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道体育实践、功能及概念辨析

2012-04-29谢冬兴王建文陈三政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绿道实践概念

谢冬兴 王建文 陈三政

摘要: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绿道研究进行概述;我国绿道体育实践运动开展较晚,以珠三角区域绿道为典型。在对绿道体育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后,将绿道体育定义为:绿道体育是指在绿道特定区域内,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实现休闲、宣扬低碳理念、传承文化、实现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功能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这一概念反映出绿道体育的本质属性、社会需要以及人的需要。

关键词:绿道;绿道体育;实践;功能;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5-0011-05

“绿道”建设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一种新趋势,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行绿道网络建设。绿道规划短时期内在全球迅速展开,凸显绿道在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等重大问题上的作用,绿道效应日趋显著,绿道理念不断成熟,绿道理论不断完善[1]。而绿道网络规划也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敞空间规划的主题[2]。我国绿道规划实践虽然进行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国内

作者简介:谢冬兴(1979- ),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育。

作者单位:1.广东培正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830;2.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19000;3.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0000

1.Department of P.E.,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2.Department of P.E.,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19000, China; 3.School of P.E., Shaoguan College, Shaoguan 510000, China

众多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绿道网络规划及绿道实践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绿道体育作为绿道实践的基本形式,不断被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并参与其中。随着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绿道理念的日渐成熟,绿道体育的开发、运营与管理不断完善与规范化,绿道体育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接触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国内绿道及绿道体育理论研究的发展,绿道体育自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规律不断被揭示出来,绿道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研究绿道体育实践、功能,探讨绿道体育的内涵,有利于绿道体育研究的下一步进展,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绿道体育的理解,认识绿道体育对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价值,从而更有效、更自觉地发挥绿道体育的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1 国内外绿道运动概述及珠三角绿道体育现状

1.1 国内外绿道运动概述

1.1.1 国外(美国为代表)

“Greenway(绿色通道)”源自greenbelt和parkway两词,green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区域,way是人类、植物、动物、水等的通道,具有移动的意味[3],它具备较强线性空间连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休闲等多种功能。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4]和他188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 即“翡翠项圈(Emerald Necklace)”[5]。而哈佛大学牛顿教授(Newton, N.T)把波士顿公园系统看作是一条公园道(Parkway)[6]。21世纪60年代威廉H怀特(Whyte W.H.)在其著作《时尚园林》普拉特河(Platte River)景观建设中首次提出“绿色通道”一词[7]。随后20余年绿色通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1987年,绿色通道这一概念才在美国总统关于户外环境的报告中得到官方应用与认定[8]。该报告对21世纪的美国乡村和城市绿色通道网络做出展望与憧憬。此后,城市绿色通道成为一种时尚景观,仅在北美就有近500个城市、地区已建或正在建设绿色通道[3]。另外,1990年查理斯·利特尔(Charles Little)出版的开创性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成为绿道理念传播的最优秀教材。从公园规划到奥姆斯特德所倡导的公园绿道系统规划再到艾略特提出的大公园绿道系统规划,最后到艾略特二世提出的首次洲际范围内的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绿道规划经历了一次明晰的演化过程。

“绿色通道”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于是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学者对绿色通道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Hay把绿色通道定义为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自然特征的廊道[9]。Taylor等认为绿色通道是相互连接的线状的、近似线状的自然和文化区域[10],等等。

1.1.2 国内(珠三角为典型)

我国最早涉及“绿道”的学术论文为1985年第2期《世界建筑》刊登的《伊藤造园事务所:冈山市西川绿道公园》[11],文章介绍了日本的西川绿道规划设计项目。国内首次较为系统地介绍美国绿道是在1992年《国外城市规划》刊登的《美国绿道(American Greenways)简介》[12],文中将“greenway”译为“绿道”,并从概念、经济效益和管理机构等方面介绍美国绿道实践。最早推广城市绿色通道概念为张文于2000年在《国外城市规划》发表的《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13]一文,对国外早期提出的“greenway”进行介绍,此文将“greenway”译为“绿色通道”,所以国内后续研究普遍使用“绿道”和“绿色通道”。

