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善社会退缩幼儿行为的教育建议
2012-04-29姚素慧
【摘要】社会退缩幼儿是幼儿园里常见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游离于同伴之外。本文根据社会退缩幼儿的种种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期望能对幼儿园教师有所帮助,从而促进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改善乃至正常发展。
【关键词】社会退缩;幼儿;幼儿园教师;教育建议
在幼儿园里,有这样一群幼儿:他们内向、沉默寡言,不愿与别人交往和在人前表现,有的还非常敏感,害怕他人;当其他幼儿兴高采烈地追逐玩耍时,他们却躲在远处默默地观望,不经意间可能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当教师或同伴邀请他们共同游戏时,他们却往往会惊慌失措,选择的又往往是沉默或者拒绝;有时,他们会独自长时间地摆弄积木、娃娃,仿佛周围的同伴、教师都不存在似的。这些幼儿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远离同伴,长时间无所事事或者独自活动。是的,他们就是幼儿园里常见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退缩幼儿。“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个班里面都会有这样的孩子,“特殊”是他们往往游离于同伴之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学者对社会退缩儿童作了较多的研究。相对而言,我国对社会退缩儿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退缩的概念至今没有一致的定义。一般认为,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是指在社会环境中,游离于同伴之外的独处行为。在过去20年间,研究者交替运用 “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社会孤独”(social isolation)、“抑制”(inhibition)和“羞怯”(shyness)等概念来描述有孤独行为表现的幼儿。而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交替使用“消极退缩”和“孤单—消极退缩”等概念来描述有退缩行为的幼儿。
一般而言,对社会退缩概念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两种: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从行为描述的角度看,社会退缩被界定为交往频次低的独处行为;从社会测量的角度看,社会退缩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同伴接受(被忽视型)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被拒绝型)。20世纪90年代,鲁宾和爱森道夫(Rubin&Asendorpf,1993)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社会测量中的被忽视幼儿或被拒绝幼儿并不等同于社会退缩幼儿,不能将社会退缩与幼儿的社会地位测量相混淆。之后,人们更多地采用行为描述的方法来界定社会退缩。
张连云认为社会退缩泛指幼儿在所有情境中的孤僻行为,包括行为抑制、害羞、害怕、社会性孤独等。社会退缩行为是幼儿身上显露出来的一种控制失调行为,属于内隐性问题行为,是一种不健康行为。〔1〕郑淑杰对鲁宾(Rubin)在1993年提出的社会退缩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的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2〕叶平枝(2005)根据鲁宾和爱森道夫的研究,认为社会退缩有三个基本特征:(1)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致性。(2)是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3)结构上具有多重维度。
郑淑杰等对社会退缩所作的界定相对清楚地说出了社会退缩的本质,所以本文采用该说法。下面,笔者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特点,提出若干教育建议,以期对改善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有所帮助。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组织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幼儿与教师关系的质量常常间接地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发展。〔3〕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幼儿往往受到班上同伴的喜爱,被同伴接纳;而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指责、批评的幼儿往往会成为同伴排斥、拒绝的对象;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幼儿则会在同伴中成为被忽视的对象。社会退缩幼儿在班级中要么默默无闻,是属于那种“特别特别一般的孩子”,要么因为缺乏交往技能而经常受到教师的忽视甚至呵斥和批评。而教师对这些幼儿的态度又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幼儿对他们的态度。
例如,小林性格叛逆、固执,行为方式简单、粗暴,教师因此不喜欢他。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小林经常违反规则。一次午休时间,小林不肯睡觉,而是去活动室玩耍了,教师由此说他是一个“自由分子”,之后很多幼儿都叫他“自由分子”,小林为此常常发火,这使他本来就不太好的同伴关系更加恶化。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游戏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要注意和社会退缩幼儿建立温馨、和谐的对话式师幼关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才会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才会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儿童,真正尊重每一个儿童,包括社会退缩幼儿。
第二,主动走向社会退缩幼儿,让社会退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每个儿童都有受到他人积极关注的需要,尤其是来自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的积极关注,社会退缩幼儿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关注、关怀社会退缩幼儿。唯有这样,他们在幼儿园里才会感到温暖,才能最大程度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三,增强社会退缩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细心地观察社会退缩幼儿,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并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四,引导其他幼儿逐步接纳社会退缩幼儿。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还要善于利用自己在幼儿中的权威作用,引导其他幼儿接纳社会退缩幼儿。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社会退缩幼儿共同游戏,积极地回应社会退缩幼儿提出的互动请求,使社会退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从而产生与同伴共同活动的愿望,增强坚持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毅力和决心。
二、创设利于同伴互动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的认知、情绪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就是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4〕因此,教师要重视为社会退缩幼儿创设有利于其与外界积极互动的环境,发挥环境应有的作用。
