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剖析与探究
2012-04-29李平忠
李平忠
[摘要]根据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医用化学》课程在高专护理专业中的现状,通过对护理岗位对医用化学知识需求的调研,提出以岗位为目标的《医用化学》课程改革方案,以构建更加合理、实用的高专《医用化学》课程。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6-0099-03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高职高专转型、定位的重要一年。只有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创新切入点,兼顾企业需求,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将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才能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化学与医学密不可分,学好《医用化学》基础知识,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医用化学》在高专护理专业的现状分析
(一)课时现状
高专《医用化学》课时少, 教学任务重。《医用化学》课时从108课时削减到48课时(甚至是36课时),其中理论40节,实验课8节。然而,《医用化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门学科。
(二)学生现状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护理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文科学生,他们的化学知识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同时由于生源问题,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难以统一。
(三)教材现状
教材是承载并传递课程内容的载体和媒介,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进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医用化学》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论性不强,实用性不足;二是内容陈旧;三是内容趋近,低水平克隆;四是出版社急功近利,编写者浮躁;五是各编写团队认识不一,内容广度、深浅度不一。
(四)教学现状
1.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转变往往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层面上,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并且由于其知识的局限性,觉得化学与医学之间联系不强,容易忽视对本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应付、被动的学习状态。
2.学生化学基础差,层次落差大。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类型复杂,文化水平层次落差大。有部分生源是学文科的学生,他们在高中时没有重视对化学的学习; 另有一部分来自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对口生),其化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由于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给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教学特点不突出和教学安排不恰当。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中等教育学校升格形成的,教学特色不突出,非“本”非“专”,教学计划是本科压缩版,教学安排也常以学时少为借口,随意分配学时,理论与实验的比例达不到“高职高专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要求,所以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加上学习科目多,学生 负担重,个性得不到发挥。
(五)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差异
1.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和层次也不同,各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差异,《医用化学》的课时有多有少,一般是36~108学时。
2.认识存在差异,由于医专学生在校只有三年,三年中包含到医院等单位实习一年,时间紧,课程多,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都强调其重要性,造成一些公共课(如医用化学、大学语文等)基本不开设或开设很少的局面。
二、《医用化学》在护理岗位的调研
(一)资料
我校采用的是国家“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由于敬海主编的《医用化学》。根据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医用化学》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8学时,实验为10学时。
笔者对我校2006级和2007级各100名在护理岗位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发出调查表200份,收回180份。每一章节以10分制为准,根据岗位对章节知识的需求多少打分,分数为0~10分。
(二)调研、权重、课时表
■
(三)说明
1.把每一章的分数相加,除以总份数得到每一章的平均分,再除以总章数23得到每一章的权重。以总课时为50学时计算每章的课时,计算方法为每一章权重除总权重乘以总学时,得每一章的课时。
2.根据调研报告和权重表在总课时的基础上,分配每一章节的课时,制订详细教学进度计划。
3.根据调研报告和权重表让教师充分认识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4.根据调研报告和权重表有利于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根据各校《医用化学》课时多少,决定内容的取舍、教师的教法和课程的安排。
三、讨论与分析
(一)《医用化学》在高专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1.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新要求,必须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护理理念、模式的转变,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医用化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将发生变化。
2.后续课程和继续教育的需要
《医用化学》是医专学校护理专业的重要医学基础课之一,为护理专业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和《生理》等学习构建必要的知识体系,也为医专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护理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我们对护理专科的基础课《医用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将随之进行改革,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医用化学》的改革与构建要符合高职高专的特点
教材或教学内容建设不仅是高职高专校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1.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材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使相关人员还来不及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而不得不沿用或借鉴本科及专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比较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显然,原有本科及专科教材是不适合高职教育的。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提上日程。
2.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高专各学科教学内容或教材,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内容的科学性,既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教学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3.体现适用性
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适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工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融入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4.体现创新性
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需要创新精神。把技术应用型人才片面地理解为“执行者”是不全面的。他们在把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
5.体现够用性
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
本文通过对护生医用化学知识的调研,主要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与先进性,并根据该原则制定教学大纲和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医用化学为医学服务的特点和目的。
[参考文献]
[1]倪瑞星,刘杏恋.改进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1):28-30.
[2]白斌.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4,(9):6-8.
[3]李锁芝,陈艳丽.中医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4).
[4]杜霞.中医护理方法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