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声部定位与多声部发展

2012-04-29胡晓瑛

飞天 2012年6期
关键词:声部民歌声乐

声乐教材建设是声乐课程建设的核心,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前瞻作用和指导意义。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外专业声乐教育传入我国开始,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基本沿袭国外的歌唱教育体系,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也多引用国外的声乐教材,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开始蓬勃兴起才逐渐辅助性地插入一些民族声乐教材。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再度繁荣以及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和教材建设的相应发展,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民族声乐教材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广泛运用,如由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主编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由沈阳音乐学院霍立、金城、李静玉等主编的《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1—12集》等。这些教材不仅选编了一些能够代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水平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声乐曲目,同时集中整理了部分具有广泛传唱性的地方民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声乐工作者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需求,对中国优秀经典民歌的收集整理、传唱普及和繁荣发展也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

然而,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密切相关,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在社会音乐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科学发展民族声乐教材的歌唱声部和曲目类型,与时俱进地系统构思和设计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教材,从而满足现代民族声乐教材建设规范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需要,不仅是广大声乐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族声乐

教材建设中的声部问题分析

(一)民族声乐教材的声部分配不科学

歌唱“声部划分”,是指根据歌唱者不同性别、先天嗓音生理条件、个性特点以及通过后天专业训练后所获得的一种建立在自然属性意义上的嗓音分类和训练方法。根据西洋歌剧唱法中的“声部划分理论”,人体嗓音一般被划分为男高、男中、男低和女高、女中、女低六个歌唱声部,根据不同人声之间音色、音量等相似或共同的特点,各个声部再进一步细分为花腔、抒情和戏剧等十三种不同的声音类型。

从学术层面来看,作为歌剧艺术重要支撑体系的“声部划分体系”在国外声乐学术界早已成为成熟的学术体系,而对于中国民族声乐而言其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受我国传统民歌、戏曲和说唱艺术的旋律音调及演唱审美思维长期以来单线条横向发展习惯的影响,男、女声高声部作为民族声乐的主流文化多年来一直独领风骚,而民族声乐中、低音声部的发展则相对失衡。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框架中,男女声中、低音声部一直被认定为美声唱法体系,体现在声乐教材上则表现为绝大部分教材中安排的曲目基本为男、女声高声部作品,适宜中、低音声部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却明显匮乏,至于专门为各声部定位编写的民族中、低音声部的声乐教材则更是难觅踪迹。

(二)民族声乐教材的曲目类型较单一

声乐艺术按其演唱形式可区分为男女声独唱、对唱、重唱、轮唱、齐唱和合唱等多种演唱类型,各演唱类型根据演唱声部组合的多少又可将其中的重唱、小组唱与小合唱再细分出二、三、四个声部。由于每一种演唱类型各具不同的演唱风格及表演特点,能使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因此,它不仅是声乐演唱中被经常运用和广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而且作为对传统声乐课的单一训练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必须专门学习和掌握的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教育部就曾在2006年对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重唱与表演唱”列入专业选修课程。

然而,由于中国民族声乐多年来高声部单一繁荣的局面致使目前民族声乐教材中的曲目类型基本局限于男、女声独唱,而专门的重唱、对唱、小合唱等多声部声乐作品和教材则缺乏至几乎空白,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使得近年来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广泛开设、适宜进行多声部歌唱教学训练和声乐节目编排的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形式形同虚设,更在无形中造成了民族声乐歌唱音色和演唱形式的单一趋同。

(三)民族声乐教材的音乐风格欠丰富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但世代相传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和文化习俗,更流传有大量美妙动听的单声部和多声部民歌以及风格各异的演唱形式,其中尤以藏、蒙、苗、彝、壮、傣、侗族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为繁荣。这些通过他们祖祖辈辈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的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凝聚着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传承方式、音乐价值观、审美观和哲学基础。

遗憾的是,从上世纪20年代起至今,我国虽已先后发现有近30个民族还传承有大量优秀的传统多声部民歌及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但由于受曾经落后的历史、文化、交通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各民族依靠长期“口传心授”而流传下来的传统多声部民歌及其演唱形式在演唱、创作和教学的普及上因为缺乏深入地发掘和有效地传承而远不如单声部民歌广泛。这使得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在无形中逐渐失去它所应有的多元性特点,造成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作品创作和教学思路日益狭窄,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民族声乐文化立体审美和多元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建设

