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探析

2012-04-29甘良梅

关键词: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

甘良梅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略显不足,亟待完善。本研究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活动和咨询方面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45-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对已确认的职业起点,结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的时间期限[1]。随着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很快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由于起点较晚、中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差异导致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课程流于形式,指导性不强;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教育连续性差,往往停留在毕业的就业指导上;活动形式单一,学生收获太少。因此,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为以后的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保障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学院各部门多方面的支持,以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持续性地开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经费的投入,保障基础设施

尽管2003年教育部指出,学校要将学生学费的1%用于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达到此要求。而美国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得益于20世纪《生计教育法案》、《学校—就业法案》的实施、大量经费和人员的投入[2]。经费的用途主要包括设施的完善,包括配套测评软件、网站运营、咨询场地建设,以及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聘请校外专家交流、讲座,与毕业校友的交流讨论、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等。

(二)专门机构的设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需要专业的机构作为支撑,以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一些重点高校已经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中心,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的“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专门对学生提供包括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如吉林大学的“就业指导教研室”、河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等,都是从更专业的角度关注职业指导,强化其科研和发展性。因此,高职院校也可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中心,专门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包括政策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个案咨询等服务。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提出从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活动和咨询方面建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一)课程教学建设

1.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课程内容较多,须保证足够的课时,建议15—20课时,尽量不要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这样让学生也能对此门课更加重视,且要小班化教学,而非合班进行。

在教学方式上,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反复修正发展目标,可采用体验式教学,即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3]。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实践”,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制定出更加科学,且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2.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自我探索部分可以通过心理测评、他人评价和自我分析来完成,不仅在课堂中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来认识职业自我,还可在班级小团体中通过他人评价来完善自己,最后统合分析自己适合的工作类型;职业探索部分,则要深入职业内部,了解职业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准入资格、工作内容、未来前景等,而这也是目前在校生最难知晓的,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得一些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与该专业优秀毕业生联系进行交流,或者以专题的形式,让从事不同行业、岗位的毕业生到课堂上介绍自己工作的内容、个性要求、报酬、发展前景等,让在校生近距离接触未来的职业,以更好地了解职业以及与自我的关系。另外,还可以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利用自己的资源寻找感兴趣领域最优秀的人员,然后对其进行访谈。最后将课堂交流与课外搜集信息相结合,制定出自己的发展路线。不但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还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沟通。

3.在课程考核上,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和指导性要求较高,可将学生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为考核内容。在考核的形式上可以将规划书文本和PPT内容展示相结合,即在规定的时间内(5—10分钟)以PPT的形式讲解自己的规划书内容,把整个探索、定位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展示出来,不仅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自己的规划书,更重要的是向全班同学宣告自己的未来规划,增强自信。另外,还可将每个班级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职业规划大赛作为奖励,更大程度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已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仅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4]。因此,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辅导员为依托、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辅助的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1.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这部分教师一方面可以从校内进行选拔,对相关专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致力于职业规划指导的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等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相应学术背景和丰富职业指导经验的人才加入这支队伍,或者不定期邀请校外优秀的职业指导师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对学生举办讲座。打造一支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化队伍。

2.以辅导员为依托。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他们的加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一些职业信息、相关政策,且更有效地实施他们的职业规划。因此,可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培训,让他们掌握其基本的知识和一些技巧。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需要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且可行性强的职业规划书,然后按照班级定期讨论,监督计划实施的情况,以便对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另外,考虑到学生人数众多,可以按照学生具体兴趣和规划方向(如专业技术类、专业管理类、专升本类、创业类)进行分组,每月小组内一次进行交流讨论,完成任务实施细则表,而辅导员每季一次深入小组内,监督和鼓励小组成员职业规划的实施。

3.以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辅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完善的咨询服务,而他们长期从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就业政策了解甚多,与企业交流频繁,更熟悉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都可以辅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使得学生的规划书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可行性更强。因此,需要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将就业指导工作提早到低年级学生,也使得学生在临毕业时准备充分,竞争力更强。

(三)活动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大量活动的积极开展。

1.依托省、全国的职业规划大赛,在高职院校开展校级、院系级职业规划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更好地宣传职业规划,且展示学生的风采,让职业规划的观念和意义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心目中的职业规划之星等,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影响学生。

2.集中开展一系列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活动,包括职业论坛、模拟招聘大赛、十佳就业之星、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通过这些与未来职业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其中,真正感受职业和职业规划的内涵。

3.依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基本定向的特点,开展

“职业导师项目”,即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毕业至少五年以上)给在校学生充当导师,与在校学生形成伙伴关系,而学生按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组,定期与毕业生导师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到导师所在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更深入了解未来职业。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未来就业单位兼职,进行职业实践,而学校利用一切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实习的机会,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联系相关的企业单位,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岗位后能真正走进工作中,考察职业与自我是否匹配,并能根据变化作出调整。

(四)咨询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进行规划的,个性化非常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许多困惑,到底适合干什么?目前社会需要什么?无法理清,因此,须由专业教师、就业中心教师组成的队伍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每周固定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包括心理测评、个别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韩宝庆.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

[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3]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J].成人教育,2010,(11).

[4]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0,(3).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