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研究☆

2012-04-19郑蕾王艺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抑郁症

郑蕾王艺明

抑郁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研究☆

郑蕾*王艺明*

【摘要】目的 研究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及二者与抑郁严重程度、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比较31例抑郁症患者与25例健康人血清NSE和MBP水平的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6周末血清NSE和MBP的变化。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评定。结果 患者组血清NSE(11.32±3.19 ng/mL vs.4.53±1.04 ng/mL)、MBP(9.41±2.09 ng/mL vs.4.49±0.89 n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组抗抑郁治疗6周末血清NSE(6.75±2.09 ng/mL)、MBP(5.71±1.31 ng/m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脑损伤,帕罗西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参与神经元的损伤。

【关键词】抑郁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抗抑郁剂

抑郁症过去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抑郁症存在脑器质性改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近几年发现的评估脑损伤的特异性血清标记物,NSE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来源的细胞中,已成为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标志物[1]。MBP是中枢神经髓鞘膜的主要成分,是少突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合成的一种强碱性膜蛋白,与髓鞘脂质紧密结合,起着维持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和功能稳定的作用,其血清含量的增高是急性脑实质损伤和脱髓鞘改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2]。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慢性酒精中毒等存在慢性脑损伤的患者血清NSE、MBP升高[3-4],抑郁症患者血清NSE变化的报道少见,国内目前未见抑郁症患者血清MBP水平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NSE和MBP测定,从临床生化角度进一步与验证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并探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来自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后停用抗抑郁药2周以上;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总分≥18;②年龄18~60岁;③性别不限(女性患者需处于非月经期),初中及以上文化。排除标准:①其他精神疾病史;②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史;③酒精及药物滥用史;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共31例,其中女18例,男13例,年龄 20~60岁,平均(41.77±12.70)岁;病史≤3年,平均(17.48±15.41)月。

对照组25例,系我院职工和学生,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其中女15例,男10例,年龄22~58岁,平均(37.88±10.75)岁;其性别年龄等基本条件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上两组人员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研究组均用帕罗西汀 (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批次:09120130)20 mg/d治疗6周,必要时合用苯二氮艹卓类改善睡眠。

1.2.2 研究工具评定 ①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er,DSQ):加拿大的Bond于1983年编制的自评问卷,用于分析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本研究采用1989年修订版,共88个项目,对每一条目采用1-9的九级态度倾向评分。问卷包含4个因子:因子I(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包括幻想、投射、退缩、躯体化等;因子Ⅱ(中间型的防御方式):如理想化、回避、否认等;因子3(成熟的防御方式),包括升华、幽默等;因子IV(掩饰因子)。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由经过培训并获得心理测验资格的专业人员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HAMD17、DSQ评定,HAMD17在治疗前、治疗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可靠。

1.2.3 NSE、MBP的测定 患者组于抗抑郁药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空腹于上午8点至10点抽取组肘静脉血5 mL。标本在自然状态下放置30 min后离心处理(3000 r/min,5 min,取上清液置于-40℃低温冰箱保存。对照组标本处理同上。采用美国 R&D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检测,由专业实验室及人员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评估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HAMD17总分18~44分,平均(28.13±8.71)分,心理防御机制各因子平均分:因子1(5.11±1.17),因子2(3.64 ±0.55),因子3(4.43±1.00),因子4(4.38±1.13)。

2.2 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NSE、MBP含量比较

患者组血清NS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t=11.15,P<0.01),患者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11.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治疗前后患者组血清 NSE、MBP含量及HAMD17评分比较 患者组治疗6周后NSE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t=11.06,P<0.01),MB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t=12.80,P<0.01),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43,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NSE、MBP含量及HAND评分比较

2.4 患者病情、生活事件、防御方式和NSE、MBP的相关分析 对抑郁症患者血清NSE、MBP水平与HAMD17总分、DSQ各因子之间做相关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DSQ因子1显著正相关 (r=0.439,P<0.05),但与 DSQ因子 2、DSQ因子 3、DSQ因子4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患者血清MBP水平与DSQ各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NSE与MBP水平与HAMD17总分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

