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2016-11-22张丽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作为学生成长期间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文根据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对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 教学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
所谓探究式教学即通过探究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己去主动去寻求最佳解题思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和跟从的进行学习。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通过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强化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规律的敏锐性。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探究式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具有以下一些优势特点。
2.1实践性
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于探究,通常是教师给出相应的例子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解决方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合理的思考情境,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与知识,自己动手实践。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解题规律。
2.2交互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还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此,交互性较强是探究式教学中重要的优势特点,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3创新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而通过自己探究出的解题方法更容易使学生记忆牢固,从而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好习惯。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创新性,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举一反三。
2.4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容易影响学生形成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情景模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出一个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
3.1教师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现状,从最近一次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学对于小学数学采取探究式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复杂,而继续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认知不足,没有长远的教学目光。另一方面是收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见效慢,尤其是农村地区,对升学报以很大期望,由此导致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教师自身能力不足,而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
3.2学生学习现状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十分有限,并且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是否希望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对此并感兴趣,而是希继续采用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不了解,而且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较弱。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受农村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接触过探究式教学,从而表现出茫然的状态。
四、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应当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学要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数学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情境中来,并设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猜想,并根据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验证,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1]任敏肖.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 2015, (21): 167-169
[2]彭国庆,黎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06): 34-36
作者简介:张丽君(1965.11一),汉族,四川宜宾市珙县孝儿镇人,专科,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