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拓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

2012-04-29魏剑虹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途径图书馆

摘要:图书馆根本方向就是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更好服务。本文以拓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拓展图书馆服务创新,应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图书馆服务手段作为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途径

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的部门,它保证和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时、高效的知识信息的服务,解决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其根本方向就是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更好服务。

一、拓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服务的知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图书馆区域性的合作,全球性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随之成为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旋律。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要“与时俱进”,要与时代发展方向同步,要把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性措施,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发展的根本方向。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图书馆服务公益性、社会化的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如何开拓图书馆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是图书馆同仁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职责和使命。

二、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原动力。现今的时代,给图书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开展,整个工作重心在“藏”上,忽视了读者服务工作,这一服务理念显然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图书馆应该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从以书为本向以读者为本,即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意识上把握业务发展新动向,对各种新的需求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服务的空间上要发展,把图书馆服务由原来的服务模式转移到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改变“重藏轻用”的服务观念,树立“以书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观念。实现在服务内涵上要延伸,图书馆服务不能局限于服务态度、服务环境和服务手段,而应该根据读者需求的发展变化,开发新项目,增加新内容。改变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应的被动式的服务观念,使服务意识与不断变化的需求合拍甚至超前,树立“服务到位”的主动服务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重点也从文献资料的采集分编,转向网络信息的筛选、组织,以满足读者快捷查询对口信息的需要。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内涵更加丰富,他们不仅是信息管理员,更是知识创造者和信息导航员。图书馆员把为读者提供知识为己任,在对读者进行技术检索培训的同时,帮助读者在浩瀚的信息流中筛选最新的情报源,制订检索效率高的检索策略。通过编制二、三次文献,进行知识重组和创新,丰富馆藏,使图书馆更具特色,通过定题服务,馆际互借和电子信息传递,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多功能的知识情报服务。在读者需求的调节和推动下,图书馆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必将形成适应变化的、良性循环的服务体系。

三、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献传递的内容由原来的单纯服务方式演变为知识的传递,信息资源重组的创新式服务,由通用文献传递服务向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转变。图书馆应在服务内容上加大信息服务和读者用户服务的内容,重视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利用。图书馆在做好最传统、最基础的借阅服务外,更应在服务内容、服务广度、服务深度、服务模式上开拓创新,扩大图书馆实体资源的利用效益,重塑图书馆新形象,营造图书馆发展的良好空间。

(一)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广阔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创新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服务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如果要评价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高低,评价一个图书馆工作是否称职,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是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要善于为读者解答和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的个性化的服务,就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本着人文关怀的宗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时时处处,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提供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良好的人性化服务需要图书馆员和读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不论是图书馆的功能布局,环境布置,设备设施,还是其服务的方式,都要以读者为出发点,让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方便。而对于读者提出的各种规范之外的要求,馆员应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和做出合理的应对。通过读者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它是从传统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读者服务方式。可以说,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是衡量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首先可针对某些重点课题进行定题、跟踪服务,了解读者需求,然后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若是课题所需,还可以链接其它图书馆,尽可能为课题提供新、准、广的资料。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课题跟踪、信息推送、代检代查、文献检索、电子剪报等多种信息服务。读者可通过电话咨询、到馆使用、电子邮件多种方式,方便及时地获取图书馆员的帮助,在享受个性化、人性化的现代信息服务的同时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本馆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诸如开展活动,进行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图片展览,举办弘扬民族文化的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以传播先进文化,提升读者素质,营造和谐进步的人文环境。

四、创新图书馆服务手段

现今社会已进入了快节奏时代,而随着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增多,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一般都是读者到馆里借阅图书,这种陈旧的服务方式不仅占用了读者的时间,还增加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图书馆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服务,建立属于本图书馆自己的网站,增加自身的馆藏电子期刊种类和数量,并推广普及,为本馆的读者提供网络环境下的多终端服务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地登录图书馆网站,向图书馆员提出问题,接受图书馆员的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努力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开展联机服务、光盘检索服务、网络服务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方式才能为自身谋求发展。图书馆可利用联机式光盘检索,可以帮助读者找到文献线索:建立电子公告版、发布新书、新刊的宣传信息以及管理人员编辑文献索引等。通过电子邮件甚至是QQ、MSN等在线聊天软件,与读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在线解答读者的疑问,为读者服务。服务方式、手段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馆藏资源的质量上,也体现在其是否能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的能力上。因此,图书馆还可以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给读者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使读者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学会利用科技信息数据库,随时随地可以在网上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读者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资料提供有效保证。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总之,新形式下图书馆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利用自己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拓宽思路,进行服务的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图书馆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云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

[2]许建业.构建图书馆工作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5.

[3]赵瑞芳.基层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探讨[J].图书馆,2006.

(作者简介:魏剑虹(1970-),女,贵州六盘水人,副研究馆员,贵州省六盘水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途径图书馆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服务创新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飞跃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