有研究者发现,同伴互动主要发生在游戏活动时间。〔5〕这或许是因为在游戏活动时间里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干涉较少,心理气氛比较宽松。因此,教师要作出努力,为幼儿创设自主、自由、心理气氛融洽的游戏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创设自主、自由的游戏环境。在幼儿园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有兴趣的活动是促使他们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限制过多,幼儿就难以完全投入活动。一般而言,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和取放材料的活动有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控制感。〔6〕社会退缩幼儿原本就信心不足,如果教师还过多限制,就会增加他们的无能感。相反,自由选择和取放材料所产生的控制感有助于增强社会退缩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增进他们与同伴的交往。
第二,创设安全、和谐的游戏心理氛围。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活动欲望就会降低,这会抑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畏惧感所产生的不安全感会使幼儿在活动中畏首畏尾,社会退缩幼儿尤其如此。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会使其在社会情境中更怯于主动发起互动,对他人的邀请也更难作出回应。所以,只有安全与自由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第三,多投放有利于合作游戏开展的玩具和材料。玩具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某种特定的玩具和材料可以引发某种特定的游戏。玩具和材料不仅可能影响幼儿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影响幼儿的认知方式和社会性交往活动。例如,积木、积塑等游戏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建构活动;娃娃家以及住家玩具和医疗玩具等可以引发幼儿的想象和角色扮演活动。
三、提高社会退缩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积极体验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国外有研究发现,社会退缩幼儿的自我知觉通常是消极的,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且缺乏社会能力(Rubin,1995),即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原因可能有二:(1)社会退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处于支配地位,也往往得不到同伴的认同或积极强化。(2)在同伴交往中,他们的请求较少得到别人的回应,因而更倾向于顺从同伴的要求。〔7〕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加上互动中产生的消极体验,可能导致社会退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感觉。这种消极的自我感觉会进一步导致社会退缩幼儿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我国的研究者也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如果在同伴互动中缺乏积极体验,也会导致社会退缩幼儿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8〕例如,小沅平时很少参与同伴的互动,即使参与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一次,他在试图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时遭到了拒绝。那天,在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小沅从自己的柜子里拿出了新买的奥特曼图画书,刚回到座位上就被男孩小普夺走,他连说了两次“那是我的,还给我!”小普都没有回应他,而是拿着他的书和别的幼儿一起看了起来。小沅见状也就不再坚持了,默默地看着小普他们在看从自己这儿夺走的图画书。类似多次消极的同伴互动经历,使小沅对自己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感觉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他往往选择独处,面对同伴“蛮不讲理”的行为也不据理力争,更无法获得正常的同伴交往地位,无法像普通幼儿一样和同伴进行主动、平等的互动。自我效能感“部分地决定着人们对活动和特定社会环境的选择”〔9〕,而且“效能评判也决定人们在面临障碍和困境时付出多少努力,坚持多少时间”〔10〕。自我效能感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力提高社会退缩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注意培养社会退缩幼儿的自信心。研究表明,自信心较强的幼儿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11〕教师平时要认真观察社会退缩幼儿,注意发现他们的强项或点滴进步,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适度的表扬,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但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要切合实际,因为将个人能力的信念提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水平也会导致其失败,而且这种失败既会使鼓励、表扬者信誉扫地,并且会进一步损害被鼓励、表扬者的自我效能感。〔12〕
其次,给予社会退缩幼儿以自由权、主动权,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获得积极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孩子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权利,让社会退缩幼儿自己选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唯有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社会退缩幼儿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有可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再次,教师自己要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但会影响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工作业绩的提高,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发展。〔13〕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往往对自己能积极有效地教育与引导幼儿充满信心,并能给幼儿树立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良好榜样。只有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
四、开展社会技能训练
周宗奎(1996)研究发现,社会技能缺乏是造成儿童同伴关系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那些不能和同伴形成亲密或者满意关系的儿童。否则,这些儿童可能会错过学习社会技能的机会。而社会技能在儿童整个生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交流、妥协和操作性应答能发起并保持社会关系,解决社会冲突。社会退缩幼儿是社会关系不良的儿童。社会退缩有可能引起幼儿消极的自我感觉,退缩本身就是消极的自我感觉的行为反应,消极的自我感觉可能会使幼儿的社会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Rubin&Krasnor, 1986),而这又会导致更严重的退缩和更消极的自我感觉,〔14〕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社会技能训练,以提高他们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按照社会技能训练理论及其相关的教育目标,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的主要目标可以定位为:(1)增加其有关社会技能的知识和概念。(2)帮助其将概念转化为熟练的行为。(3)提供条件,保持其相关的社会技能,并概化到社会情境中去。