3 讨论

NSE、MBP在血清中的含量不仅可以反映急慢性颅脑损伤程度,还可以作为评价疗效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脑实质破坏和脱髓鞘病变时,神经元中的NSE和轴突中的MBP释放入脑脊液和血液中,且与脑损伤程度平行。

本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组血清NSE、MB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抑郁症患者神经元及脑白质均存在损害。经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6周后,HAMD17总分显著下降,血清NSE、MBP也明显降低,表明治疗6周后患者神经元、脑白质损害得到了修复。Thomas等[5]采用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生化方法观察到抑郁症模型小鼠在额叶及海马CA2、CA3区的NSE表达减少,故而推测中枢神经元损害后神经细胞内NSE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NSE水平升高。国内夏军等[6]观察到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区NSE表达减少,使用氟西汀后NSE表达恢复。杨波等[7]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抗抑郁治疗后NSE水平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抗抑郁药可通过多重途径直接或间接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受损,促进海马前体细胞的增殖,抵抗或克服神经元的萎缩或丢失,以达到抗抑郁效应[8]。如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有助于海马组织内自由基的清除,达到保护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9],予帕罗西汀(14天)能明显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逆转海马神经元坏死[10]。本文结果显示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后,随着患者脑损害减轻,症状明显缓解,NSE、MBP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治疗效果。同时该研究结果还提示,神经保护治疗可能是抗抑郁药物研发的一个新思路。

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血清NSE与DSQ因子1(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显著正相关。近年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过程伴随免疫系统的激活,其中细胞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对神经元造成伤害,如细胞因子可引起糖皮质激素升高,自由基积聚,导致神经元死亡。而国内仇剑崟,谢斌等[11]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退缩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细胞因子水平产生影响,从而参与抑郁症的发生。那么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否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抑郁症患者神经元损害的中介机制之一?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元、脑白质损害,而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尚只是初步研究,存在样本例数较少等局限性,需在今后研究中完善。另外,今后研究可进一步动态追踪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NSE、MBP的变化,以评价二者与抑郁症预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赖连枪,张浚仪,立志经,等.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思者外周血NSE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7):713-715.

[2] 陈俊,何国厚,余绍祖.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MBP的检测及其临床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1):24-27.

[3] 李宝珠,叶兰仙.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研究[J].临床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5):290-320.

[4] 李英姬,崔松彪.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S-100β、MBP含量测定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4(4):493-494.

[5]Thomas F,Eva MM,Thomas Z,et al.Hippocampal changes in patient s wit h a first episode of major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ry,2002,159(7):11122-1119.

[6] 夏军,雷益,周义成,等.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和 MRI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7(1):83-86.

[7] 杨波,喻小念,成晓洁,等.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改变[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3):124-125.

[8]Dranovsky A,Hen R,Hippocampal neurogenesis:regulation by stress and antidepressants[J].Biol Psychiatry,2006,59(12):1136-1143.

[9] 王珍琦,张萤,刘杨,等.抗抑郁药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343-345.

[10]Martinez-turrillas R,Delrio J,Frechilla D.Sequential changes in BDNF mRNA espression and synaptic levels of AMPA receptor subunits in rat hippocampuas after chronic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J].Neuropharmarcology,2005,49(8):1178-1188.

[11]仇剑崟,谢斌.女性抑郁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生活方式、防御方式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8):460-462.

(责任编辑:文飞)

☆ 贵州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黔科合SY字【2008】3063);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编号:【2009】筑科农合同字第3-008号)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贵阳 550004)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2-01-15)

doi:10.3969/j.issn.1002-0152.2012.08.011

通讯作者(E-mail:zlzxjk2006@163.com)

猜你喜欢

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联合家属健康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年轻人患“抑郁症”的背后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有关“抑郁症”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