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理念转化与教学方法多元化探索的若干设想
2012-04-29许华
摘要:《古代汉语》课历来都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新的形式下师生间那种单一知识传授与机械听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合时宜。如何在课堂上全面深化地进行教学理念转化与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改革,从而使《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在知识性、趣味性和效率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切实显著的提升,是每一个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理念;转化;方法;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9-02
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形势下,高等院校课程教学的变革越发显得异常的急迫。其中,《古代汉语》教学由于远离当代及知识点相对零散等自身固有的特点,更需要加紧改革,不仅要在内容上予以调整,而且也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种尝试,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关于《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设想,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知和探索。
一、要进行教学理念的彻底更新——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古代汉语》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致力于教学理念方面的更新,即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单一的知识传授为注重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的并重,也就是说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播向知识传授与人才素质培养结合方面的转化与过渡。具体说又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重视《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功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宽泛,内容也异常繁多。它既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讲授,同时又注重传统文学与文化的传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协调和处理好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几方面知识的结合与并重,同时也要做到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如何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更好地介绍与宣传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古代文化知识的滋养与熏陶,确实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注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古代汉语》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在它的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人文素质的培育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有效地接受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传统、文化教育、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熏陶,这对于他们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的。也就是说,本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3.注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功能。《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很好地加强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它所涉及的领域异常深广,尤其是在文学、音韵、诗词格律、诵读以及传统文化方面,这一功效就越发显得突出了。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十分注重知识的吸收学习,同时也要在素质提升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方面狠下工夫。《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彻底改变以往教师单纯教、学生机械记的传统做法,变为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模式
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全程讲授、学生机械记录作为基本模式的,这在《古代汉语》课堂上尤其如此。彻底改变这种固有的模式,突出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教育理念上的根本革新与转变,同时也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项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运用多种办法来进行尝试:比方说,可以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主动加以思考归纳,然后再由教师总结。这样做有助于彻底改变以往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机械记录的传统做法,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及配套练习等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分量。总之,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模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理念方面的变革,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在他们迅速拓展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三、教学内容侧重点必须予以彻底转变
为了配合上述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核心与主体这一理念真正得到最充分的落实,还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这其中主要就是把教学内容上的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注重学生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上来。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大学生主动阅读、分析以及做练习的机会和比重,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充分地发挥和调动起来,实现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一般说来,在教学内容侧重点进行改革的尝试阶段,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可以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四、进一步注重讲、拓、练、考四者间的相互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突出讲、拓、练、考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讲”侧重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作用,它是知识传授与接收链条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拓”是指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布置和预留一些课外自主查阅的内容,以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拓展延伸某些知识点;“练”更是侧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学生强化所学知识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考”则是验证学生接收和掌握知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是对“讲”与“练”效果的最直接检测。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教与学整个过程各部分教学环节的系统完整链条。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使得整个《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呈显出活泼新颖和扎实有效的良性循环状态。
五、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关于《古代汉语》课是否应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过去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是利弊并存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心存偏见从而失之偏颇。
1.其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板书的负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课堂信息量,加强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抽象教学形象性差并枯燥乏味等弊端;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文字、图形与表格的相互结合,使得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还可以丰富和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由以往的机械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方面转化。
2.其不利之处在于:比较注重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从而对于教学主体内容造成不应有的冲击与伤害;容易喧宾夺主,挤占课堂讲授时间,冲淡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不注重推导详解的过程,导致学生印象不深刻,有时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往往一堂课下来记不住多少有用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古代汉语》课堂上,对那些不需要做过多过细讲授且信息量偏大的环节可以适当考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讲授古代文化常识和古文字字形演示等方面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效果要更好一些;而在那些需要做重点、深入、细致讲解的部分如古音韵、古代词汇和训诂知识等方面则还是以传统讲法为好。
基金项目:此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155)
作者简介:许华(1963-),男,河北昌黎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现在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任教,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