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012-04-29刘天宇孙启洲金龙
刘天宇 孙启洲 金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大陆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社工人才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对青年社工人才的培养、开发已刻不容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外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将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探讨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话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践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六支队伍之一,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这充分展现了国家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决心。
一、 我国社会工作特点及人才要求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工工作要求特殊,面对的群体多为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及问题群体,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工工作范围广泛,囊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主要集中在慈善帮扶、救孤助残、教育辅导等领域;社工工作方法多样,主要有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以上三种特点均要求社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运用各项工作技巧,具备专业化素质。
在欧美社会,社会工作是为解决伴随工业化、城市化产生的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国内,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展时长不超过30年。欧美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源于宗教活动等实际操作层面,逐步推而广之;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源于高校教育等理论研究层面,这导致了一条崎岖的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我国社会工作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劣势,同时我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一向注重家庭、宗族内的互帮互助,这一特点对于推进社会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二、 我国社工发展的资源困境
在不同时期,社会工作者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也不同,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制度激励与约束也不同。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不同地方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情况不一样,但均处于初级阶段或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发展面临以下资源困境:
1. 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社工相关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法律规范,如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程序和内容上的政策基本空白;二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所需的资源动员缺乏明确的政策保障,如社工服务机构在筹资、志愿服务发展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
2.社会工作教育人才不足。社会工作教育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或社工机构提供的督导人才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同时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尤其是创新观念不足。
3.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效需求,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人群需求进行识别,并予以确认,将需求转化为社会工作服务目标,并且能够运用社会资源满足的需求。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服务对象需求转变为社会工作目标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有效购买能力不足。
三、 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尤其是高校和政府,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注重各个地区的差异性,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道路。
1. 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理念。政府、社会、社会工作者和群众四者都要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理念,正确的理念可以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树立科学的方向、可以稳步推动社会有序发展、可以规范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行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成效。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便颁布实施了《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其对社工的行为、态度及其担当的责任都作了详细规定;成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一种社会工作杂志周刊——《今日社会工作》以宣传国家社工发展和社工教育。
2.加强高校社工教育体系建设。广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加强专业学习;高校也要加强学风建设,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大政府关注、扶持力度。公共财政是社会工作的资金支持主体,社会工作的预算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查安排,首先关注生命工程、教育工程和就业工程,要以各自的经济贡献来做好财政分配,并进一步辐射其他领域。
4.构建社工服务体系。社会工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实现途径,政府要完善保障性制度、奖励性制度,从国家、社会层面对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肯定,确保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务实的态度,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让社工人才成为和谐社会中高尚而受人敬重的从业者,吸引大批人才进入社工队伍,走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邵宁.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