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198例临床分析
2012-04-18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吉林长春130012于淑艳郝曙光赵晓民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于淑艳,郝曙光,赵晓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2010年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9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29例,女性68例,年龄35~60岁,病程2~15年,均为吉林大学前卫校区正式在职职工。单纯性高血压122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29例,并发糖尿病21例,并发脑梗塞19例,并发肾病4例,并发其他疾病3例。
1.2 检出途径 无明显症状的教工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66例(33%),因其他疾病就医检出高血压49例(25%),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44例(22%),因并发症就诊发现高血压39例(20%)。
1.3 用药情况 198例患者目前均在接受药物治疗,医生在危险度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6大类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及α受体阻滞剂等。具体用药如下:①单一用药71例,依次为钙拮抗剂30例,ACEI 19例,ARB 16例,β受体阻滞剂6例。②二联用药92例,其中37例钙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21例ACEI加钙拮抗剂,15例ACEI加β受体阻滞剂,19例钙拮抗剂加ARB。③三联用药19例,在二联用药的基础上均加利尿剂。④使用复方制剂、中成药者16例。
2 结 果
跟踪随访2~5年,162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治疗前有靶器官损害的均有明显改善。36例不依从治疗,未坚持用药,效果不理想,其中脑出血致残1例,脑血栓1例,心肌梗死1例。出现药物副反应24例。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及心、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选择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至关重要。本组病例临床用药为施慧达、依那普利、代文、倍他乐克和氰氯噻嗪,复方制剂为复方降压片,中成药为针菊降压片。治疗个体化给药,轻中度高血压从单一小剂量开始,应用一种降压药不理想时及时联用2种或3种,联合用药避免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选择药效可以互补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药物副反应及时更换,最终本组患者中162例经治疗最终达到目标降压。施慧达和代文长期应用未见明显副作用,且24h降压平稳,可长期应用。依那普利虽然适合多种并发症用药,但其副反应是干咳,因此有局限性。倍他乐克易致心动过缓,且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因此心动过缓和糖尿病患者禁用。复方降压片和菊降压片作用时间短,24h需几次用药,依从性差,不主张长期应用。氰氯噻嗪长期小剂量应用对血糖、血脂、尿酸无明显影响,但应注意低钾血症。联合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较单药提高疗效。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重要的靶器官心、脑、肾,以维持其正常功能,只有坚持长期规律服药,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