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技能训练可以采用行为、认知和情感训练方法,其训练程序和内容分别如下。〔15〕
行为训练法:(1)观察学习——观察普通幼儿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友善、同情等。(2)模仿——模仿普通幼儿的良好行为,如向人微笑、分享玩具、积极的身体接触、主动交谈、给同伴以支持和赞扬等。(3)参与——参与游戏和活动,完成一项任务或实现一个目标,教师对此作出及时强化。
认知训练法:(1)讲解——结合人际问题情境,如交朋友、参与、冲突等,引导幼儿理解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预计实施的后果,以帮助幼儿找出并采用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2)游戏——组织幼儿开展合作、冲突、帮助等各种角色游戏,加深幼儿对各种人际交往情境或技能的认识。
情感训练法:(1)移情——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产生并体验故事主人翁的情绪变化。(2)情感体验——创设一种情境,促使幼儿产生合作助人的快乐感、参与活动的满足感、获得成功的自信感等。(3)情感追忆——在游戏或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或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并进一步强化这些情感体验。
引起不同类型的社会退缩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有些社会退缩幼儿是主动远离同伴,对这类幼儿的训练要着眼于调动其参与同伴活动的积极性,这个积极性调动得好,社会技能训练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情感训练,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加强其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以有效激发其情感,进而有效调动其主动性。社会退缩幼儿安静的性格特点可能使他们更愿意也更可能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故移情通常会对他们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有的社会退缩幼儿却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交往技能而遭到同伴的拒绝,不得不远离同伴群体的。因此,对于这类幼儿可主要采用认知训练法和行为训练法,以帮助他们了解良好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手段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努力学习良好的交流、交往技能。
五、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通常,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形成和父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帮助社会退缩幼儿改善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极其重要。但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可能都不高,他们很难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和社会退缩幼儿的家长联系,将幼儿的情形告知父母,以求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家长也参与进来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社会退缩幼儿改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有些社会退缩幼儿或多或少有些不受同伴欢迎的不良行为,矫正这些不良行为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例如,当同伴提起或看到有社会退缩表现的小维(化名)时,大家的表情和口气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不屑与不满。在班上观察时,有幼儿这样对笔者说:“他(小维)很脏、很臭。经常把自己的鼻涕弄到桌子上,而且还用带鼻涕的手指头划来划去的。”说着还厌恶地掩住了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笔者在观察中也发现小维确实有这样的行为表现。班中几乎所有幼儿都不喜欢小维,小维也经常只能独自玩,或者无所事事,看别的幼儿玩。
有些社会退缩幼儿则不喜欢用言语沟通和解释策略,更多时候以“自我中心”或以“物品所有权”来处理相关的人际关系,如看到别人有很漂亮、对自己有吸引力的玩具时,往往会采用直接“拿”的方式来告诉同伴,他想看看、玩玩。这种不良行为往往会引发同伴的不满或抗议。例如,上午活动时间,教师让幼儿自由画画。男孩小木来到邻桌小宇的旁边,看到小宇的橡皮很漂亮,就伸手拿了过来。小宇见状也不说话,将橡皮从小木手中夺了回来,放回自己的文具盒里。小木转身离开,坐回自己的座位。显然,这两名幼儿都有社会退缩行为倾向。对于这类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以改变他们的这种消极行为方式,引导他们以积极有效的交往方式和他人和谐互动,进而改变社会退缩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连云.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5):91-93.
〔2〕郑淑杰,陈会昌,陈欣银.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5,(4):833-836.
〔3〕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4〕周欣.师幼互动和教育环境创设〔J〕.幼儿教育,2005,311(10):10-12.
〔5〕〔8〕姚素慧.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15.
〔7〕王美芳,等.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290.
〔9〕〔10〕〔12〕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王小明,胡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5,556,565.
〔1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5
〔13〕许凯.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6):22.
〔14〕HYMEL S,RUBIN K H,ROWDEN L,et al.Childrens peer relationships:Longitudinal prediction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from middle to late childhood〔J〕.Child Development,1990,61:2004-2021.
〔15〕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Behavior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Yao Suhui
(Zhengzhou Infant Normal School,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who usually keep away from their peers, is a common special group in kindergart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the researcher offers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in hope of helping to improve these childrens behavior and their normal development.
【Keywords】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kindergarten teacher; educational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