国内绿道建设的实践,集中在国土绿化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4],而较为重要的政府文件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目前,我国珠三角9市全面开展了有关绿道建设的实践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2008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规划建设500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和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2009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在珠三角率先构建多功能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2010年《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颁布,为绿道建设描绘出美好的前景[15]: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 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同时,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区域绿道主线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 565万人。珠三角绿道网将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交通衔接与换乘便捷、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有效衔接的绿道网络,成为打造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惠及广大百姓的标志性工程。

No.5 2012“珠三角绿道”定义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连接主要的公园、历史古迹、自然保护区和城乡居住区等,通常沿河滨、风景道路等自然及人工廊道建立,可供行人和骑行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可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类[16]。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其中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17]。

1.2 珠三角绿道体育实践

珠三角绿道体育实践主要表现为四个层面:1)大众休闲参与。这个形式是绿道体育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以个人或者家庭自发组织为主,地点多在城市、社区绿道节点(如主题公园等),而参与人群年龄聚集呈两个方向,自行车与自驾绿道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体,而各个主题公园,特别是小区、城镇中心的主题公园以老人与小孩为主。以增城绿道主题公园增城广场为例,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增城广场已成为日常生活轨迹的一个站点,良好的绿化,完善的康乐设施,吸引了很多老人和小孩到这里打发黄昏时光,并已成为一种习惯。每逢节庆假日,“自行车+绿道”成为市民长假休闲新方式。2)社会团体自由组织参与。例如,2011年珠海万科“第二届香洲城市绿道嘉年华”、2012江门越秀-星汇名庭杯自行车绿道骑行、“迎亚运·游绿道”安利健康跑自行车活力团队活动、“春游绿道·万家同乐”系列活动、青年记者珠三角绿道行等等。3)政府组织活动参与。这类活动具有很好的绿道信息宣传效果。例如,“健康共享、幸福广东”2011广东省全民健身绿道行活动,2011中山市“中国体育彩票杯”10万市民绿道健身跑活动,2012“迎新年·绿道旅游惠民大行动”,2011深圳“迎大运·千人绿道低碳行”大型市民自行车骑行活动,“迎大运,行绿道——万名市民体验绿道”大型活动等等。4)绿道赛事形式。绿道赛事在提升绿道知名度的同时对绿道体育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2011年珠海残疾人绿道自行车赛、2011年东莞“松山湖踏青节”自行车绿道赛、江门潮连岛绿道环岛长跑以及自行车比赛等等。

珠三角绿道体育专题学术理论研究理论已滞后于实践活动。到2011年底,举行过两次绿道体育研讨会,一次是2011年6月9日,在增城召开首次广东省绿道体育研讨会,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与广东省体育局有关领导、广东省市直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国内、省内专家学者共同商谈和研究绿道体育活动开展及绿道体育旅游开发的有关问题;另一次是2011年11月23日,全国健身休闲绿道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增城召开,会议对广东省绿道建设进行总结,明确绿道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形式创新,拟定下一步绿道健身休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另外,在2011年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课题立项指南“全民健身”部分,已经将“绿道体育研究”作为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绿道体育不断发展、进一步走入大众生活,绿道体育将引起全社会关注。

2 绿道体育功能解析

社会公众参与是绿道规划的原动力。人们进行绿道体育实践有着不同目的和动机,这就决定了发展绿道体育、开发绿道体育要兼顾各种需求,而各种类型的需求也决定了绿道体育功能的多元性。

2.1 休闲功能

当人们以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他们不受限于类似体育教学的严格规定,也无需追求高水平的竞技成绩,甚至也不把体育强身祛病作用放在首位,却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来度过余暇时间[18]。休闲功能是绿道体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实现绿道建设目标的重要指标。

2.1.1 休闲运动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幸福指数观念的转变,把更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休闲运动中来,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一种新理念[19]。绿道规划在进入大型居住社区时,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相结合,衔接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尽可能形成居住区内部贯通连续的绿道网络,大大提高游憩资源的可及性,并增加线性游憩场所,丰富居民的日常体闲生活。在绿道的休闲运动中,主要有自行车、步行和跑步,而绝大多数三者兼有[2]。就参与绿道体育休闲运动目的而言,有的人纯粹是要度过业余时间,他们在消磨业余时间的各种选项中选择参加一些体育休闲活动,有是喜欢体育,因此选择也进行一些亲身参与。随着绿道节点功能设置不断完善,绿道体育项目的不断开发,绿道体育休闲运动将会满足越来越多人的休闲运动需求。

