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和大学英语教与学
2012-04-29张竹莉哈尼帕.齐潘
张竹莉 哈尼帕.齐潘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语言交流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意思就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现象。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或语体。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传统范畴,Blom和Gumperz最早将语码转换区分为情景型转换(situational code switching)和喻意型转换(metaphorical switching)。前者指由于情景的变化而引发的语码转换;后者指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交际者为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实施的语码转换。Gumperz还在其以后的作品中引入会话型语码转换(conversational code switching)概念。语码转换在具体的双语文化背景下表现为交际中的双语使用者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者常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及其变体(language variety)或者多次从一种语码转向另一种语码。“语码转换必须依赖两个发生条件:第一,要有言语交际的需要和行为;第二,参与言语交际的人必须具备操多种语言和或一种语言的多种变体或多种语码的能力。”
语码转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个是句子中间夹杂着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词语或短语; 一个是句子与句子间的语言或变体的转换,还有是段落间语言或变体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尽管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进行母语的输入会干扰学习者,但由于词汇空缺、教师语言能力有限及学生在接收全英语输入时难度较大等原因,在我国英语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本文探讨的语码转换问题只针对在同一对话中两种语言的交替使用(英语作为目的语;汉语作为母语),不包括方言变体的转换现象。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1)在公共外语课堂上教师的语码转换现象。(2)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校园可能接触英语的场合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所调查的对象不涉及英语专业的师生。
一、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方便调查资料的收集,笔者就地取材,以自己所任教的漳州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结果如下: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四种课堂言语行为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课堂组织用语的语码转换最少,有66.7%的老师偶尔使用汉语,而有6.6%的老师从不使用汉语;语码转换居于中间的是提问用语和反馈用语,前者偶尔使用汉语的教师占到56.7%,后者偶尔使用汉语的占到30%,而两者总是使用汉语的都为0。讲解用语的语码转换最多,有时使用汉语的教师为43.3%,偶尔使用汉语的占到33.4%,而从不使用汉语的人数为0。
经过分析总结,教师课堂上语码转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想借助汉语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以利于学生理解;为了翻译术语或难句;为了强调某一内容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讲课效率;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码转换体现了英语教师为适应学生英语水平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们进行语码转换目的是在教授过程中翻译或解释学生不熟悉或重要的知识点,减少学生的理解负担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知识点上。可见,教师恰当地使用语码转换可以清晰、简洁、明确地澄清语言内涵,实现语言的输入,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但使用频率不可过多,否则容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母语,形成语言僵化。因为当学生知道教学过程中老师必定会有母语的翻译或解释时,他们可能就不会去注意目标语的输入。所以,也不能忽视教师语码转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二、对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随机抽取了漳州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的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如下:在回答英语课堂提问、英语课堂双人练习和小组活动、以及英语角这样英语气氛浓厚的场合,学生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人数分别占到40%、56%和64%;而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人数也分别占到24%、22%和16%。
据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得知,转换语码主要受词汇量限制。此外,表述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往往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应的汉语意思表达,也是导致语码转换的原因之一。课外与同学、朋友交往,一般认为,该场合下语码转换可能性极小,此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仍有6%的调查对象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36%的调查对象在说汉语时,话语中不时夹带一两句英语。
经过对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调查分析,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启示:(1)重视词汇学习,扩大学生的单词掌握量。本次调查结果证实学生语码转换是词汇不足的补救手段。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词只为一种文化特有,在其它民族、文化中不存在或缺乏,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授基本词汇的同时,还须特别注意文化涵义丰富的词语。比较东西方文化涵义基本相同的词,研究一种文化独有,另一种文化空缺的词汇,积极探讨这类词汇的翻译方法。(3)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动态,提高提问技能。回答英语课堂提问时学生转换语码,一方面反应出他们有限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提问技能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提问脱离现实或完全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范围、语言水平,学生无法回答所提问题,即使能够回答,也只能汉英混合。所以老师要学会有效提问,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树立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全英文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中,当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理解有困难、交流出现障碍而思想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容易转换语码,改用学生的母语和他们交谈。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语码转换,是为顺应特殊语境所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增强课堂交际效果,活跃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最大的努力设置外语教学情境,突出情景教学,激发学生英语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语码转化,主要是因为词汇量的缺乏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薄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消除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的枯燥情绪,帮助他们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最后,语码转换只能被用作一种过渡策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外语课堂上的交流应尽可能的使用目的语,达到纯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范晓迪.语言顺应论与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J].教学与管理,2007,(6).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张竹莉,新疆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哈尼帕·齐潘,新疆克拉玛依党校、电大培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