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基础知识的途径

2012-04-29官鸿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探究式创新思维小学美术

官鸿

【摘要】美术是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又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如何能够完美地融合两者,通过小学美术教育实现建立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并从中获得基础性的技能和知识理论,值得教育者们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探究式

作为启蒙和基础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步入美学乃至艺术的圣殿,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育中要使学生建立起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从而开始创造和学习。美术被学生进行创造、欣赏、认知和感知的过程即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并实现促进和骑法出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的提高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美术的教育宗旨和途径

美术作为美学领域里的一门学科,有着创造生活、设计生活和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将美好理想赋予物质创造过程的结果,是带有创造性的劳动,美术活动既是精神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所谓的艺术家即是将自己的思想、想象、知识和兴趣赋予在自己的物质产品里,可以让别人应用、学习、感动和欣赏。美术中的纯美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创造出一片更加理想和纯净的精神世界。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劳动过程和生产方式,是以日常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基础,建立起学生对美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思想人格得到健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门技巧、技能课,更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掌握美术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最终通过这种手段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人格。美术教育在小学课程的目的即是以美术教学为途径,将基础性的造型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爱国主义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意义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基础知识技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是学生接触初级美术、打下良好美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初步培养,并授予学生较为基础性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的责任重大。

1.艺术灵感的挖掘,艺术嗅觉的培养

艺术灵感的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直觉性,特别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自我表现方式和自我认知、思维尚且缺乏,行为和作品里所流露和宣泄出的多为人类最本真的个性情感,在儿童画范围内,逻辑和理性的成份少之又少,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直觉。这既是因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绘画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为儿童画受到的限制是技术能力层面的,所表现出的语言特色为简朴、天真和稚拙。所以,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方针应为直觉理论,将学生的想象创造和个性情感的直觉力加强,使其认知艺术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教会学生用心倾听

无论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小学生而言,这种“用心去倾听”的感受方式所体现的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教师鼓励学生们彼此互相倾听交流各自的意见、想法和感受,在接受别人意见的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于获取相关的美术技能和知识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面对如今独生子女个性过强,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更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往往对知识的理解显得自以为是,不能通过与人交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别人的声音——包括对同一件作品的不同理解;各自对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丰富学生接受美术教育,感受美学魅力的途径和手段,如此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获取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来说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获取途径

美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累积性、重复性和操作性,失去了扎实技能和知识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好的创意的。所以,如何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教授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较早的学前教育以及入学后各类五花八门的艺术班课程,出现了很多学生在低年龄阶段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阔的知识面,然后这样的学生的作品,即使有很不错的想法却依然无法形成相应的作品,究其原因,便是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情况——基础性的技能和知识不够扎实牢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对于创新和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对于价值观和态度、情感、方法以及过程的关系要拿捏适度,保证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进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知识基础之上。针对美术学科体系较为完整,本学科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较为系统的特点,学生在应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时候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也是完善学生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素质提高的基础有赖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方法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以期实现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最终教育目的。对于学生获取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途径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培养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活动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得到加强,这也是组成美术课程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是提高人文知识。向学生多教授文化遗产、人文地理和历史故事方面的内容,包括制作、欣赏和绘画等,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第三是着力提高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师通过日常的授课,对于每名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积极地培养和累计,从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创新思维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从基层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案例来看,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扩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大幅提高,以及对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多渠道获取,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扩散性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或辐散思维,以已知信息为基础,进行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上的思考,以开放性的思维寻求答案的多样性。由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非常强烈,所以教师应该将更多的对世界的探究机会提供给学生,使课堂构建起的美术情境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以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是创新的前提,大胆的假设和飞跃式的想象都源自于思想的自由。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营造出心情舒畅、没有负担和压力、精神状态饱满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感受力等心理活动状态较为积极,更容易对美术作品产生更为直接、直观和热情的理解与感受,要求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要富有创新精神、有趣、愉快而且轻松,此时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一定高度,对于理解他人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作品也充满了热情和灵感,最大限度上激发出了儿童对于美术的直觉能动性,对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前所未有地积极和主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创新性的扩散思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美术、认识美学、感受艺术的初级阶段,其关键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入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感受和表达,才能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需要教师着重加强对学生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创造力和审美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M],2003(2)

[2]余崭.浅析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猜你喜欢

探究式创新思维小学美术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