2.1.2 健身活动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本质的特点之一,这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功能。身体锻炼是指以健身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自愿参加的,其组织形式多样,讲求效果。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职场中的人们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与压力状态,现代文明病患者明显增多。有关调查研究也表明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20]。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增多,对健康长寿、祛病强身、健身健体需求的不断扩大,也对相关健身场所的要求增大。作为休闲设施,绿道可以供人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等,是低强度、有氧运动的健身活动场所。绿道健身活动体现出健康与舒适、接近自然区域、自己所主宰的绿色空间。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城市居民认识到绿道体育健身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调节人的心理,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并把这些活动看作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再投入到工作中的一种积极、有效行为。

2.1.3 娱乐活动

随着社会余暇时间增多,善度余暇,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丰富多彩、健康的余暇生活能使人在繁忙劳作后获得积极休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格。体育的娱乐功能是通过参观和参加两个途径来实现的。在突破体育运动规则的前提下,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淡化规则性、技术性、经验性,强化游戏性、娱乐性、参与性[21]。绿道体育休闲是以休闲、娱乐、发展体育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业余时间参与绿道体育娱乐者多是喜爱体育活动,并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他们或独自单行或家人为伴或邀三五知己穿行于绿道之间。绿道体育休闲娱乐将朝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方向发展。

2.2 宣扬低碳理念功能

当前,全球倡导低碳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三方和谐发展[22]。而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低碳休闲体育是一种低消耗的、环保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23]。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以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构筑慢行交通网络为民生目标,通过提供新型休闲场所,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科普教育活动,为人们提供新的休闲生活方式,引领“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17]。珠三角绿道正是把目标定位于创造未来的“理想宜居生活”,倡导低碳技术的应用,并注重功能复合型设施利用、废旧与废弃物品的加工重复利用[24]。人们在绿道体育运动中,成为低碳文化忠实的、主动的言说者、推行者和创造者,并努力使低碳实践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珠三角绿道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文化增殖和价值放大,在消解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同时,直接倡导了低碳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25]。

2.3 传承文化功能

在中国,已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文化遗产绿色通道无疑对中国的历史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6]。文化遗产廊道在美国兴起,属于绿色通道的一种类型,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遗产廊道是绿色通道和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27]。珠三角区域绿道节点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并且对文化节点有着明确的分级标准(如表1)。发展节点具有一定自然、文化、历史特色,严格保护地质遗址、遗迹、历史古迹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以及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区域[16]。广东省有着丰富的民俗传统体育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区域绿道文化节点建设与当地民俗体育相结合,开发特色绿道体育,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有积极作用。

注: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2.4 经济功能

体育运动的经济功能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体育作为第三产业,以劳务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休闲经济中,人们消费形式的变化,对于体育体闲的服务提出新的要求,而“花钱买健康”的流行,既代表人们的一种行为理念,也显示体育体闲消费的普遍存在[28]。珠三角区域绿道以省立——城市绿道网为载体,大力开发绿道体育旅游这一新型旅游产品,促进绿道沿线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扩内需促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目标[17]。绿道体育经济功能的开发,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绿道体育的开发,在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例如绿道体育指导员、安保、维护等)。此外,发展绿道体育旅游,开设绿道体育资讯站等,也都是谋求、发挥绿道体育经济效益的途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参与绿道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理,可以降低癌症、心脏病等发病率,从而也能减少个人医疗费用以及国家的医疗福利支出。

2.5 政治功能

体育运动有一种内聚力,可以加强一个团体的向心力,促进团结。绿道及绿道体育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场所与途径去交流、沟通。绿道体育参与使得人际关系更加融合,利于消除隔阂,建立友好的关系,维护安定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同时,绿道体育的发展可促进就业率的增长,减少失业问题带来的社会冲击,利于维护稳定社会秋序;而绿道体育所倡导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独立自主地享受休闲乐趣,弱化消极的欲望,利于维护社会法制建设。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意在构建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宜居城乡建设。通过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集中展示安居、乐居的人居环境,增强城乡美誉度和地方归属感。珠三角绿道体育作为 “幸福广东”建设时期呈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卷入所有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活动相互关系的总和[26]。绿道体育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涵,给现有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活力,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3 绿道体育概念辨析

