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2012-04-29秦洪蕾胥兴春
秦洪蕾 胥兴春
【摘要】同伴冲突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自我,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幼儿掌握社交技巧。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把握恰当的介入时机,如幼儿同伴冲突矛盾激化时、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幼儿反复尝试解决冲突但未有效果时。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运用直接介入、澄清问题、间接引导、情感支持等策略,以引导冲突结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18-04
同伴冲突是幼儿日常交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可以反映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1〕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同伴冲突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我们必须重视这其中幼儿园教师的作用。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介入时机和方式不当,介入方法刻板化,等等。〔2〕我们认为,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策略介入,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同伴冲突。
一、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介入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以及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引导幼儿发现自我
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3〕这种思维特点导致幼儿会与同伴经常发生冲突,而且面对冲突时他们很少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使幼儿了解到自我是一个主体,并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去自我中心”,学会与同伴相处。
2.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
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对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更多的是从社会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中获得的。〔4〕一方面,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冲突的解决也能使幼儿感受到来自同伴的爱与尊重。另一方面,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强,情绪情感控制能力较弱,面对同伴冲突时,幼儿往往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因此教师的适时介入能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转移甚至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
3.帮助幼儿掌握社交技巧
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与同伴或他人交往。〔5〕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在“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模仿、学习。〔6〕幼儿园教师本身就是幼儿观察、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言行,初步习得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特别是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技巧。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幼儿掌握更丰富的语言表达技能,以促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时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出现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情况。那么,何时才是适当的介入时机呢?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师应当相信幼儿有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创设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下列时机也许适合教师介入。
1.矛盾激化冲突加剧时
在同伴交往中,适当的斗嘴有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小打小闹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冲突只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时教师大可不必介入,可旁观幼儿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然而,幼儿情绪自控能力毕竟较差,当冲突长时间持续,甚至加剧,例如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就有必要介入了。
小班自由游戏时间,君君在玩具区玩小汽车。突然,阳阳从娃娃家跑过来抢走了君君的小汽车。君君很生气,一边大声喊“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一边要把汽车抢回来。阳阳把小汽车藏到身后不肯给,君君发火了,抡起拳头打了阳阳的头,并把他推倒在地。
在这个案例中,君君和阳阳从单纯的抢玩具发展成了肢体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以制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否则这场肢体冲突可能会对两位幼儿造成伤害。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同伴冲突及其进展,适时介入,以帮助幼儿找到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避免冲突升级失控。〔7〕
2.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处于内疚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如果屡遭挫折或者与同伴发生冲突,易产生内疚感。〔8〕因此,当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察觉、及时介入,以帮助幼儿有效解决冲突。事实上,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困难时也经常会向教师求助。
在排队做早操的时候,中班小朋友瑞瑞看到霖霖把欣欣推倒了,要求霖霖向欣欣道歉,霖霖不但不道歉,还把瑞瑞也推倒了,于是,瑞瑞哭着向老师求助。
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继续旁观或者寄希望于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可能会让瑞瑞产生失望和无助感。因此,当瑞瑞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应作出积极回应,以提高瑞瑞的安全感。
3.幼儿反复尝试解决冲突但未有效果时
中班自由游戏时间,彤彤和佳佳在一起玩玩具,彤彤特别想玩佳佳的哨子,先是说“给我玩一玩吧”,后来又说“我们轮流玩吧”,但佳佳就是不给他玩。
在此案例中,如果教师开始就介入,那么彤彤就不会再提议用“轮流玩”的办法,其解决冲突的能力至少难以发展。因此,幼儿在反复尝试解决同伴冲突时,教师不宜过早介入,而宜仔细观察,〔9〕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尝试了多种办法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同伴冲突时,教师才宜适时介入,以免幼儿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暴躁、沮丧乃至自我否定。就本案例而言,当彤彤尝试了多种办法仍解决不了冲突问题时,教师可及时介入,这样既给了幼儿尝试解决冲突的机会,又避免了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
