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斜刺配合热敏化灸治疗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2-04-25范德辉苏美意
范德辉,苏美意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亦称肌纤维炎(fibrosit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以肌肉骨骼系统弥漫性疼痛和僵硬,特殊部位有压痛点,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肠道刺激症状、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临床特征[1],发病人群广泛,以女性为多,虽不重致危及生命,但持续存在的症状常令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中医在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睡眠障碍、缓解抑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治疗FS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我科收治的以背腰痛为主诉的FS病人采用针刀斜刺配合热敏化灸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脊柱关节门诊2009年7月-2011年5月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56例,按挂号单上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女25例,男4例;年龄21~5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对照组27例,女23例,男4例;年龄22~5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关于纤维肌痛综合征制订的诊断标准,制定出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1)持续3个月以上的躯体4个象限(身体两侧、腰部上下、躯干)发生疼痛,以躯干部疼痛为主。肩部和臀部受累计作身体两侧,腰背记作下端;2)体格检查时以拇指按压,压力为4 kg,必须在下列10个压痛点中的5个或5个以上诱导出疼痛:①、②枕部;③、④颈椎下部;⑤、⑥斜方肌;⑦、⑧冈上肌;⑨、⑩第二胸肋结合处;3)或伴有晨僵、疲劳、睡眠障碍、抑郁或焦虑等表现。同时满足上述1)、2)条件者即可诊断为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能坚持完成全程治疗;3)皮肤无破溃;4)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精神病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不能坚持完成治疗者;3)有出血倾向者;4)皮肤有破溃者;5)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精神病者;6)全身性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风湿性多肌痛、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纤维肌痛者。
1.5 疗效观察方法 由于纤维肌痛综合征尚无统一的实验室检查标准,参考文献[3-4],本实验采用视觉模拟标尺疼痛评分(VAS)的方法,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VAS用数字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可从事正常活动;4~6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生活可自理;7~9表示比较严重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5]。治疗前和治疗后1~3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总分。
1.6 统计学方法 2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组内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P%)表示,进行PEARSON χ2检验。上述所有资料均由SPSS龄前l5.0软件完成。α=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刀斜刺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枕,两臂自然垂放于治疗床两侧,于颈肩腰背疼痛处仔细寻找呈硬结或条索状的压痛点,龙胆紫做标记。医者无菌操作,选4号汉章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执行标准:YZB/京 1189-2009,生产注册号:京药监械(准字)2270164号),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左手拇指触摸,选择标记好的痛点处,刀口线和肌腱纤维方向一致。针体与皮肤呈45 °斜向体表刺入,纵向推进1~2 cm左右,缓慢进针至病灶处,进针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局部感觉。酸胀感为正常反应,麻木感、触电感均为异常反应。若术中出现麻痛等异常感,停止进针,将针刀退至皮下,稍调整进针方向后,至麻痛感消失时再深入硬结或条索状痛点处。然后提针约0.5~1 cm,达深、浅两肌腱之间,再横向行推剥,将针体左右倾斜平刺1.5 cm呈扇形摆动,出针后外敷创可贴,外敷无菌纱布并放置沙袋加压3 min止血,注意避免污染,次日除去纱布。每周治疗1次,2次为1疗程。
热敏化灸治疗:热敏灸法首先寻找热敏点。具体操作方法是局部选取患者腰背部附近的经穴、痛点和压痛点、皮下硬结、条索状物处等反应物部位,选用纯艾条点燃后,在相应部位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结等反应物周边,约3.0 cm左右的范围内,距皮肤2.0~5.0 cm左右施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灸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热感扩散时,此点即为热敏点。根据所要治疗的部位,选用相应的热敏点,使灸热传至病变部位的点即为最佳热敏点。施灸方法:在选定的热敏点上用纯艾条施以温和灸,当透热现象消失时,换另外的热敏点进行灸治。每次4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3 d,再进行第2疗程。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意守施灸点,医生也必须守神,将艾热固守在热敏点上。
2.2 对照组 常规给予营养支持药物、增强免疫药物等对症处理。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25 mg/次,3次/d,睡前30 min 1次服用,连服12 d。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6-7]痊愈:无周身疼痛,无压痛点,睡眠正常,慢性疲劳、焦虑、抑郁等反应正常;显效:周身疼痛明显减轻,压痛点减少5个以上,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2 h以上,慢性疲劳、焦虑、抑郁等反应显著减轻;有效:周身疼痛减轻,压痛点减少3个以上,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1 h以上,慢性疲劳、焦虑、抑郁等反应减轻;无效:周身疼痛未减轻,压痛点减少2个以下,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少于1 h,慢性疲劳、焦虑、抑郁等反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3.2.1 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指数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指数压痛点数比较(±s)
3.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非关节性风湿病,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免疫紊乱、病毒感染、局部组织等因素有关[8]。西医主要是有氧锻炼和肌力训练、心理治疗,抗抑郁和止痛药物治疗等[9]。循证医学已经验证[10]阿米替林是目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最理想药物,但存在长期疗效不佳[11]等缺点。
针刀疗法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12]。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引起肌肉收缩蛋白发生组装、合成等一系列反应,激起人体的应激反应,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而见苍天”所言,针刀治疗就是为了达到这种“为针之要”之“气至”的目的,从而影响细胞内K+及其他致痛物质的释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同时可破坏疼痛异常神经反射通路循环的途径,对纤维黏连及瘢痕进行疏通,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蠲痹止痛,以除湿通络、调肝理气养血、平衡阴阳的作用。热敏灸是采用艾对热敏化腧穴进行相应的艾灸,并施以个体化饱和热敏灸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疗法[13]。针刀斜刺加热敏化灸疗法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改善临床症状、疼痛、睡眠及减轻抑郁等方面,与文献报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4]。
本研究表明,对原发性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刀斜刺法配合热敏化灸法治疗较阿米替林为好,且不良反应低,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一个较好的替代疗法。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无法实现双盲、患者依从性无法确保、未观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笔者今后将更加严谨设计实验方案。
[1]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68.
[2]WOLF F,SMYTHE H,YUNUS M B,et al.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bromyalgia[J].Arthritis Rheumatology,1990(33):160.
[3]黄宇光,王莉莉.慢性非癌性疼痛的评估和治疗[J].中国医刊,2005,40(4):14-16.
[4]李俊,于海波,余阗.针刺加电脑中频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1):42-44.
[5]郭莹,孙远征.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6]戴京璋,王军,郭俊海,等.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278-279.
[7]马勇,夏建龙.针推综合治疗纤维肌痛症的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47-47.
[8]李常度,符晓英,蒋振亚,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8-10.
[9]CARVILLE S F,ARENDT-NIELSEN S,BLIDDAL H,et al.EULA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e[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2008,67(4):536-541.
[10]GOLDENBERG D L,BURCKHARDT C,CROFFORD L.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J].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4,292(19):2388-2395.
[11]张友贵.针刺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19-20.
[1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3]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29-30.
[14]王维祥,刘征堂,吴云川.针灸辨证分型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4,19(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