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探析
2012-04-29曾娟谷忠玉
曾娟 谷忠玉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大连市一所幼儿园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作为混龄班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充分认识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不断提高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指导水平。
【关键词】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18-04
一、问题的提出
混龄班是指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学习的编班形式。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抵制或对抗状态。〔1〕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言语、行为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2〕
人与人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交往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常见现象,通过冲突及冲突解决,幼儿可以习得各种社交技能。本研究通过实地观察,旨在揭示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大连市一所幼儿园的混龄班幼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事件取样法,对幼儿同伴间发生的冲突事件进行记录,共记录冲突事件138起。
三、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及案例分析
(一)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
通过实地观察,并对记录的案例进行统计整理后发现,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具体冲突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分布见下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包括意见分歧、干涉、控制他人、违反规则以及加入游戏争议、打抱不平、同伴友谊争夺。由于后三项出现的次数均在1~2次之间,所以没有将它们独立列出而是统归于其他项。
(二)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所观察的混龄班幼儿年龄集中在3~5岁。由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在这种年龄差异组合下产生的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混龄班幼儿的同伴冲突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导致幼儿同伴冲突的几种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1.由动作意图误解引发的冲突
动作意图误解是指幼儿不能正确理解同伴的动作、行为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只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把所有在自己看来是同伴不友好的动作、行为都视为是对自己的侵犯,从而导致同伴冲突。
案例1 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学完分享阅读读本相关内容后,让幼儿自已练习用手指点读读本。
林林和月月并排坐在小椅子上共同阅读分享阅读读本。过了一会,林林对月月说:“我们一起唱歌吧。”月月答应了。他们一齐站了起来,把图书摊开放在小椅子上,然后又蹲在各自的小椅子旁。林林按照约定双手在小椅子上做弹奏钢琴的动作,还边弹边唱;而月月却依然用手指点着读本,大声朗读。林林见状,就用手推了把月月,结果月月被林林推倒在地了。月月非常生气,向老师告状:“老师,林林推我。”
在这个冲突事件中,原因似乎是月月没遵守约定依然在点读读本。于是,林林想打断月月的点读行为,提醒她遵守约定。然而,由于方法不当,林林将月月推倒在地了,月月则对林林的这一举动很生气,忘记了之前自己跟林林的约定,将林林打断自己的阅读视为对自己的侵犯,因而向老师告状了。
2.由故意挑衅引发的冲突
幼儿采用非友善的言语或动作故意惹恼同伴,这种行为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所有幼儿同伴冲突起因中敌意最强烈的。但从实际观察来看,幼儿之间的“敌意”并不完全如成人所认为的那样。幼儿采用非友善的言语或动作表达的某种敌意并不那么强烈,他们也许只是想引起同伴的注意或是模仿成人的某些行为。
案例2 晨间活动:幼儿入园后,教师安排年长的以及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先做一种智力练习题,其他幼儿则坐在桌子旁玩积木。做完练习题的幼儿将作业交给教师检查无误之后也可以玩积木或操作蒙氏教具。
筱筱、涵涵在桌上用积木摆各种物体形状,佳佳、钦钦和义义做完练习题并通过教师检查后也坐到这一桌来玩积木了。大家都在认真地摆弄自己的积木。突然,佳佳、钦钦摆的高楼和火车“啪”地一声全倒在桌上了。看着自己搭建的高楼和火车倒了,佳佳抱怨坐在旁边的义义:“都怪你,小不点!”钦钦也附和了一句:“小不点,就会玩。”旁边的涵涵、筱筱则学着说:“小不点,就会玩。”说完,几个小朋友都笑了起来。义义满脸委屈,生气地坐在椅子上,眼睛盯着积木,感觉像是要哭了。
在这五名幼儿中,佳佳、钦钦年龄最大,义义年龄最小,而且来到这个混龄班才1个月,是进班时间最短的幼儿。佳佳、钦钦在搭积木过程中将自己的失误责任推给年龄最小的义义,这让背上莫须有“罪名”的义义觉得很委屈。但由于年龄较小,入园时间不长,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面对同伴的共同指责,义义有口莫辩,他只能用生闷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案例3 教学活动:全体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年长的幼儿坐在中间,年幼的坐在两旁。教师坐在正前方带领全班幼儿阅读读本。
坐在旁边的渊渊冲着正在朗读的成成吐舌头扮鬼脸,成成看了他一眼,没理他,继续跟着老师朗读。渊渊见成成没有回应,便用手指指着成成说:“不许读!”成成扬起手做了一个要打渊渊的手势。渊渊见状,也不甘示弱,扬起手真的打了成成一下,成成于是站起身来回击他。教师见状及时制止了他们,把成成安排到离渊渊较远的另一个位置上去了。
渊渊跟成成都属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跟着教师学习了较长时间之后,渊渊开始开小差,他以扮鬼脸的方式,试图引起成成的注意,以此达到与成成互动的目的。而成成并没有回应渊渊的行为,这让渊渊有些不满,因此他想用强硬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成成对渊渊说的“不许读”有些生气,做了一个要打渊渊的动作,其实成成的举动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但渊渊却当真了。
在混龄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年龄较小的幼儿通常较难自始至终跟随着教师学习。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会出现案例中故意挑衅身边同伴的现象。
3.由物品争议引发的冲突
幼儿对游戏材料、学习用品、生活用具的争夺是导致幼儿同伴冲突的重要原因,在混龄班中也不例外。尽管教师不断强调年长的幼儿应该让着年幼的同伴,但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幼儿的行为是不够稳定的。
