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根据大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2012-04-29高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7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思维大学生

高鸽

摘 要 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的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以及目前大学课堂中教学组织方式的现状,进而根据大学生思维的特点分析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 思维的特点 大学生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10-02

大学生是一群生理发展基本成熟、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20岁左右的青年,智力发展水平比一般同龄人占有明显优势,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而大学课堂教学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担当着引导学生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技能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以此为根据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

大学生思维与高中生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提高,但与更高年龄阶段的人相比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大学生思维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判性思维有了较大发展

在大学课堂中,往往会听到大学生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们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观点,向已有的思想提出挑战,他们对别人的思想言论甚至行为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当然也包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和质疑,以使个人思想和行为能经得起他人的反思和质疑。他们不轻信别人的思想言论,不盲从别人的行动,考虑各种因素、条件或情况,进而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这种质疑往往使一些大学生形成“什么都不相信”的思想,对一切无端怀疑,根据怀疑而对事情轻易下结论。

第二,形象思维有了较大发展

大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儿童开始认识世界时处于感性阶段的形象思维不同,与高中阶段的形象思维也有差别,他们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交叉,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同时,由于专业学习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系统性,因此他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便有了系统性。为此,他们的形象思维比同龄人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专业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性,容易使大学生脱离社会实践,从而限制了他们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三,创造性思维有了较大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良好时机,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也都会不断提高,各种思维也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得益于想象力的发展。青年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的专业教育、掌握的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都能使大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并逐渐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因此,一旦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并在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思维的创造性就会不断地发展。

第四,思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思维的协变性和整体性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思维的协变性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显著高于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南北方大学生思维的变化性存在显著差异,从小生长在南方的学生思维的变化性显著高于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在思维的整体性和变化性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大二学生的整体思维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思维的变化性显著高于大四年级学生。

二、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调查表明,目前在大学课堂中学生往往有不想、不敢和不会提出问题的现象,这固然是学生的问题,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在相关领域,很多人都在研究、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目前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改变,在现实中也确实付出了很大努力,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就总体来看现实状况仍变化不大。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大学课堂主要由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组成,课堂上少有学生参与的行为项目,少有师生互动的行为。总体上看,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三、如何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

大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己掌握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作好准备。这样,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有意识地教学来加以训练,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地练习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第一,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有品质,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必须给他们更好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机会表现自己不同于权威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能够给予他们合理的引导。

大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思维,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跟随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的发展,但2006年对大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实际思维过程,当谈到提高思维水平时,大学生通常指的是获得信息或知识,或是所应具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指自己头脑中所实际进行着的思维活动。大学生很少花时间去体察自己的思维,并把它与更成熟的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自己思维的改进。在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对他人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本人却不一定清楚。可以让学生以及教师等身边熟悉的人,通过互相交流、讨论的办法,创造条件在比较中了解自己的思维,对于“了解自己思维”的人也可采取“口语报告法”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第二,重视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意识,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方面面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理论研究专家施良方教授曾就课堂教学,把教学行为分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进而又将主教行为分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的主教行为、助教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都应该从大学生思维的特点出发。各种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有更多的机(下转第39页)(上接第11页)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表达个体独到见解的机会,反映个体思维习惯和倾向,才有助于学生的提高,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

第三,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啟发式”教学与大学生“参与式”学习相结合

目前学生往往有不想、不敢和不会提出问题的现象,很多师生希望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有人认为提出啟发式不够,建议改为“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缺失或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啟发式教学改为参与式学习,而是如何更好地将教师“啟发式”教学与学生“参与式”学习相结合。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各种思维的运用、发展,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思维、观点,给了他们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所以建议“参与式”与“啟发式”结合。

第四,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相结合

大学生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的共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但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的因材“适教”,这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改革。“因材施教”主要指的是教师教的方面,而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不仅要“适教”——适应不同的“教”,还要“择学”——即学生选择想学的去学,所以提出“因人择学”,即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但这只有在一门课有多个教师同时开设(例如公共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所以教师的“因材施教”要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