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伦理思想与人本管理
2012-04-18万庆元程先发卢红丁璐
万庆元,程先发,卢红,丁璐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330013)
浅析中西伦理思想与人本管理
万庆元,程先发,卢红,丁璐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330013)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亦是管理的归宿,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管理即是现代管理的首要原则。通过对比方法对中国儒家伦理和西方基督教伦理中蕴含的人本管理思想的简略剖析,从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了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而得出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人本管理的三个启示:即“兼爱”、“共荣”和“参与”。换言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合作共赢,劳资两利;改进作风,民主管理。
人本管理;儒家;基督教;伦理思想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1]。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原则。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的基督教伦理在观念上最为接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儒家主张儿女要遵守“礼教”听从父母,父母要按照“礼教”养育儿女;基督教要儿女在“主里”听从父母,父母要按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而且,两者都认为人人皆有尊严,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2]。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伦理观念相互碰撞,互相影响,相互融合,使得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进而得出人本管理的三条启示:“兼爱”、“共荣”和“参与”。
一、“兼爱”——彼此尊重,相互沟通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人人皆有价值,每一个人都必须受到重视。《三字经》开篇就肯定了人的天赋秉性是相近的,无所谓天生高低贵贱。秦汉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圣治章》则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即主张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人是最为宝贵的。这里的“人”是无差别的抽象的人,可以理解为,不论是圣人,还是小人都是“人”;为官做宰的是“人”,做百姓的也是“人”;富人是“人”,穷人同样是“人”;学富五车的和目不识丁的都是一样的“人”。换句话说,每一个人,无论其贤愚、地位、文化程度和贫富状况如何都必须受到善待。两千多年前,自孔子以来就树立了人人皆享有做人的尊严的观念,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不论这个人所处的阶级、地位、职业、财富、学识、性别,长幼,人人都享有做人的权利,正因为如此,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此后,孟子甚至还将这些观念发展成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民本思想,进一步强调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升斗小民的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儒家朴素的人道思想。
无独有偶,西方的基督教也提倡尊重和关爱每一个人。圣经上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十节)尊重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人,这些道理我们都好理解,但是在现实之中易说难行,尤其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不久前,一则报道说,靠广大纳税人养活的某交警干部竟然声称,只为领导的安全服务,对其他(普通)人(的安全)不负责。所以,如果我们能做到对每一个人,哪怕他多么的后进、多么的贫穷、多么的卑微,都不加以忽视的尊重和关爱,那才是对人最真实的尊重和关爱。树立团队协作精神,重视和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是现代人本管理的要求。当今时代,许多事情是必须群策群力,团队合作,众志成城,才能成功的[3]。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英”和“草根”的差别是否还有必要人为地继续拉大呢?
基督教提倡“爱人如己”,“己所欲,施于人”。神对信徒最大的诫命,就是要爱神、爱人;爱人就是爱己。“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节)在主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要怜悯卑微弱小的人,尊重他人的权利,饶恕他人的罪过,要善于与人互利合作。先秦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与基督教“爱人如己”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以为“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还有“克己复礼为仁”及“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等等。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思想启迪我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尊重彼此人格,加强沟通,相互包容,互相理解,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利益。相互尊重人格就是要确立公正、平等的人际观念。从狭义上看,人们有工作性质的不同,职责分工的不同,但是,就广义而论,人们应该淡化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要“兼爱”。墨子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提出的先进理念,今天的我们应该能够在实际行动上加以落实。在制度建设上,要拆除高低贵贱等级流动的藩篱,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真正做到让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会。俗语有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说法,意思就是,一个人不管他的阶级地位如何,只要肯努力有成就,其自身价值终究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问题的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二、“共荣”——合作共赢,劳资两利
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看法,从“经济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再到“管理人”假设,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管理原则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要求我们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人既是手段,人更是目的。早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具体措施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五有社会”为目标,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需要[6]。上述思想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的。
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甚至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时代,孔孟的人本思想至少包含以下内容。首先,以“仁”为核心,十分注重对个体独立人格的尊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其次,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行合一,强调个人努力和人生目标实现的辩证关系。例如古代读书人品德修养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就很好地阐释了个人修养与成就的关系。再次,尊重人的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荣华富贵是人人所追求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是,要用正当的手段去致富,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安于贫贱同样值得尊重。“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既肯定了人们不懈努力追求美好人生的合理性,也指出了目标的实现要受到社会环境、道德伦理和个人因素等的制约。
