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2012-04-29黄迎春
黄迎春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既在阅读中训练了写作能力,又在写作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104-02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着想着,我发现一些好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就产生了。
《蝈蝈》是一次考试时的一道阅读题。其中有一道题这样问道: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同学这样写: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不要束缚孩子,孩子渴望自由。有的同学认为:作者是在表现老年人得不到儿女关心的寂寞、孤独的心理,呼吁儿女要孝敬老人。实际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人要关心、爱护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同学理解的偏差,恰是没有理解主题的表现。于是,我和同年组语文老师商量:将错就错,让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主题改写作文。1.以老人为主人公写一篇作文,反映老人的孤单、寂寞。2.以孩子为主人公写一篇作文,反映孩子在束缚下对自由的渴望。
这样,由阅读引发出写作,学生很有兴致地对比着去写,写完后,我马上批改,讲评。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心中明知道要表达的主题,但笔下的文字却表达不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多次修改。现将同学的作文摘引如下:
作文一:
蝈蝈
蝈蝈又叫了,在这寂静的小院。
老人的小院离闹市很远,但却常常能听到清晰的火车鸣笛声。老人守在小屋里抚摸着不知摸过多少回的蝈蝈笼。时而,她带着蝈蝈站在窗口向远方望去,她望得很久很久,仿佛要穿越这重重的山,见到她所盼望的人。当火车的汽笛声响起的时候,蝈蝈不知为什么也叫了起来,小须子一动一动,似乎很着急。是呀,老人的心也这样一动一动。她多么希望这火车能停下,下来一个人,陪她说说话,哪怕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她已经好久没与人交流了。
火车驶远了,汽笛声消失了。蝈蝈的叫声终于又清晰了,但这并不能缓解老人凝重的神情。她抽搐着嘴唇想说话,又止住了,许久,她拍拍蝈蝈笼,似自言自语,又像在对蝈蝈说:“只会叫,而我又听不懂,能听懂的还不会回来。”老人把蝈蝈带到外面,它不叫了。她坐在门前的大树下,这下面很凉爽,但老人仍然觉得很热很闷,拿着扇子不停地摇啊摇啊,眼睛木然地向远方望去,望啊,望啊,她不知自己会望来什么。
在这寂静的小院,蝈蝈又叫了。(林丽)
这是一篇反映老人孤独、寂寞心理的作文。最初改写时作文里仍出现了原阅读中的孙子、孙女,但他们的出现冲淡了作文的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又进一步修改。当然笔法高超的同学可以写父母与孩子的热闹,反衬独坐一角的老人的孤独。这样在对比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就明白了怎样写才能反映老人的孤单、寂寞,从而深刻理解了考试中原文的主题。
作文二:
蝈蝈
窗檐上挂着一只精巧的小竹笼,里面趴着一只小蝈蝈。它耷拉着双须,瑟瑟地蜷缩在笼子一角,黑豆般的小眼睛早已没有任何色彩,原本苍翠欲滴的身体也黯然失色,似被抽干了水的西瓜皮。
“小可怜,早安!”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走到窗边,向笼中的小东西打招呼。清晨的阳光射在女孩脸上,美丽但苍白。“今天又是我一个人在家,”女孩似笑非笑地说,“哦不,还有你!”苦涩的笑容闪在女孩脸上,“我们聊天吧。”
“……”蝈蝈没有回应,轻轻动了动双须。“妈妈出差了,爸爸又要开会,可他们都不允许我出去。”女孩双肘支在窗台上,手托着腮看着蝈蝈轻轻地说着,水般清澈的眼中闪动着无奈,“其实我也习惯了,可能是……”女孩望了一眼天空,欲言又止。
蔚蓝的天空中飞过一只小鸟,多么开心,多么自在……
“多想,我是那只鸟,”女孩的眼中充满了向往,“至少,我还有自由。”晨光懒懒地,暖暖地射进屋子,映在每一件华丽的家居摆设上,却给人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偌大的房间静得可怕,如死水般冷寂。无边的孤独围着娇弱的女孩。
“guoguo……guoguo……”不知过了多久,两声脆脆的鸣叫打断了女孩纷飞的思绪。
“咦,你叫了呢!”女孩欣喜地叫道。自从爸爸把它交给她起,它已经两天不吃不喝不叫了!
笼中的小东西仍一动不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让女孩不得不怀疑刚刚是不是自己产生了幻觉。“guoguo……guoguo……”脆脆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好清泠!女孩竖直了耳朵仔细听着:“guoguo……guoguo……”嗯?不……不是笼子里的蝈蝈在叫!好像是从外面传进来。女孩拉开窗子,侧耳倾听着:“guoguo……”对,是花园里的声音!“guoguo!guoguo!”笼里的蝈蝈明显也听见了,突然变得急躁起来,在笼中爬上爬下,似乎在找出口。它的声音因为体力的衰弱而明显没那么清脆,但却是那样地急促和坚定!“guoguo……guoguo……”“guoguo……guoguo……”窗外的声音越来越响,女孩肯定那不只有一只蝈蝈!“guoguo!guoguo!guoguo!”笼中的小东西在笼里乱爬乱撞,拼命叫着,声音好凄悲。“你……”女孩愣住了,“是你的朋友吗?他们来找你?!”“guoguo……guoguo……”笼中的蝈蝈仍不停地在笼子里翻爬着,但声音中明显夹着哀求! “我也有朋友,但他们不会来找我的,我出不去。”女孩看着地板怔怔地说,眼眸中尽是委屈和无奈。“啊!你在哭吗?!”女孩看着蝈蝈。笼中之囚似乎已无力爬动了,只是不时地将须子伸出笼外,仿佛在祈祷、哀求着什么。“guoguo!guoguo!guoguo!”窗外的叫声更响亮了。“guoguo……”笼中的蝈蝈乞求着女孩。“你……”女孩看看窗外,又看了看蝈蝈,犹豫了好久后,终于轻声说到:
“那,好吧……”(孙梦迪)
这是一篇反映孩子的孤独、渴望自由的习作。这样的写作自然,流畅,没有解说主题的生硬感觉。
这样大家在自己的作文练习中理解了原来考试中阅读的主题。可是教学到这还没有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消化,吸收,我又把大家的作文编上了阅读题,如上边列举的林丽同学的作文:
1.揣摩:文章为老人设置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些环境的设置对老人的心理刻画有什么作用?
2.你能赏析一下开头和结尾吗?
3.文章的标题虽是“蝈蝈”,但我们知道文章描写的主要形象却是老人,你能把文中描写蝈蝈的句子划出来,品品它们起了什么作用吗?(在原文中划,分别在句旁批注。)
4.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合适吗?分析一下。如果你认为不好,请给合本文拟个更恰当的标题。
这样由阅读引发写作,又由学生的习作设置成阅读问题,自然形成阅读→写作→阅读的学习环节。那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目的就自然实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恰当地运用于其它课文的学习中。如学了小说《心声》之后,则续写小说公开课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情节,合理想象,写成四、五百字小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抓住小说线索、语言风格、主要人物及个性特点的能力,又在情节上有所创造,反过来更深入理解了小说,提高了阅读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创造性使用教材,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这样一举两得,既在阅读中训练了写作能力,又在写作中加深了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如鱼得水,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