案例4 晨间活动:班上的幼儿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后,各自坐到桌子旁玩起各种玩教具来。
琪琪、小熊、果果坐在同一张桌子边,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琪琪摆弄着一把铲子,小熊在搭积木,果果在操作蒙氏教具。过了一会儿,小熊对琪琪说:“把你的铲子给我玩一会儿吧。”琪琪爽快地同意了,把铲子放在一个小盘子里放在了小熊面前,自己跑到储物柜边去拿其他玩具。一旁的果果伸手抢先拿走了盘子里的铲子,小熊急着去抢:“还给我,这是琪琪给我玩的。”果果不松手并声称:“我先拿到的就是我的。”正在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时,拿了玩具回来的琪琪把铲子一把抢过来递给了小熊,果果只好拿着自己的蒙氏教具走开了。
在这个物品争议过程中,琪琪显然是偏向小熊的。事实上,果果最后也意识到是自己理亏,便放弃了抢夺,转身离开去拿其他玩具玩了。
案例5 过渡活动:户外活动结束了,全体幼儿排队回活动室,进活动室后,幼儿要把外套脱下来用衣架挂在壁橱里。
小熊在壁橱里拿了一个粉色衣架,准备挂外套。凡凡走过来去抢小熊手中的衣架。这时,益益走过来,他也去抢这个衣架。三人展开了拉锯战。小熊先开口:“给益益吧,他是弟弟。”这时,馨馨走了过来,也对凡凡说:“给益益,他是弟弟。”小熊松手了,益益一把拿过衣架去挂外套。凡凡见状,站在原地大声哭起来。
在这个物品争议过程中,凡凡也许认为最后来抢衣架的益益侵犯了她,而且最后还是让益益拿走了衣架。这让凡凡觉得很委屈。因此,她以哭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4.由空间、位置争议引发的冲突
在幼儿看来,他坐的小椅子就是专属于他的,或者,他经常坐的位置就是专属于他坐的。一旦其他同伴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或是坐到自己经常坐的位置上,便会认为自己被侵犯了从而可能与同伴产生冲突。
案例6 过渡活动:户外活动结束后,全体幼儿回活动室挂好外套,喝完水、上过厕所后便坐在椅子上等待下一个活动。
馨馨、月月、阳阳依次并排坐在小椅子上,馨馨侧过脸对月月说:“这是林林的椅子。”月月望了望馨馨,依然坐着不动。林林正在一旁将脱下的外套挂在衣橱里,馨馨跑过去对林林说:“月月坐了你的椅子。”林林挂好衣服走到月月面前对她说:“这是我的椅子。”月月看看林林,仍坐在椅子上不动。林林双手叉腰盯着月月,两人就这样对视了一会儿,林林见月月没有让位的意思,生气地坐到了旁边的空椅子上。馨馨、阳阳先后对月月说:“不跟你玩了。”说完都把头扭向一边不理月月。过了一小会后,馨馨和阳阳都走开了,林林挨着月月旁边的空椅子坐下来,对月月说:“你坐了我的椅子。”月月小声回应她:“我先坐的就是我的。”
在馨馨和阳阳看来,椅子是林林坐过的就是林林的,林林也认为自己坐过的椅子就是专属自己的,月月则认为自己先坐上的就是自己的,对椅子归属权的刻板印象导致了同伴之间的冲突。
四、给混龄班教师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幼儿个体发展水平
本研究发现,幼儿同伴之间产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动作意图误解和故意挑衅。前者是与幼儿对同伴行为的不理解而导致的,后者则是幼儿对同伴的有意冒犯。3~5岁幼儿在思考问题时还不能准确地将行为与行为背后的动机联系起来。因而他们注意到的往往是行为动作的本身,难以分析出同伴的意图。而幼儿之间的故意冒犯往往并没有很强的负面色彩,有的幼儿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同伴或是教师的注意。年龄较小的幼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往往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他可能会对身边的同伴做些小动作,目的往往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好与之互动。年龄稍大的幼儿有时会故意冒犯同伴,对同伴做出推、拉、踢等肢体动作,也许只是想向同伴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常常会被同伴认为是故意挑衅。凡此种种,混龄班教师要准确把握,为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充分认识幼儿冲突的价值
本研究发现,对物品的争议是导致幼儿同伴冲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对物品所有权大多具有刻板印象,当幼儿与同伴为争夺物品而产生冲突时,年幼的幼儿一般会以直接与同伴争抢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年长的幼儿通常会与同伴进行沟通,争取和平解决冲突。但在沟通协商无效的情况下,年长的幼儿也可能会以争抢的方式解决冲突。
教师应充分认识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通过让幼儿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冲突,让他们逐渐学会协商、沟通等社会交往技能。
(三)不断提高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指导水平
混龄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混龄班中,教师要学会细心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分析、判断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从而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为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准确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但如此,混龄班教师还要加强有关混龄教育的理论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华平,张文新.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2〕王练.论幼儿同伴冲突及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eschoolers Peer Conflict in Mixed Age Class
Zeng Juan, Gu Zhongyu
(College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Adopting the method of natural observation,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a mixed-age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in Dalian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peer conflict.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action intentions misunderstanding,deliberately provocation,article disputes, dispute over space and loc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peer conflicts among children in the mixed age class. The teach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children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peer conflict to improve their intervention of peer conflict.
【Keywords】mixed age class; children; peer confl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