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头颈部体位减轻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2-04-25杨旭,杨沫,于水*
杨 旭,杨 沫,于 水*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本文通过定时变换头颈部体位,监测气管插管的导管套囊压力,探讨头颈部体位变换对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减轻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并发症的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1月入住我院CCU病房,符合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适应症的患者共120例,男75例次,女45例次;年龄35~75岁,平均(55.0±15.0)岁。气管插管,ID:7.5 mm,OD:10 mm,为高容低压气囊导管,套囊充气后压力为25~30 cm H2O,可以有效封闭气道。
1.2 方法 1)测量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定时变换患者头颈部体位,对照组不改变头颈部体位。采用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表(泰科10987472)测量套囊压力,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吸痰后连接呼吸机10 min,血氧饱和度正常状态下,调整压力为30 cm H2O时,给予变化患者头颈部体位,注意头部和颈部同步变换[1]。可以选择头颈部居中以及偏向左及右侧交替变换。变换体位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套囊压力,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管路有无弯折,并记录测得压力及变换时间[2]。2)观察终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3]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 cm H2O时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力,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食管瘘以及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在高容低压人工气道套囊压力为25~30 cm H2O,有效封闭气道,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正常,吸痰完毕连接呼吸机10 min情况下,改变患者头颈部体位,15 min后再次变换体位,避免套囊长时间压迫气道同一位置,观察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情况。
2 结果
2.1 变换患者头颈部体位导致改变套囊压迫位置 本组患者中,不换头颈部体位的对照组60例次(50.0%);每15 min变换头颈部体位的干预组60例次(50.0%)。
2.2 变换患者头颈部体位观察2组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1。
表1 改变患者头颈部体位减轻套囊压力对气道损伤的影响
3 讨论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的管理以及通过变换患者头颈部体位减少呼吸机并发症都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套囊的压力过高,压迫时间过长会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坏死,甚至形成气管狭窄,穿孔。建议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吸痰后,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正常状态下,按时调整患者头颈部体位,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损伤。
[1]张汉湘,徐际盛,叶红艳.气管导管套囊注气量与气囊内压变化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02,4(1):43-44.
[2]Wujtewicz MA,Sawicka W,Sein Anand J,et al.Monitoring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in patients treated in intensive therapy unit and intensive care units[J].Przeglad Lekarski,2004,61(4):353-355.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