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理性思考
2012-04-29彭茂林徐鸿
彭茂林 徐 鸿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亟需加强该经济区建设应做出的战略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建设既不同于城市的“金融深化”,也不能无限制的发展非正规金融。它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发展要紧扣“一联两引”,即要联合农民、引进资金和人才。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村金融;一联两引
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从2004年的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到2010年提高农村金融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推进。在金融支持“三农”方面,特别强调增加对农民的信贷投放力度,也在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努力。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于农村金融基本理论的研究仍然不够,这容易形成一些思想上的误解。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热潮中我们要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理性思考: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当前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有何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些探讨。
一、鄱阳湖生态区发展农村金融的原因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这为是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指出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当前的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状况制约了农村资金的流动,未能对农村储蓄和实施有效的动员和合理配置,反而使大量农村金融剩余流出农村领域,导致农村经济出现所谓“系统性负投资”现象。[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相比其它地区农村,有着占地面积广、人口分散、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整体发展,但是农村的分散性制约农村金融的深化发展。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来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稍显放缓,国内需求不足。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1.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定位:按照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要求,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繁荣农村经济,使农村和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关系、规划及产业布局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主要侧重点在农村。由于资金的稀缺性及成本因素,城市金融机构不会将业务的重点延伸到农村地区。因此,通过农村金融的发展,活跃农村资金流动,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2.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凸显出农村发展的急迫性,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的伟大崛起必须先繁荣农村经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和历史逻辑表明,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农村经济发展不可能效仿城市经济发展中整合全国大部分资源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我们应以金融为支点,重点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关乎全局的一步好棋。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建设的需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它即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是不明智的。频繁的自然灾害已使人们彻底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农村金融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特点
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金融和其它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相比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区别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有很大的区别(1)环境不同。城市具有人口居住集中、居民受教育程度高以及金融机构密集的特点,呈现城乡金融“二元化”。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的任务就是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化的进程,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发展程度不同。城市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城市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在南昌设立了管理总部。在鄱阳湖经济区各县市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金融机构。金融深化已经能够正面的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与城市金融相比,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手段落后,品种单一,在很大一部分农村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机构,农村居民能够参与的金融商品仅限于存贷款业务。在广大农村,常规的金融商品的交易机会都不存在。同时由于邮政储蓄转存央行利率高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造成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邮政储蓄大量外流的直接诱因。这也形成中国农村金融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村金融之谜”。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发展的不平衡性
农村金融在中国农村一般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存款、贷款、汇兑、保险、期货、证券等各种金融服务,包括正规和非正规金融。[3]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银行或者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从银行或者信用社得到贷款仅占农户总借贷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间借贷占比重的76%~86%。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村的借贷者大多存在地缘、血缘的关系,彼此比较熟悉,通过很少的信息搜寻成本就能掌握比较充分的信息。而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高、管理成本高等原因在对农民放贷的过程中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这就让急缺资金的农民无法快速的从正规金融获得资金支持而选择非正规金融。一般情况下,非正规金融的利率高于国家确定的基准利率的3-10倍,特殊情况下,可以更高。但是农民为了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和时效性而选择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虽然部分的缓解了农村金融的资金压力,但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长此下去容易为农村金融埋下风险隐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加快金融的效率促进金融自由化,央行表示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民间资本的活跃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必须加强监督。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均衡发展才是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之路。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目的和特点,我们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发展要从“一联两引”来做文章,即要联合农民成立相关协会、引进资金和人才。通过“一联两引”来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1.联合农民
农村金融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当前农民对如何提高收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热情很大。但是农民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却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村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分割导致农村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农村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加之小农经济经营生产中对信息的不充分了解、资金分散等导致其经营成本偏高。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选择联合农民的方式,集中分散的资金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应如何联合农民呢?在农村金融领域,日本主要是采用一种“农业协同组合”的制度形式。它主要有三级组成:最基层的农业协同组合,直接与农户发生信贷关系;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帮助基层农协进行资金管理,并组织农业资金的结算、调剂和运用;最高层的是农林中央金库,为中央一级,是各级农协内部以及农协组织与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渠道。[4]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农村建立农业相关协会。农业协会主要吸收本地居民为会员,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同时,政府应给予农协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农业协会还要担负起指导农业生产、掌握市场规律和缓解农民资金压力的职能。并以农业相关协会为支点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来转移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目前,应充分利用中央加大发展“三农”政策的契机,借国家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立农民合作协会,这对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到显著的加速作用。
2.引进资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农村金融需求严重大于供给,在南昌县、新建等县,农业、农民的资金需求至少有60%以上无法通过正规金融获得。单凭国家政策性金融及合作金融是不可能满足这部分资金缺口。在当前落后的农村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引进资金必须考虑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并建立长远的融资渠道,才能达到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农村地区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正确选择适当的资金引进方式,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解决当前农村资金短缺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整合利用农村本地资金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抑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农村资金流向城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个体经营和规模种植等,积攒了一定的积蓄。以单个家庭单位而言,这些存款数目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集合起来就是很大一笔资金。我们通过政府出台合理政策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将这笔资金留在农村加以整合利用,将会大大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引进企业资金,通过政策的制衡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农户加公司”模式在以往的实践中,由于农户与公司之间实力的悬殊,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又缺少其他力量予以平衡,导致这个模式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暴露出它与生俱来的缺陷。然而,公司所需要的大部分原料都来自农村,我们可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从大企业、大公司引进资金。政府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发挥农村本土优势、地方特色引进企业资金对农村金融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是目前我国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家政策性农业银行,县级支行仅1594个。远满足不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以农业发展银行为支点,大量引进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来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充足的资金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引进人才
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人才短缺。部分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专业不对口等,这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不利的。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员工招聘已经形成严格的制度。针对专业、年龄、员工素质都有严格的限定,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培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对人才引进方面现注重基层高学历、高能力和高道德专业人才的引进。这是农村金融发展人才战略的基础,但是更要注重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的引进。而该类人才需要有广阔的视野、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领导才能。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只有农村金融机构拥有这些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人员,农村金融的发展必将欣欣向荣。
[课题项目] 江西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一体化模式及路径选择”( 批准号:10yj02)
参考文献:
[1]王曙光,乔郁等.农村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5页.
[2]孔祥毅.金融协调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3.
[3]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4]赵可利.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8(7),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