人们通过下定义来解释概念的内容,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绿道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它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因为绿道体育如果不具备某种特点,就不可能在该方面起作用。同时,如果没有社会需要的刺激,绿道体育的特点得不到发挥,同样不可能显示出它的社会功能。结合绿道体育功能的阐释,对绿道体育内涵做出如下表述:“绿道体育是指在绿道特定区域内,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实现休闲、宣扬低碳理念、传承文化、实现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功能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3.1 概念反映绿道体育本质属性

绿道体育是体育的下位概念,绿道体育是以亲身实践及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休闲功能是绿道体育的最基本功能,反映出人的需求及大众参与作为绿道建设原动力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的指导思想。绿道体育对低碳理念的宣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出概念的时代性及复合多元性。绿道体育具备的政治与经济功能,表明绿道体育的复杂社会性,而绿道体育的研究也必须置于社会大体系当中。

3.2 概念反映社会需要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绿道体育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总是会体现着为国家的政治服务,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我国现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因此,我国绿道体育也应紧密围绕这一根本性任务,将提高全民族的体质水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幸福及促进物质及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使绿道体育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财富富足。如何将如此巨大的财富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绿道体育的开发、兴起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绿道体育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营造幸福生活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

3.3 概念反映人的需要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方式、健康理念的变化,随之改变着人们在余暇时间的活动内容,人的需要不断提高。一方面,竞争、风险、高效等等社会压力经常使得年轻人精力疲惫,他们需要一些方法或途径来舒缓心理、恢复精力;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增多给社会医疗等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需求大大增加,也急需一些锻炼手段与场所。绿道体育的目的任务必须与这些日益增长的需要相适应。绿道体育所倡导的低碳生活理念,创造的贴近自然的绿色空间,以及提供健康、科学的娱乐方式,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运动需求。

4 结束语

对绿道体育实践、功能以及概念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绿道体育运动这一新兴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全民健身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绿道体育的功能主要从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我们把绿道体育看成一个多功能、多目标性的系统,并且将其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在研究绿道体育本身的特点及其外部联系与变化的前提下,来研究绿道体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强,刘海龙.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城市问题,2006,133(5):11-16.

[2]赵兵,谢园方.江南水乡休闲绿道建设——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J]. 南京林业人学学报,2009,9(1):75-80.

[3]Seams, RM.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J].1995,33(1-3):65-80.

[4]Little, C.E. 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5]Fábos,J.G.,Milde, G.T. Weinmayr, M. Frederick Law Olmated Sr.: Found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American [M]. Amherst, M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68.

[6]Newton, N.T. Design on the land [M].Cambridge, MA: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7]Whyte W.H. The Last Landscape [M].New York: Doubleday, 1968.

[8]Rose, R.L. The urban conscience turns to the environment [J]. Am. For July-August,1988: 17-20.

[9]Hay, K.G. Greenways and biodiversity [A]. In: Hudson, W.E. (Ed). Landscape Linkages and Biodiversity [C].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10]Taylor J, et al. From greenbelt to greenways: four Canadian case Studie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3):47-64.

[11]付斌.伊藤造园事务所:冈山市西川绿道公园[J].世界建筑,1985,(3):38-39.

[12]叶盛东,编译.美国绿道(American Greenways)简介[J].国外城市规划,1992,(3):44-47.

[13]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14]雷岳. 广东“绿道革命”[J]. 决策,2010,(5):60-61.

[1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Z].2010.

[16]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Z].2010.

[17]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Z].2011.

[18]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3(1):8-12.

[19]李振峰.论析休闲体育发展与城市现代生活[J].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59-61.

[20]李斌.现代城市脑力劳动者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以广州、深圳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25-29.

[21]詹华宁.休闲体育内涵辨析[J].体育学刊,2011,18(5):38-42.

[22]王国莲.人类步入低碳时代[J].生态经济,2011,(1):55-57.

[23]刘海唤.低碳休闲:休闲体育发展之路[J].体育学刊,2011,18(4):57-59.

[24]何昉,锁秀,高阳,等.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0,(2):70-73.

[25]李国岳,杨小玲,宋文利.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意义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5):41-43.

[26]俞孔坚.世界遗产概念挑战中国: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有感[J].中国园林,2004,(11):68-70.

[27]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28-31,54.

[28]梁利民.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1-4.

猜你喜欢

绿道实践概念
绿道上的“风景”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