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
2012-04-29王书琴石仁飞
王书琴 石仁飞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一个是贷款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另一个是商业银行本身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三个是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贷款风险;顺周期性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2006年2月,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发布,该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负债清偿的金额。它的最大特点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公允价值是一个现时的、面向市场、强调公开公平的价值形态。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公允价值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1]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从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实现全部资产和全部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尤其是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是大势所趋。[2]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收入等17个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公允价值。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混合计量模式,即对持有待交易证券和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贷款按摊余成本计量,其他相关资产负债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这一计量模式的运用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贷款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
1、贷款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般来讲,公允价值可以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可以是双方协议价,还可能是某一资产在公开市场交易时的市场价。公允价值定价方法的多种多样,导致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主观性。企业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受主观影响过于严重,导致公允价值不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即存在着大量不活跃市场,导致一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部分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难以确定。
因此,贷款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是资产、负债等市场经济价值的体现,由于市场价值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从而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较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并且这些变动将被计入净资产或者净损益,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波动。如果这一波动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实证分析发现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会越低。[3]这表明公允价值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银行的贷款利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贷款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会影响贷款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的风险识别,进而影响贷款利率及后续的风险管理。
2、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波动对商业银行贷款经营方式产生影响
根据上文的分析,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大企业财务状况的波动,并且这种变化将迅速的反应在财务报表中,这种财务状况波动的风险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方式:第一、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企业提前确认信贷风险,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将更难获得贷款;[4]第二、当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的时候,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利润会快速增加,并且银行的报表利润也会增加,由此造成银行贷款的发放变得更为宽松。并且,当经济续速增长的时候,企业报表各个指标都会使银行报表利润也迅速增加,从而形成过于宽松的信贷条件,这样将加剧资产泡沫;第三、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是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基础上的,历史成本会计可以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但不能反映利率风险的变化,因此银行的经营决策是建立长期获取利差的投资组合,更注重长期信贷的质量,银行贷款的发放是建立在长期基础上的。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反映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还能反映利率风险的变化,每一次利率风险的变化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利率风险。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银行更倾向于发放短期贷款,制定追求短期目标的政策,以规避利率短期变动的风险,从而是银行更注重短期结果,而牺牲长期的客户关系和投资需求,对银行长期风险控制和经营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二)商业银行本身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重新划分了金融资产的类别,即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并规定了这四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方法。商业银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对其贷款业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部分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本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其贷款风险的影响:第一、公允价值计量对贷款减值准备的影响;第二、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的影响。
1、影响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商业银行主要是按照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采用贷款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外,其他金融资产均以摊余成本计量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相对于商业银行现行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更加客观、公允。新准则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债务人的自身因素如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等,而且还考虑了债务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外界因素,更符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准确。
2、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相适应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的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会减少金融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在传统计量模式下,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为反映借款人信用风险上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公允价值计量则不仅反映了借款人信用风险上升和下降的影响,而且还体现了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5]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性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迫使金融机构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二是指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过热的经济环境火上浇油。[6]由于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在经济增长时,银行资本和利润同时增加,其资本充足率会上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良好,从而会使监管层放松对银行的监管,追求经济利益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反之,在经济衰退时银行的信贷规模较正常时期会有所收缩。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性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的内在周期性,从而增加银行贷款的风险。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下商业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1、建立公允价值的估值政策和程序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应用的一个难题是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这是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问题。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和经济状况建立适合自身的估值政策和程序。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该政策和程序合理估计自身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保持该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不得随意更改;另一方面,在评估贷款企业的风险状况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该政策和程序评价贷款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贷款风险。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过程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并大大增加了认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人员应掌握新会计准则的计量要求,应掌握一定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如资产和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贴现率的选取等等,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其次,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增加了认为操纵利率的可能性,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还应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与历史成本会计不同,根据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编制财务报表更具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审查贷款企业的风险状况时考虑的因素也应更多,这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1)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实施增加了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观性和灵活性,因此,信贷人员在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一定的财务知识,能熟悉和正确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并了解其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
(2)加强贷款前的审查力度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实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的数据,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要求银行在审查贷款企业的风险状况时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尤其是受公允价值计量影响较大的会计科目,如金融资产、长期投资、资本公积、投资性房地产等,还应重点关注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特殊事项。另外,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仅仅是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即使会计计量方法的变化对企业的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这一变化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造成相反的影响,因此,在审查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时间,不仅要考虑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贷款企业当期的影响,还应考虑其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正确判断贷款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
(二)加强外部监管
一方面,金融监管当局应积极采取措施以消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监管,尤其是在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下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以真实反映银行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作为第三方机构,具有客观性和中立性,并具有评价和鉴定会计信息质量的专业素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商业银行在评价贷款质量时,可由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审核评价结果,在必要时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技术服务。同时,在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应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以降低贷款风险。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公允价值视角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1YJSCX008
参考文献:
[1]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55-56
[2]黄世忠.公允价值计量: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1-3
[3]王海英.公允价值计量能否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证据[J].商场现代化,2009,(7):23-25
[4]朱海林等.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J].会计研究,2006,(6):82-85
[5]罗胜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06,(12):8-13.
[6]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