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建设的理念与策略①

2012-04-18王浩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情报图书

王浩杰

(佳木斯大学 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工业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信息资源正在将其触角伸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现代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要求图书情报从业人员要坚持以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近年来,在图书情报业内部诞生了“知识网络”这一理念。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条件下,如何利用“知识网络”开展图书情报工作,转变工作模式,已成为图书情报人员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知识网络与图书情报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业务量和机构信息量逐年增加,尤其以高等学校图书馆表现最为集中。图书情报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网络技术检索图书情报等。

(一)国内外对于“知识网络”的认识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学者Bechmann M.J就提出了“知识网络”一词,国外已经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United States)指出,与“社会网络”不同之处在于,“知识网络”提供的是知识情报与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鞠英杰学者指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内容产业重要的原材料,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中文网页仅占国际互联网网页的4%。所以,知识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成为获取信息情报的必要途径。

(二)“知识网络”与图书情报数字化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网络”是基于知识关联和知识节点组成的一个系统性、开放性、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庞大的知识体系的载体,与传统的对于知识载体的认识与理解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知识传播的载体既可以是人脑,还可以是以其他物质形式存在。也可以这样理解,由知识元素、知识点、知识单元或知识库做为“节点”,以知识间的关联作为“边”或“链”而构成的网络称为知识网络。

乔伊·帕玛(Joy Palmer)认为,“知识网络”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知识处理与集成速度,提升工作效率,明确社会科学(法律、伦理)涵义。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使图书情报工作日益网络化、数字化。人们对于数字化概念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于情报认识基础之上的,即是以数字作为符号形式来科学分析情报,共享资源。显然,数字化是与计算机网络分不开的。数字化的拓展,实现了虚拟图书情报与实体图书情报的有机结合,使信息传播更加简易、快捷,甚至达到了实时的效果。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已纷纷建立起数字化的文献检索系统,而这些检索系统目前仍在不断研发、升级。基于数字化的图书情报工作已经为构建“知识网络”提供了可靠的载体或平台。

图书情报从业人员需要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图书情报“知识网络”,从而实现情报分析有效、可靠。要坚持以创新意识参与“知识网络”的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经过实际分析,图书情报数字化一般需要经过如下流程:收集、加工、整理、传播、服务,最后实现共享。而数字化这一过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加快高校图书情报数字化建设,构建和完善现代知识网络体系,必然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模拟人)、信息优化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跨越式进步。

二、图书情报“知识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实施策略

(一)“知识网络”建设意义

1.“知识网络”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图书情报人员要学会深入发掘更深一层次的隐蔽性情报,通过“知识网络”进行整理分析,去粗取精,服务社会,满足客户的需要。图书情报产生社会效应的过程是及其复杂的,也就是“节点”与“节点”相互结合的实现过程。一方面,需要图书情报人员系统分析情报节点的有效效应;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图书情报专家归纳整理,科学分析,以创新的理念优化新的知识节点,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情报信息。

2.“知识网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必要条件

“知识网络”作为资源收集的重要平台,往往包含着大量的隐蔽性知识,如果要作出具体描述,并不容易。而随着用户知识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共享信息,从而产生了人和另类主体之间的图书情报传播与流通。通过系统地完善图书情报管理,形成网络化,就可以不间断、无间隙地满足企业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有序交流,因此,深入挖掘“知识网络”的潜在的隐蔽性知识,实现与外在显性知识的融合与流通,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核心目的。

(二)图书情报“知识网络”的建设策略

1.建设服务平台

(1)中央平台。图书情报中央平台应是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化信息传输为基础的,全国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图书情报服务中心。中央平台的中心工作要体现“信息中枢”的职能,工作模式是模拟Internet“请求——回应”模式,核心任务应是情报信息处理、资源整合汇总、情报传输调控、业务协调管理等。具体运行机制应通过中央平台持续发送信息资源至下级子平台,对下级子平台的情报索取请求即时作出回应,最后生成动态结果返回下级子平台。

(2)子平台。作为中央平台的下级,子平台设置应本着“广分布,网络化”的原则,遍布各个图书情报管理机构,彼此之间通过各个节点纵横交错,形成有序互联、相互独立的运行模式,由物理屏蔽电缆或光纤联结,以保证中央平台与子平台之间的信息传输互不干扰。子平台的功能集中在情报接收、信息反馈、客户服务等方面。

2.培训专业人才

“知识网络”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由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参与平台管理,实施产品研发,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网络”服务平台的技术保障。在平台研发之际,就应着手挑选出热衷于图书情报、擅于情报创新的专门人才,可以在高校增设这样一门专业,定向培养,注重应用。通过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通讯手段等尖端技术,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与用户共同进行知识收集、信息交流以及技术创新,发挥“知识网络”的社会效应。

3.掌握关键技术

“知识网络”如同计算机的发展史一样,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所以说,“知识网络”建设不仅需要构建信息共享、学习交流和情报检索这样的功能体系,还要注重网络功能体系的创新,掌握“知识网络”核心技术。一是注重自主创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发新的传输媒介;二是掌握中央平台智能化操作技术,不断提升中央平台的情报信息处理能力,扩大情报信息的存储容量,开发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和储存交流的新模式;三是完善子平台建设,保障用户即时共享情报资源,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将用户的使用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平台管理专业人员,由他们来加以改进,提高“知识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图书情报“知识网络”建设是一项历史性的新课题,是全球工业信息化时代的迫切需求。这项工作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和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积极参与,使图书情报“知识网络”逐步完善,并将这项技术的研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加快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1]鞠英杰.论“图书情报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6,4(4):74.

[2]欧群.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构建的思考[J].图书馆,2010,(1):100-101.

[3]Joy Palmer.Ian RichardsGet knetted:network behaviour in the new econom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1999,3(3):191-202.

[4]邹晓华.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2):179-180.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情报图书
情报
情报
情报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