围与深度亟待加深,自然也就导致体育行政部门疲于应付各种琐事,而事实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和自愿供给业已成为当今公共服务发展趋势。因此,山东省应基于省内各类体育组织的发育状况、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综合利用各种机制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

2.2.6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有效反映需求

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应以需求为依据,然而在调查中了解到,山东省各地市却很少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调查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这在体育信息服务建设采取的措施上也有所反映(调查体育信息需求的仅占10.71%)。相关研究也表明,“上级要求”和“本部门领导要求”成为体育行政部门提供服务的决策依据,说明了这是一种以政府需求为首要任务的一种决策模式,决策参考的重要因素往往是部门利益、领导人政绩要求、上级意愿[3]。因此,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一刀切”,盲目性和缺失性也就不可避免。

3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策略

3.1明确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

要明确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职能,首先要区分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实际上,生产和提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指一系列集体选择行为的总称,它包括某种公共服务提供的确定、提供方式、提供时间以及提供的质量和数量等的一系列规定,而生产则是指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过程。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可以根据服务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区别对待,政府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通过协调生产、共同生产、合同生产等方式与市场和非营利体育组织合作。提供与生产的区分,解决了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的问题,“公共服务提供或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它是整个民营化概念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界定的基础”[6]。基于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的区分,政府部门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充当服务生产者(该角色逐渐弱化)、付费者、监管者、制度制定者和服务绩效评估者的核心角色。[3]

3.2强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发展

3.2.1提高体育公共设施覆盖率

基于山东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施意见所明确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任务,坚持体育公共服务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放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着力提高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能力,全力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体育场地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部门则要将四级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工程列入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积极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核心任务,即市县分别实施“五个一”工程,在乡镇社区建设多功能健身服务中心,在行政村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省体育局也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对重点健身工程给予补助,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重点扶持”、“区域倾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1,4]

3.2.2继续推进体质监测服务

继续推进并完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以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快全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网络发展。要加强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市级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达标标准,全面开展达标争创工作,促进基层监测站点的升级改造,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进一步规范县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1,4]。另外,要提高体质监测的运动干预和处方制定的服务或能力,可以通过制定与实施“体质评价指南”、“体育锻炼指南”,建立市民体质健康档案,推动国民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加强国民体质状况、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评定国民体质发展变化,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引导国民关注体质和健身;通过体质监测专家系统,结合受试者个体监测指标开具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等等。

3.2.3继续开展好体育活动服务

基于山东省体育活动服务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要继承和发展“大型示范、小型多样、精品带动”的工作思路,努力在体育活动服务的供给机制与方式、参与人群和活动效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主要策略有:(1)举办省市县乡四级全民运动会或体育节。以“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为重要活动时间节点,举办省市县乡四级全民运动会或体育节,力求做到时间跨度长、参与人群广、项目设置多、活动形式新、组织方式活。(2)发挥各类体育组织的优势,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有趣味性的群体活动,形成制度并长期开展下去,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推动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3)扶持资助品牌赛事和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逐步形成“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赛事,加强区域性健身活动的开展,建立半岛城市群健身带,齐(临淄)鲁(曲阜)点,鲁中、鲁北、鲁西南三面的区域性群体活动联动机制。[1,4]

3.2.4加强体育咨询与指导服务

一方面,建立全民健身科技指导信息平台,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广泛宣传介绍科学健身知识;另一方面,继续组织并成立省、市全民健身志愿宣讲团,发挥全民健身专家、学者和高校师资的力量,利用寒暑假深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宣讲全民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另外,还应充分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积极推动体育咨询与指导服务,如上海市体育局建立的社区体育服务配送网,组建了“月月讲”专家团,其成员主要由四类人群构成,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组织管理能力强、技能突出者,普及程度较高的健身项目教练员及单项体育协会相关的项目教练员,理论专家(科学健身、运动康复与运动损伤处理、运动处方、运动干预)以及特殊人群健身项目专家、教练员。

3.3加强各类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与利用

各类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建设包含了培育和利用两个方面。山东省在现有体育组织和指导员资源建设情况下,应继续抓好各级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及人群协会、体育俱乐部和基层活动站点等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1)争取全部的县建有体育总会,广泛建立城乡基层的行业、体育项目和人群等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协会专项资金,提高协会的运转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条件的基层体育组织逐步实现实体化。(2)结合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基层“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即所建场地都要配备一个健身组织,明确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建一支健身骨干队伍,培育一个主导健身项目,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规模性的群体活动。(3)在全省已建成的基层站点推行挂牌服务制度,公示站点负责人、健身指导员、健身项目和器材使用介绍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人本化服务。(4)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推行《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申报、注册管理办法》,开展评选优秀站点负责人活动,促进健身活动站点规范、有序发展,对完成任务好的市体育局给予表彰和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1,4]。(5)在全省推广淄博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行指导员注册登记制度,建立全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在使用好、管理好指导员队伍上下功夫,省体育局要在官方网站公布各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站点的基础数据,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逐步完善以培训、管理、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健身志愿服务的比例。

3.4盘活体育场地设施的存量资源

目前,山东省体育场地设施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事实上所谓的难以满足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足,而是现有公共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因此,山东省应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和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全省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都要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向公众公示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要根据山东省政府所提出的“力争到2013年达到50%”的目标,各地市体育局、行政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各市、县、乡镇,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同时,各地要认真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着力解决好校园安全、设施维护和意外伤害等问题,特别是根据《条例》要求,督促县级人民政府为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确保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3.5完善和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模式

基于体育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责任以及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的区别理论依据,体育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与手段必须采取多样性机制与模式。上海市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基于居民体育需求、经济能力和体育组织资源等因素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模式、补贴与项目委托契合下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自愿供给模式[3]。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基于省内实际情况,充分借鉴相关省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索和创新本土化的供给模式。

3.6政府要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体育公共服务决策

需求导向是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将居民体育需求偏好、基本结构、服务满意度、需求表达及决策参与等作为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制定与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结合体育资源能力确定服务提供的时间、地点、内容和供给水平等。公共服务是以现实需求为动因[7],体育公共服务亦不例外,其有效供给基本依据在于社会需求。另外,体育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点和方向应以居民体育需求为导向,才能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与公平。因此,山东省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要重视公众体育需求调研与论证,从而使公众体育需求成为公共服务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涛.在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EB].http://www.gov.cn,2009—2010.

[2]黄海平.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3—7.

[3]周曰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35—80.

[4]李政.在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EB].http://www.gov.cn,2009—2010.

[5]马庆钰.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36(2):78—82.

[6]【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7]卢映川,万鹏飞.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4.

猜你喜欢

体育公共服务山东省现状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江西省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绿道体育: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环境的重构
论体育公共服务中的政府权力及其控制
山东省即墨市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