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机制教育研究①

2012-04-18于秋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社团价值观核心

于秋佳,李 宇,高 菲

(1.佳木斯大学 a.人文学院;b.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2)

一、重视当代大学生“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教育

研究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灌输,有利于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实现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

1.灌输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决定了能否被当代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就理论课内容而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整合性和引领力。但是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面对部分学生的思想剧变现象以及学生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与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起来,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赋予当代大学生新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和各学科的内容,有效地整合教育内容,以实现“双星拱月”的教学效果。

2.树立教育理念。以正确的理论说服人,使受教育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不但要进行理论灌输,还要转化到社会群体的共识,达到自觉遵守和践行。为树立教育理念,加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以学生为本”理念,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维,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总结大学生教育活动中的先进经验,把思想性、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形成有利于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3.创新教育形式。唤起以时代为起点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学校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及文化资源之融合,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时效的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强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性与发展性、价值性与动力性、主导性与多样性、差异性与契合性的统一,并在各种价值取向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教育者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育艺术,实现理论讲解与情感渗透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理交融。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教育

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机制之一。当代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了解现实国情,明确时代价值取向,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理论践行内容。

1.培育养成机制。要利用校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营造文化气息,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发挥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环境,发挥内部环境的育人功能,提炼学校发展的精神之魂,形成自身特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环境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机制,具体化为学校管理的规定和学生文明公约,落实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总之,通过教学设施环境、人格环境、组织环境等来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教育。

2.外化自觉追求。在价值活动运行轨迹中,价值活动的任何结果都是价值活动逻辑始点的一种规律性的延伸。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中,对认识价值运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传统的理论灌输单一模式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行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外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只有通过行为习惯才能全面、客观、有效地反映出价值合理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质表征的核心缘由。

3.发挥模范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大多数同学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并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发挥他们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优秀学生党员和干部先进典型及事迹,使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这无形中会成为普通学生的“风向标”。在生活方面,学生党员和干部不但要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把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学生之中,发挥大学生榜样的作用。还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激励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失衡现象及弊端,帮助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

三、引领当代大学生“第三课堂”的价值取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网络、社团、公寓各自的特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提出相应的对策。

1.网络载体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活中,强大的网络媒体、电子通讯、生活娱乐、远程教育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开阔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信息资源、增加了知识容量、创新了思维方式、改变了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但另一面,网络也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注入强烈的冲击。应对网络空间的挑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们教育主体要积极利用好网络阵地,完善管理载体,在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变单一式灌输式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沟通,设专门人员连接思想互动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

2.社团组织活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力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团”。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就要把社团工作纳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域,充分认识这一阵地在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组织社团评比活动、社团文化节、社团展演活动等教育方式,活跃社团影响力;抓好学生社团队伍的建设;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归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通过他们唤起更多的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掌握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动态信息,总结社团工作发展规律。

3.公寓管理基地。面对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公寓化与学生不断扩招的新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进公寓”管理,这是一项全新渗透教育工作。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即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公寓是学生的聚居地,实时信息在这里迅速流传,各种观点在这里迅速形成,不同的行为在这里迅速发生。面对当前大学生公寓的生活特点,这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党团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辅导员带头走进学生宿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构建学生公寓自我管理组织,建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训练基地;将心理咨询室建在公寓,及时调节心理压力;把德育考评纳入学生公寓内管理制度,作为评优的具体依据。总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的控制和引领,让有形教育为无形的说教添加助力剂,更加科学有效地强化公寓的育人功能。

总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取向,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需要,它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更关系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1]于秋波.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学报,2011,(4).

[2]沈丽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1,(5).

[3]李宇.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的新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学报,2012,(3).

[4]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与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社团价值观核心
缤纷社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