分声部定位与多声部发展思路

(一)歌曲创作者根据演唱者嗓音条件的差异对其编创作品进行分声部定位

歌曲创作在某些方面同发声技术一样,任何一首声乐作品的歌唱音域以及作曲技法都应严格按照男声、女声各声部的音质、音域、音色、换声点及其它生理特点来科学合理地规范进行,以便发挥所选声部特有的长处来进行创作。

对于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而言,由于歌曲是专为人声演唱创作的,因此曲作者在进行歌曲创作时首先应考虑所创作的歌曲适宜提供给哪一个声部的歌唱者使用的问题,即根据内容的需要来考虑所创作的歌曲适宜提供给哪一类声部演唱,而不是等写好了旋律再考虑声部演唱的问题。除了有些适用范围较广的歌曲不必指定声部,或某些歌词已提示由特定的声部演唱外,一般情况下由曲作者主动设定为哪个声部创作。

(二)教材编撰者根据歌曲演唱形式的不同对声乐作品进行多声部分类安排

民族声乐教材的编撰者在根据演唱者嗓音类型自然属性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男女声高、中、低音不同声部类型的分声部定位和多声部作品改编时,还应解决教材中各声部曲目的分配比例是否科学的问题。这样不仅方便让每个声部的歌唱者都能在民族声乐教材中查找到适于该声部演唱的曲目,同时能保证各歌唱声部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已开始陆续出现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和创建性成果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5月推出的《中国声乐曲选1、2》,其中既有抒情女高、男高、花腔女高和抒情男中音的独唱曲目,又收入有此外在其它民族声乐教材中较少出现的民族声乐男、女声重唱作品。此外,中国、沈阳等音乐学院在近几年开发的中国声乐教材中也有专门为各个声部收集编写的声乐教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变化为中国声乐作品重唱领域的空白添上了重要的一笔,对于民族声乐教学和表演实践的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代表着中国声乐界已逐渐意识到了声乐教材多声部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

(三)民族声乐研究者对各民族传统单声部和多声部民歌积极发掘和系统整理

继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既关系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继承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华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教材而言,不仅应该编入汉民族各地不同音乐风格的地方民歌和新创作的声乐作品,同时也需要在各民族传统民歌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加工、改编和创新优秀单声部和多声部民歌,并逐步将中国多声部民歌优秀的演唱形式、创作技巧和巨大的艺术价值纳入到现代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和演唱教学体系中来。

建国后,随着部分声乐工作者在广泛搜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曲目采用到音乐院校作为教材,如中央民族大学孟新洋教授新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声乐教材曲选》的出版,不但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演唱和教学的曲目,丰富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从艺术上为现代民族声乐教学展示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为歌曲作者提供了作品创作时的艺术灵感和借鉴参考,这对于继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普及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声乐教育者根据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民族声乐教材合理选择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系科已基本开设了声乐主修或选修课程。然而,作为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许多学校并没有统一使用的民族声乐教材,从而使教材的选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忽视对学生歌唱声部、演唱曲目或教材声部的正确判断与合理选择,将不仅会限制一个学生的专业发展,甚至还有可能会提早结束学生的歌唱生涯。

科学的训练方法、丰富的演唱形式与严谨规范的声乐教材的使用是相辅相称的,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歌唱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其科学选用的状况也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对于教育者而言,首先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正确确定其所属声部,然后再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与演唱形式的差别对民族声乐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选用,这既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壮大对其自身声部建设发展完善的要求。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的建设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是并存共生和互相促进的。在世界音乐文化广泛交流和多元发展的今天,探究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分声部定位与多声部发展建设的问题,充分发挥声乐教材在声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使声乐教材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声乐教授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必备的演唱理论和信息资料库,既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需求,又符合新世纪多元化、立体声的音乐审美感觉,更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相信,通过广大声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编写出更多既具系统性、时代性、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多声部声乐教材。

注:该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普通高校教改项目“中国民族声乐多声部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J].中国音乐,2005,(4).

[2]赵德山.对中国民族声乐声部建设问题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2).

[3]廖昌永,夏侯晓昱.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发言[J].中国音乐,2006,(1).

[4]刘辉.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R].上海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2007.

[5]牛月莹.中国声乐教材编撰方式综述与创新思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徐茜,徐薇.丰富多彩特色各具——近年来我国出版声乐教材述评[J].音乐研究,2004,(2).

(作者简介:胡晓瑛,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声部民歌声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藤县水上民歌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