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角色转换与语言艺术
2012-04-29余强
摘要:近年来谈心工作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它是科学因素与艺术因素彼此交织、相互结合的过程。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与学生谈心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进而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重要过程。而如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敞开心扉,实现良好的沟通,这些成为谈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己谈心经历和近期工作心得,其中有一些收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谈心工作;辅导员;角色转换;语言艺术
一、谈心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个平时比较听话的女孩子,在晚自习的时候,没有复习功课、做作业,而只一个劲在织着毛衣。当时,正好轮到我晚自习值班,并刚好到教室检查,而且是我自己带的学生,见我进来,没有反应,。我说了几句,没有效果,头也没有抬起来过,还在继续织着毛衣。后来我严厉制止了她,但是看得出来,她很不情愿,不是主动接受我的意见,因为她与我对视的眼神是异样的。走出门准备去其他教室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责任,还有那异样的眼神。晚自习之后,我回到宿舍,心里总觉得不安,我应该再找她谈下的。于是我来到到了她所在的生活区,单独找她。这一次不再以辅导员权威命令她做什么,自己的角色也变了,像一位大哥哥一样,温和地和她谈心,尽量使用口语,还不时举些例子。果然角色变了,语言变了,效果也变了。聊着聊着,看得出来,她已经被融化了,慢慢打开了紧闭的心门。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讲述了她自己心里的苦楚,父母离异,自己难以接受,也不敢让同学知道,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我给她了递了纸巾,也讲了一些我自己的奋斗经历鼓励她,叫她不要把父母的事情压在自己的头上,告诉不是她的过错。这时候,她已经完全信任我了,开始放声哭泣。叫我不要告诉别的同学,我也向她保证不会透露。事后,我又找她聊了两次,她已经放开了,恢复到以前的正常学习生活。后来,只要有一些不能处理的事情,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同学的,她会第一时间想到打电话给我,而且成了我在班上的重要信息来源。我也很欣慰,不但成功开导和帮助了一个孩子,也感觉自己在谈心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同时体会了谈心工作中角色转换和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二、因势利导,实现角色转换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形势与环境的变化,以及青年大学生成才的需要,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谈心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培养角色转换意识。高校辅导员在谈心工作中,要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放下教师的架子,积极融入学生的群体,与学生做好交流和沟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以往高校辅导员做学生工作,主要凭借自己的领导权威来完成。以“领导”为中心、以“权威”为手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拥有相当的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几乎所有的学生面对辅导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畏惧心理,听而不问,信而不疑。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创新意识较强,时代呼唤的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辅导员就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注重以理服人,以“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尊重、相信自己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实现德育工作的最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要以诚相见,平等待人,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切忌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谈话中,要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应该再以辅导员的权威出现,不能再板着脸孔见人,应以关怀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就会使有恐惧、紧张、对立心理的学生消除精神负担,说出心中所想。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犯错误的学生谈话更为必要,及时表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它们的缺点或错误,并指出他们的努力方向,能使学生对教育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和感激之情,重新点燃起自尊的火焰,产生自省过去、超越自我的动力。相反,如果态度粗暴,横加指责,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进而产生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逆反心理,使谈话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
三、以情动人,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时,语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最为基础、运用最为广泛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单纯的灌输已经难以收到效果,要以情动人,要讲究语言艺术,更能实现良好的沟通,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掌握谈心的语言艺术也是辅导员素养的重要方面。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但要注意以理服人,更应在以情感人上下功夫。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不妨先从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入手。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可以使双方感情交织在一起,产生信任感,这时谈话才能推心置腹,说出话来犹如春风拂面,细雨润心田。爱的暖流在渴望师爱的心里流动,学生就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注意倾听老师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消极心理和不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思想工作往往都发生在矛盾激化、问题尖锐的时候,这时工作对象常常具有反感心理和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对学生晓之以理是很难做到的,这时就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采用适当的方法先做好情绪稳定工作。当学生在情绪上开始转化之后,才能循循善诱地讲道理,感情的交流才会激起感情的共鸣。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多用些实在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做到情、理、例并茂。进行思想教育,忌讳用命令、训斥的口气要求学生接受什么,改正什么,而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他们自我醒悟。谈心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或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或比喻暗示,引而不发;或出语千钧,猛击要害。
四、用心交流、以谈心为教育助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90后”学生进入高校校园,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在不断地变革发展着,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战。高校辅导员除了在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关系到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服务性工作,在学生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生活中扮演帮助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在心理和情感上扮演咨询者和引导者角色,在学习中扮演之督促者与管理者。在谈心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谈心方式外、还要充分利用、短信、QQ、微博、人人网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谈心。而且这些角色、交流方式实际上都需要辅导员具备很强的学习、服务意识,决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必须从服务学生出发,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走近学生,才能引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才能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有效的开展好谈心工作可以是教育工作的助力。在辅导员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例如奖助学金评比,勤工助学工作,心理咨询工作,等等,而且往往这些工作容易在学生心里形成“疙瘩”,如果辅导员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困惑,及时的通过谈心等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比较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完成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谈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谈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敞开心扉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辅导员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实现角色转换,讲究谈心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梅庭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意识定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1).
[2]杨浩然.语言艺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08(24).
[3]郭璟瑞.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换及心理调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12).
(作者简介:余强(1983.2-),男,湖北黄冈人,学士,助教,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团委干事,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