总体而言,教师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时忌用简单粗暴方法,宜以引导和帮助为主,为幼儿提供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冲突时,才适宜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同伴冲突。〔10〕
1.直接介入——及时制止冲突
这是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最基本的策略,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策略。斯金纳认为,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11〕教师的直接介入,可及时制止幼儿同伴冲突并帮助他们解决冲突,从而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直接介入既可是语言介入,也可是行为介入。在运用直接介入策略时,教师要重视语言的作用,向幼儿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以解决他们的冲突。例如,在大班早操时间,洋洋占了红红的位置,为此,他们争执起来。红红很生气,推了洋洋一下,结果使原来的口头争执变成了肢体冲突,这时教师及时介入了。她告诉洋洋“做操时应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时告诉红红“推人是不对的,可以想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介入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式,它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干预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对幼儿主动性的忽视,因此在使用时应当慎重。
2.澄清问题——探寻冲突原因
帮助幼儿寻找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幼儿自我认识和社交技能的策略,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策略。〔12〕运用这种策略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冲突双方分别讲述冲突产生的过程,然后帮助幼儿客观地分析冲突,以促使幼儿认识到冲突产生的原因,了解自己是否有过错,最后教师要帮助幼儿找到合适的解决冲突的办法。比如,中班午餐时间,轩轩突然哭了起来,教师经过询问,了解到原来是童童推了他一下。这时候该教师没有贸然地批评童童,而是先安慰了轩轩,并让两位小朋友各自讲述冲突发生的过程,然后帮助他们找到冲突产生的原因——轩轩推了澜澜,而童童打抱不平推了轩轩。最后教师先让轩轩跟澜澜道歉,再让童童跟轩轩道歉,于是,三个小朋友又成为了好伙伴。使用这种介入策略,要求教师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直接指导幼儿,而应引导幼儿陈述冲突发生的过程,还原事情真相,以引导幼儿学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最终解决冲突。
3.间接引导——提供有效建议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积极性。〔13〕在幼儿无法自主恰当解决同伴冲突而向教师求助时,教师通常不宜以控制者的身份直接告诉幼儿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么做,而宜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建议。教师可与幼儿一道分析各种建议的优缺点,以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比如,小班幼儿在自由玩玩具,婷婷特别想玩莉莉的洋娃娃,而莉莉不想给她玩,这时教师建议她们轮流玩或者一块儿玩,或引导她们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合适的解决办法。间接引导的优点在于减少了教师的直接干预,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4.情感支持——鼓励自主解决
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可使儿童较少感到紧张和压力,通常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同伴冲突。〔14〕运用情感支持策略时,教师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冲突的办法,而重在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给幼儿以情感支持,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冲突。例如,早餐过后,中班幼儿在自由玩插片游戏,嘉嘉的“飞机”少个机翼,他强行从媛媛那里抢了两片插片。旁边的凌凌看到了,要求嘉嘉把插片还给媛媛,但是嘉嘉不肯,于是凌凌去抢,但没有抢到,他很生气地跑去找教师告状了。这时,教师通过言语、眼神和微笑等方式表达了对凌凌的信任,并鼓励他寻求更为恰当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冲突。在使用情感支持策略时,教师需要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被信任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地去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情感支持策略需建立在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更适用于年龄稍大的幼儿。
参考文献:
〔1〕王练.论幼儿同伴冲突及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6):91-94
〔2〕〔11〕吴晗睿.幼儿教师对幼儿人际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3〕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0-110.
〔4〕〔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9-140.
〔6〕〔8〕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42.
〔7〕王海英.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与策略〔J〕.山东教育,2003,(6):16-17.
〔9〕〔14〕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30.
〔10〕〔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6-144.
〔12〕赵丽君.儿童交往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教育导刊,2006,(2):27-29.
Teacher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s Peer Conflict: Value,
Timing and Strategies
Qin Honglei, Xu Xingchu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Peer conflic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Teacher intervention helps children to discover themselves, offer emotional support and help them develop social skills. As the supporter, cooperator and instructor of children activity, the teacher should grasp the proper timing to intervene, such as the moment of conflict acceleration, childrens seeking for help, and childrens repeated unsuccessful attempts at solution. The teacher could use the strategies of direct intervention, problem clarification, indirect instruction and emotional support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conflict solution and to improve childrens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solve peer conflict.
【Keywords】teacher intervention; childrens peer conflict; value; tim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