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习语的认知策略研究

2012-04-29张淑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2期
关键词:认知策略概念隐喻

摘要: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习语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依据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和Collins & Loftus的扩散式激活理论,则可建立英汉习语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认知策略掌握英语习语的能力。因此,在重视差异的同时,从英汉习语之间的联系出发,能使两种习语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成为英语习语学习的正迁移,对英语习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认知策略;扩散式激活;概念隐喻;百科知识;英语习语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9-02

著名教育者桂诗春说:“语言的使用既离不开规则,也离不开策略;教会学生掌握规则,是教师所熟悉的,但教会学生运用策略却是一个新的课题。”[1]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等认知策略目标。英语习语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难点,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借助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Collins & Loftus的扩散式激活理论,则可建立英汉习语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学习和掌握英语习语的能力。

一、习语的界定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产物,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英汉两种语言均具有丰富的习语。从广义上讲,习语是那些有固定结构和特定含义的短语(有时还包括句子)的统称。谚语、格言、俗语、俚语、歇后语、委婉语、典故和比喻性词组等等,均可算作习语。而W.McMordie的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1954 R.C.Goffin修订的第三版)包括的范围更广,不仅处理词组而且处理单词的特殊用法。在汉语中,习语和成语通常被看作同一概念。根据《现代汉语》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汉语习语或成语除“四字格成语”外,还包括如“穿小鞋”之类的三字格熟语以及歇后语和谚语等。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所谓概念隐喻,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建构与定义是隐喻性的,即人们借助一个概念领域结构去理解另一个不同的概念领域结构。Lakoff和Johnson[2]认为,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化的。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述,极可能是因为人的概念系统中有隐喻(隐喻性思考)存在。

关于概念隐喻与相关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之间的差异,约翰·泰勒[3]强调两者是图式(schema)与实例(instance)的关系,前者是抽象与概括性的表征(the abstract general representation),而后者比较具体。所以,概念隐喻是抽象的、图式的和概括性的(schematic,abstract and general)。王寅教授[4]认为,概念隐喻是根隐喻(root metaphor),而其派生的具体隐喻表达式是派生隐喻(derivative metaphor)。一个概念隐喻可以衍生出若干具体隐喻表达式。Lakoff & Johnson(1980)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三、概念隐喻与习语的关系

关于概念隐喻和习语的关系,心理语言学家Raymond Gibbs[5]认为,在理解习语时人们通过掌握的前概念的图像-图式经验格式塔,演化出许多概念隐喻,为人们理解习语提供了部分的理据。几项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对习语理解反映出人们在脑子里使用了概念隐喻。所以,习语是深藏在人类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的表层现象,是可分析和活用的,能为可分析性习语提供大部分语义理据的就是隐喻概念。由于概念隐喻是反映抽象事物的关键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中所共有的,从而使不同的语言可以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对相同的认知隐喻进行编码,英汉习语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就具备了共性特征。

1.结构隐喻下英汉习语的相似联系。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结构性隐喻总是以具体喻抽象,借助已知事物与现象去认知其更深层或新的事物与现象。比如英汉语中都有以具体的“天气”比喻抽象的“情况、处境或形势”即”SITUATION IS WEATHER“的结构隐喻,体现这一结构隐喻的英语习语如“(come)rain or shine(无论是晴还是雨;不管发生什么事),a bolt from the blue(突如其来的事件),in a fog(一头雾水),see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看风向,观望形势),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把握时机);体现这一结构隐喻的汉语习语则有“天有不测风云,晴天霹雳,满城风雨,雪上加霜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等。

2.方位隐喻下英汉习语的相似联系。方位隐喻是指参照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的隐喻。方位隐喻将上下、前后、里外、深浅、中心-边沿等具体空间方位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从而产生了用具体概念表达抽象概念的隐喻,在方位隐喻的使用上英汉语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比如英汉语都有MORE IMPORTANT SOCIAL STATUS IS UP;LESS IMPORTANT SOCIAL STATUS IS DOWN的方位隐喻,体现这一方位隐喻的英语习语如“have(got)friends in high places(有身居高位的朋友),on high(上头,高层人员),higher-up(高级官员,上层人士),high-up(要人)”等;相应的汉语习语如“高高在上,出人头地,青云直上,上行下效,欺上瞒下,礼贤下士,低人一等”等。

3.本体隐喻下英汉习语的相似联系。本体隐喻指借具体存在的事物在形状、状态、特征、功能等特性去隐喻抽象概念,即将心理认知语义域或情感语义域中的抽象概念投射于具体的物质域中加以确切。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上的。借助于本体隐喻,同样可以发现英汉习语的共性,如英语习语“a share/slice of the cake”和汉语成语“分我(一)杯羹”,都属于本体隐喻,都是借具体食物“cake”和“羹”来隐喻抽象概念“利益”,在本体隐喻视角下体现了一种共性联系,即“INTEREST/BENEFIT IS FOOD”。

四、扩散式激活理论下的英汉习语

对于联想,脑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Collins& Loftus(1975)[6]提出的“扩散式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理论认为,人类的心智是一个巨大而又强大的神经网络,当听到某词与神经网络中的词相似时,网络中的词就自动被激活,同时与其相邻的认知域也被激活。该激活过程就像池水中的涟漪一样,逐步向外扩展。语言与心智、认知密不可分,语言可以激活相关认知域。当我们进行语言活动时,我们会无意识地产生大量的认知活动,激活起无数的模型和框架,建立起许多关联。激活是通过概念的局部联系播散开来的,认知操作只能在较活跃的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语言接受者对语义的理解,是激活相关认知域中有关知识结构的结果。所以,人的认知能动性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基于体验的,是建立在储存于大脑中的百科知识基础之上的。借助这一理论,就由英语习语扩散式激活我们神经网络中与其相联系的汉语习语,在英汉习语间建立起相似联系,从而加深对英语习语的理解和掌握。如借助于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扩散式激活”英语习语“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终遭失败)”与汉语典故“败走麦城”(源于三国时期蜀将关羽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英语习语“play Cupid”与汉语俗语“当红娘”间的扩散式激活,借助于《圣经》与中国文学史的百科知识,可以使英语习语“the Garden of Eden”与汉语成语“世外桃源”产生联系。再如英语习语“go/walk down the aisle”,意思是“行婚礼;结婚”。如果我们知道aisle指教堂正中两边座椅之间的通道,再加上我们对西方人在教堂中举行婚礼的场面的了解,这一习语可以与汉语俗语“拜天地”进行扩散激活,从而使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五、结束语

英汉习语由于人类认知体验的相似性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联系。然而,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差异性更突出。因此,英语习语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差异的同时,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和Collins & Loftus的“扩散式激活”理论,充分运用联想激活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大脑中相对应的汉语习语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在两种语言间建立起一种相似联系,不失为进行英语习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认知策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5.

[2]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约翰·泰勒.应用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7.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Gibbs.R.“What do Idioms Really Mean?“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31,(1992).

[6]Hawkins Collins,A.M.& Loftus,E.F.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

作者简介:张淑芳(1964-),女,河南偃师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策略概念隐喻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策略研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认知策略在关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