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比较

2012-10-11刘淑香刘丽影单志军张金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长春市健康状况慢性病

刘淑香,李 波,刘丽影,单志军,张金勇

(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实验中心, 吉林 长春130021; 2.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3.吉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主要问题[1]。中国在1999年已跨入老年社会行列,老年人口已接近或超过10%[2]。吉林省长春市老年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总人数的12.4%,依据国际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断标准,长春市正从初步人口老龄化向全面老年型转变[3]。在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问题已成为社会关心和研究焦点问题。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方面基线调查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作者通过了解城乡社区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为长春市老年人口疾病预防及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性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研究于2010年5—10月,以长春行政所属区域(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划分,分层抽取位于长春市桂林路社区、城乡结合处净月开发区及农村德惠三胜乡姜家村社区600名老人为调查对象(分别代表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除去外出不在家老人6位,家有医护人员不愿接受调查的9位,入院不能接受调查5位,调查表中质量不合格20份,共获得有效调查表560份,调查率达93.3% 。

1.2 抽样方法参考老年护理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自行编制长春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表[4]。调查表由人口学资料、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组成。采用EpiData3.0 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构成比描述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分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在调查的560位老人中,男性236人,女性324人,男女性别比0.73∶1,城乡社区老年人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P<0.05),女性多于男性,农村老人明显高于城市和城乡结合处(P<0.05)。年龄分布:本组老人最高龄90岁,最低年龄61岁。城乡社区老人的自然情况见表1。

2.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本次调查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7.14%(患1种以上疾病即为1病例),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87.36%、83.61%和71.22%,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心脏病51.43%,高血压36.96%,关节炎34.11%,脑血管病28.04%,呼吸系统疾病23.04%,白内障8.04%,恶性肿瘤3.92%,帕金森病1.42%,残疾0.53%。老年人患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67.30%,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老人的患病率分别为74.9%、72.0%和51.9%。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炎的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和城乡结合处(P<0.001)。农村老年人肺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和城乡结合处(P<0.001)。三地社区老人残疾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心脏病(51.43%)、高血压(36.96%)、关节炎(34.11%)、脑血管病(28.04%)和呼吸系统疾病(23.04%)。被调查的560名老人中有67.30%的老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这与王改生等[5]的报道略有差异。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本次调查的老人们所居住的北方地理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老人的饮食、行为习惯及运动量较少有关。长春市位于中国的北部,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时间较长,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间大约有6个月左右,寒冷的气候导致老人患关节炎的比率增高。心脏病患病顺位居于首位,这与陈洪梅等报道的一致[6]。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7.14%,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87.36%、83.61%和71.22%,城市老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乡结合处。这与城市老年人文化水平较高,预防保健意识强,患病后到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医院就诊有明显关系;而农村老年人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的老年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未曾体检过,患病后无严重临床症状从不就医,导致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老人年龄明显高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且女性老人多于男性。本组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2.48±6.52)岁,女性平均年龄(73.13±7.68)岁,男性平均年龄(70.68±7.03)岁。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是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中国则不同,中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将持续到2040年[7]。

表1 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比较

表2 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已有研究证实: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水平优于无配偶的老人[8];丧偶的老人生活相对孤独,参加社会活动少,缺乏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这部分老人长期郁闷、压抑、焦虑、孤独,很容易患心理疾病,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组老人配偶健在的比例为62.68%,丧偶的比例为17.32%。丧偶再婚的比例较低为8.21%,城市内丧偶老人未婚率为7.14%,城镇和农村老人丧偶未婚率分别达12.99%和11.99%。这与老人经济收入和所处人文环境有关。再婚对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要鼓励老人再婚。

在现代生活中,职业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9]。老人退休前的职业与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城市里几乎90%的老人选择离退休工资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10]。而88.96%农村的老人和56.55%城镇老人无退休工资,生活来源主要靠出租自己的土地和子女少量的经济补助。因此农村及城镇的老人受经济情况的制约,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低于城市老人。本次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盲及半文盲率达33.93%,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高达37.34%和38.09%,大学及以上学历仅占3.04%。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老人主动获取预防保健知识的能力有限,健康意识较差,存在着“实际需要高,主动利用少”的问题[11]。因此,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应针对上述问题,在社区定期为老年人做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增强老人的保健意识,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相应地,老人将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纯消费者。与城市老人相比,多数农村和城镇的老人无退休保障,虽然现如今国家给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每月一定的补助,但和老年人每月实际生活需要还相差较远。老年人缺乏固定收入来源,经济自理能力减弱,同时农村和城镇的老人知识技能普遍较低,不可能充分参与经济活动,很难获得补充性收入[1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的月收入普遍较低,月收入低于1 000元及以下的老人占73.39%,表明农村及城镇的老人是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受贫困侵袭的人群,而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又是卫生服务需求最高的群体,潜在的医药费用支出较高。据统计,人生最后6个月~1年的医疗费用开支是一生中最大的时期[13],老人一旦患病很难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老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悬殊差距,进而对老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4]。

老人的生活方式同样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15]表明:在我国现存的经济条件下,与子女和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健康状况优于独居老人。本次调查中,与配偶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人比例较高(90.36%),而独居的老人比率较低。

从老年人慢性患病率及患病种类顺位来看,社区医务工作者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做出相应调整,要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及治疗工作做出重点倾斜。特别是农村老人要做健康档案,同时要定期随访,多开展一些饮食与行为习惯健康教育,老人目前对健康的追求不仅是老有所医,而且还要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燕敏.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

[2]郑智学,朱汉民,王赞舜,等.全球人口老龄化新动向[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1):79-80.

[3]李增金,时秋宽,吕锡珠.老龄化社会的挑战[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2):5-6.

[4]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发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6,35(4):235.

[5]王改生.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43-144.

[6]陈洪梅,陈 忠,黄 丞,等.城市新型老年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学杂志,2006,6(2):55-56.

[7]方 云,毛 伟,高 荣,等.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探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81-883.

[8]尚 健,李 鸣,陈小红,等.老年人健康所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1(3):161-162.

[9]Ng N,Hakimi M,Byass P,et al.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rural people in purworejo District,Indonesia[J].Glob Health Action,2010,10(3):78-87.

[10]陶 红,姚中华,叶 盛,等.上海南汇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1412-1414.

[11]陈 功,曾 卓.北京市老年人口贫困状况与社会救助对策研究[C].北京:老年人需求与对策研讨会论文,2008.

[12]李 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M].福建:鹭江出版社,2000:213-214.

[13]李柏昌,王 巍,李 丹.长春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1454-1456.

[14]高 欣,吴晓光,汤 哲,等.北京市宣武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3)723-724.

[15]田 林,张开金.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82-1784.

猜你喜欢

长春市健康状况慢性病
践行“尊重教育”实施“多元培养”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简介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登泰山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