人本管理不应仅仅停留于管理理念,更应付诸管理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当局在工作中自觉实施以人为本的行为[7]。比如,合作共赢,劳资两利,即通过对部分骨干员工实行终身雇佣、职工参股、期权激励等措施,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换句话说,管理者不但要努力“做大蛋糕”,更要设法“分好蛋糕”,包容发展,要与员工“共荣”、“共享”。高层管理者应该倡导尊重劳动,尤其是平凡的劳动,让人们在劳动中获得尊严,享受快乐,形成全社会热爱劳动,而不单单是厚待资本,从而引领全社会陷入崇尚资本,爱恋金钱的氛围。
一百多年前,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Ford)就形成了“共荣”、“共享”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造福于企业本身,还应造福于员工和社会大众。福特不但造出了结构简单、结实耐用、人们能够买得起的T型车,从而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生产技术进步,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福特决定对员工实行高工资和福利,使工人们能够买得起自己生产的汽车。福特的做法换来了极大的回报,工人们对工厂投入了全身心的感情,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增产节约,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福特认为劳动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这个人高低贵贱,因为劳动是我们自尊的基础,也是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事实上,福特的想法正是体现了基督徒的职业伦理观。
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把人看着是企业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8]。在自己一手创建的民生轮船公司的管理中,卢作孚不仅使内部管理规范有序,而且重视改善职工的生活待遇;为防止员工染上“黄、赌、毒”等不良嗜好,他购置体育器材,开办识字班,用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充实工余生活;在民生轮船公司的轮船上,为旅客提供健康的娱乐活动,杜绝了赌博和吸大烟现象。这些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民生实业公司的发展,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端。
三、“参与”——改进作风,民主管理
西方宗教大致分为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大部分西方人信仰基督教。西方的宗教是入世的,是与人的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就是宗教,宗教就是生活。西方的宗教是以神为中心,人是被动的,人只是上帝的仆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荣耀上帝,以便得到神的选择,能够进入天堂。儒家伦理虽然也是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出发的,但是一切观念都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是神的目的,神是人的工具,儒家伦理是真正以人为本的。
基督教伦理中的工作伦理包括“主仆关系”及“职业伦理”两部分[9]。其中,“主仆关系”伦理是规范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既指引“仆人”应如何侍奉“主人”,如恪守敬畏、诚实、忠心和尽职尽责;也教导“主人”应如何对待“仆人”,如善待和公平等等。圣经告诫做主管的要像主对他们一样对待下属:“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歌罗西书》第四章第一节)尽管基督教伦理与民主管理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必须承认,遵守“主仆关系”伦理确实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因为没有哪个管理者不希望获得下属的敬畏、诚实、忠心和尽职尽责;也没有哪个下属不期盼上级主管的善待和公平。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与民主管理有关的内容那是非常多的。比如圣贤们告诫我们要“从善如流”、“兼听”和“纳言”等,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子产不毁乡校”,说的是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排除干扰,广开乡民言路,通过乡民议政的形式来收集意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人主张毁掉乡人议政的乡校,而子产不同意,认为乡人议政有利于听取意见,能够知道哪些政策是乡人赞成的,可以继续推行;哪些政策是乡人反对的,必须加以改正。《增广贤文》是一本阐述人生哲理,教人们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书,里面也有“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这样的教诲。
改进工作作风,实行民主管理,是中西伦理思想对人本管理的又一启示。公有制企业要有民主管理,私营企业也可以搞民主管理,目的都是鼓励员工“参与”,好处就是:其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二,有利于劳资共荣,包容发展,和谐建设。民主管理如今在西方国家的企业很盛行,在我国的企业也曾经风靡一时。其中,得到一些学者赞许,被称为“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很好的例证。它的具体做法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鞍钢宪法”诞生后,其精髓在西方企业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借鉴,后来发展成为所谓的“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10]。而在我国似有逐渐淡忘之势,真可叹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啊!
儒家强调“知行合一”,基督教则要求信徒在世俗生活中实践教义。因此,体现了中西伦理思想的人本管理也不应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写在书本中,需要各级管理者和各界精英人物不遗余力地自觉实践。作为实践人本管理思想的前提,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必须加强学习,大行学习研究之风。
儒家是主张研究探讨问题的,基督教也提倡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学习,更应该要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不但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要学习人文社会知识,要不断总结和借鉴传统的方法与理念,包括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和西方基督教伦理。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组织中的人员素质,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
[1]蔡宁伟,任海燕.细化“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三个问题[J].北方经济,2005(2):51.
[2]赵素.儒家伦理与基督伦理之比较初探[J].山东文学:学术版,2010(2):111.
[3]李莉.中西合璧相得益彰——中西“人本管理”溯源之思[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S1):1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3.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16.
[7]王宇露.论孔子仁学的人本管理思想及其运用[J].生产力研究,2007(22):139.
[8]古纯玉,谢挺.卢作孚企业文化思想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18):350.
[9]张效法.论基督徒的伦理道德[J].天风,2004(1):14.
[10]崔之元.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J].读书,1996(3):11.
B821
A
2012-02-03
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编号:JXJG-10-6-38)
万庆元(196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伦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wanqingyuan333@sina.com.
2095-3046(2012)04-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