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世界保险行业效率分析
2012-04-29马捷尚君陈艺源任燕燕
马捷 尚君 陈艺源 任燕燕
摘要:本文对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国家保险业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美国、欧洲及日本的主要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保险公司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技术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1、引言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金融行业受到沉重打击。作为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的影响。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之后,世界保险业的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也宣布即将破产,最终被政府接管。此外,欧洲各国保险公司如瑞士再保险集团,德国安联集团,英国英杰华等世界知名的保险公司也受到重创。在亚洲,日本的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宣布破产。因此,在金融危机前后,研究世界保险公司效率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2009)认为,金融危机不是由技术的因素或者政府的政策造成的,而是由美国以前发生危机的历史造成的,而这些历史影响着当今美国经济人的行为。他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传统的效率理论提出了挑战。张炀(2010)中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放松金融监管、推崇金融自由化的弊端;危机前美国的“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监管、监管疏漏和监管失控等内在缺陷;在后危机时代,美国加强了监管力度,拓展政府介入监管的程度,在财政部设立全国保险办公室(ONI);改革旨在堵塞美国金融体系漏洞,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恢复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陈辞,李炎杰(2010)中认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保险业遭受危机的沉重打击主要源于金融混业经营、保险机构持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为次级债券提供的违约信用保险、金融海啸凸显强化监管的必要性。
巴曙松,牛播坤(2010)指出面对着欧洲保险市场监管的诸多漏洞,欧盟对再保险、认可资产评估和最低保障基金水平的监管指引有所强化。一些成员国已经开始着手推行“偿付能力II”标准。许闲(2011)认为欧洲作为发达的保险市场,其市场内部发展并不均衡。金融危机以后,欧盟各国之间保险市场受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各国保险密度差异大;欧洲经济增长减缓造就保险深度上升,同时,各国保险深度差异主要体现于寿险业,不论总体保险深度还是人寿保险深度,东欧国家的数据全部低于欧洲的平均水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欧盟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由此看出欧洲保险市场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宣晓影、全先银(2009)通过对于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发现由于在泡沫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健全了金融监管体系。因此,此次危机对于日本的金融业及保险业并没有造成大的冲击,金仁淑(2010)通过对日本监管体系改革的研究,认为金融监管全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在金融创新中的协调发展,对于日本抵御本次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日本的不良债权比例明显下降,金融机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上升。
以上这些研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没有对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对影响保险公司效率的因素的分析也尚不全面。本文选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主要保险公司的数据,对其在金融危机过程中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关于保险公司效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绝对法和相对法两种。绝对法一般是通过公司的财务指标来测量公司绩效,而相对绩效评价中以随机边际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这两种计量工具最为常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由于具有许多随机边界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中,因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分析和评价金融危机前后国际保险业的监管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最早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他们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构建了CRS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样本公司技术效率的数值。1984年Banker、Charnes和Cooper放宽了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提出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分析出技术效率无效的原因。
数据包络分析法利用非参数的方法不用对函数形式和误差项做出假设,也不用对可行解的关系作详细的定义,其在这方面的优越性使它成为测度多投入、多生产的决策单元间相对效率的方法。
由于研究时间搜集数据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本文选取的主要是排在世界500强中的保险公司,包括16家美国保险公司、14家欧洲保险公司以及9家日本保险公司。本文在分析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时,选取固定资产,股东权益以及雇员人数为投入指标,选取营业收入为输出指标,通过建立CRS和VRS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以上数据来源均来自财富中文网。
3、数据包络分析实证结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主要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2007年大幅下滑,其中技术效率均值由2006年的0.792下降至2007年的0.522,纯技术效率均值由2006年的0.935下降至2007年的0.816,规模效率均值则由2006年的0.847下降至2007年的0.64。说明金融危机在07年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最大。从08年开始,由于美国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美国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开始回升,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上。
从各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安泰,信诺,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和麻省人寿这四家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公司主要经营的是人寿保险业务,这也说明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要比财险等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高。而在金融危机前排名前两位的州立农业和AIG,虽然公司规模较大,但这两家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都普遍低于排名靠后的其他公司,这说明由于这两家公司盲目扩张公司规模,导致投入过多,降低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效率,这也导致了两家公司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图2是欧洲主要保险公司2007-2011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洲主要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均值和纯技术效率均值在2009年降到最低值,规模效率均值则较为平稳。说明金融危机在09年对欧洲保险业的影响最大,其中技术效率均值由2008年的0.638下降至2009年的0.597,纯技术效率均值由2008年的0.814下降至2009年的0.753。从下降的幅度看,欧洲保险公司的效率的下降幅度低于美国保险公司,这也说明金融危机对欧洲保险公司的打击程度低于美国。
从欧洲各公司的情况看,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英杰华集团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这三家公司都是主营人寿保险业务的,这说明欧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要比财险等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高。这一点同美国保险业的情况相一致。欧洲保险市场上的两大巨头安盛和安联保险集团虽然营业收入在逐步上升,虽然其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规模效率却普遍低于其他公司,规模报酬也在连年递减,这说明在经营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投入过多的情况,降低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最终会导致技术效率的下滑。
从图3可以看出,日本主要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都很高,且趋势较为平稳,这说明日本保险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从日本各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结果的来看,日本邮政控股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的是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低于它们的公司反而技术效率相对要高,这说明了虽然这两大公司资产规模排在日本的前两位,营业收入也在逐步上升,但是盲目增加投入并不能带来效率的提高。
在日本所有的保险公司中,MS&AD保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而这几个公司的共同点就是基本上经营的财产保险业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要比寿险和健康险等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高。
4、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国家保险业的分析和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进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主要的保险公司在07年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欧洲的保险公司在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日本的保险公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此外,通过对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技术效率相对较低,这说明盲目增加投入是不能提升保险公司的效率。而通过比较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发现,美国和欧洲的寿险公司效率要高于财险等其它险种公司,而日本的财险公司效率高于寿险及健康险公司。
通过对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效率的分析,对我国保险公司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应该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方式,通过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等方法来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使公司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抵御外部恶劣经济环境的能力,使公司得到更有效率的发展。同时,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内部各部门的合作,完善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健全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定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检测,提高保险公司的自我预警能力,提高保险业的监管效率,促进我国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李扬,陈文辉.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理念、规则及中国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许闲.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信息对称性与市场供求[J].保险研究,2011,(5)
[5]金仁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9).
[6]宣晓影,全先银.日本金融监管体制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及原因[J].中国金融,2009,(17).
[7]巴曙松,牛播坤.曙光中的黯淡:欧洲保险市场前瞻[J].资本市场,2010,(9).
[8]张炀.浅析后危机时代欧美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及对我国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0,(10).
[9]陈辞,李炎杰.金融海啸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方向和边界[J].保险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