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误诊1例
2012-04-14刘进喜高德山
刘进喜,高德山
患者,女,56岁。因背部疼痛4个月,右颈耳后无痛性肿块3个月,伴发热1周就诊。患者于2011-03做家务后出现后背部剧烈疼痛,卧位后起身困难,需家人扶起,自认为肌肉拉伤,购“康尔贴”膏药外敷,疼痛无明显缓解。1个月后发现右颈部耳后出现肿块,无疼痛和其它不适,自行到当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做了全身体检(含各种肿瘤标记物检查),除发现右颈部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外,余均正常。考虑为“淋巴结炎症”无需特殊处理,并按“抑郁症”、“更年期症候群”给予调节神经内分泌和镇痛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无明显疗效。后又在另一医院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理疗和膏药帖敷等,背部疼痛时轻时重,无明显缓解。2011-06出现发热、咽痛、盗汗、乏力,自觉颈部、耳后淋巴节较前增大,头顶部、左腋窝、右腹股沟处发现新的包块,就诊于笔者所在卫生所。追问病史,患者于20多年前患“全身多发性脂肪瘤”,否认遗传及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8.5℃,精神状态一般,营养中等,右颈、耳后,头顶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的约2 cm×2.5 cm,左腋窝触及一3.0 cm×2.5 cm淋巴结,右腹股沟触及2个1.5 cm×1.0 cm淋巴结,质中等,略活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血常规正常。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建议去医院血液科就诊,请普外科行右侧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转省级医院淋巴瘤治疗中心诊治,并发现胸椎受侵破坏。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尤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显著,晚期有发热、贫血和恶液质表现。由于该病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常易被误诊。回顾本例病史,笔者认为首诊误诊原因有三点:一是盲目自信,没有及时就诊。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多数人对医学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不够精通,且忌自行诊治。该患者20多年前全身多处患脂肪瘤(左前臂肿物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导致继左颈部和耳后发现肿块后,头顶、腋窝和腹股沟新发现肿块时自认为是脂肪瘤,而没有及时就诊。患者背部疼痛发生在做家务劳动后,自认为是肌肉拉伤或劳累所致。致使患者就诊时未将上述情况做为主诉告知医师。二是首诊医师对该病缺乏应有重视。发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及背部痛,没有建议患者到血液科就诊或做胸腰椎检查,简单认为是腰肌劳损,是造成本例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在分工日益精细的大医院,执业医师除精通本科室、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外,通晓其它科室、其它领域疾病非常重要。三是盲目相信专家结论。当神经内科专家下了“无大碍”的结论后,患者及家属深信不疑,此后2个多月,病情无明显好转反而加重,也没有再去就诊和做进一步检查。因此,当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出现无痛性肿块时,切不可调以轻心。首先要尽快确定肿块性质,尤其是对那种进行性增大、质硬无压痛,不活动的肿块,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要有目的地进行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应考虑对肿块行切除活检术。然后要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在未明确诊断前进行盲目治疗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