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泛化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
2012-04-14刘思敏程晓玲
刘思敏 程晓玲
(1,2. 新疆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后现代文化的盛行,人类的审美活动呈现出新的形态——美开始走下神圣的殿堂,审美活动呈现出“泛化”的特征。一方面,审美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的活动范围,而扩大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空间环境,美的元素无所不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了;另一方面,美学的审美对象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的艺术作品,而把日常生活作为审美的重要对象和资源,审美日常生活化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物质财富日渐丰富,大众文化逐步盛行,加之传播技术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现象日益明显。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1]此《意见》的出台,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管理规范和制度保障,有利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将引起电视台和节目类型的重新洗牌。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创新、如何发展才能既符合《意见》要求,又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是摆在电视娱乐节目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的发展可以为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提供一种角度,即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化创新。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启示下的创新——展现美,传播美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电视娱乐节目应当做美的展现者和传播者,展现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的景象,传播美的形式变化信息和美的价值意义诉求。
(一)展现社会精英的艺术作品以及审美理念。在传统意义上,审美主体一般是社会上的少数精英,审美对象一般是精英的艺术作品。随着审美泛化现象的日益普遍,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范围都扩大了,审美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或者抛弃社会精英的艺术作品或者审美理念。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撒播的美更多的应该是社会精英创造的美和他们的审美理念,普通大众的审美活动应该以社会精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方式为参照,而不是盲目地反精英、反传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娱乐节目应当成为沟通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桥梁。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电视娱乐节目要密切关注社会精英的动态和创造成果,通过节目平台及时向大众展现社会精英的艺术作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及时分析传达社会精英的审美理念,引导普通大众正确地欣赏美、理解美,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科学地运用美、展现美。
(二)展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普遍美化的景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就是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普遍美化的景象。中国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景象为电视娱乐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画面素材,电视娱乐节目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画面素材。例如在近几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上,许多节目都有与之相对的背景画面,这些背景画面大多是实景采集,包括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清新雅致的小桥流水、琳琅满目的商品柜台等,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小康富足和欣欣向荣。现在许多电视娱乐节目都会邀请嘉宾和现场观众参与,这些嘉宾和观众大多是普通大众,他们的发型衣着、故事经历和精神面貌等能从不同程度体现大众日常生活普遍美化的景象。此外,浙江卫视的《爽食行天下》,主持人走上街头,在普通大众生活的大街小巷中寻找特色美食,展现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美;陕西电视台的《乐淘淘》,嘉宾和主持人走街串巷,在普通大众中“淘宝”,寻找特色小饰品和日常小用品,展现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服饰美和小情趣;等等。
(三)追求电视娱乐节目审美化。作为美的展现者和传播者,电视娱乐节目自身要追求审美化。在表现形式上,声音和画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专业要强、技术要硬、制作要精良。而在内容上,要追求真、善、美。首先,美与快感相联系,所以电视娱乐节目要先满足观众的快感,牢牢抓住娱乐的本质。其次,美以真和善为主要内容,所以电视娱乐节目要追求真和善,传播美的内涵,实现审美超越。以真为美的审美特点就是依据客观事实,从普遍事物中找出普遍适用的生产原理,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真的需要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需要,包括对宇宙运动的规律以及对自然、社会的构成知识和理论成果的需要,这种需要激发了热爱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社会行为。以善为美的基本特点就是依据社会伦理原则,运用首先约束功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实现对社会关系的文化控制。真和善的追求,往往要在超越否定生物目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当人面临自然界和社会的巨大威力时,对真理的渴望使其见贤思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此,电视娱乐节目只有通过追求真和善实现审美超越,才能真正解决普通大众的内在精神需求,才能真正成为大众的心灵港湾,引导大众实现诗意的生存。
二、审美日常生活化启示下的创新——发现美,体验美
在审美日常生活化过程中,电视娱乐节目应当做审美活动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引导受众改变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培养受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一)电视娱乐节目要引导广大受众改变审美观念。中国大众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倾向于盲目地英雄崇拜、偶像崇拜、权威崇拜和个人崇拜。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引导大众向榜样看齐,给大众以方向和动力,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与榜样的巨大差距、不能实现目标所带来的心理落差造成许多人的精神痛苦和心灵折磨。随着审美泛化的发展,审美日常生活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念,这就是普通大众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普通大众也可以创造美。电视娱乐节目要从普通受众出发,引导广大受众改变审美观念,宣扬美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的观念,引导普通大众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在现代社会,人类陷入精神危机而停滞了追求的脚步,只有将生活还原给发现美的眼睛,人类才能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极大地享受精神家园的自由。”[2]例如,湖南卫视的《好好生活》和《我是大美人》,就很好地引导普通大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已有的、有限的条件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中央电视台《时尚街区》策划的花式调酒比赛、花式铁板烧比赛和彩妆创意比赛等节目,体现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引导普通大众在自己的岗位创造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与其说是一种价值迷失,不如说是一种身份的错位。因此,对于现实功利的超越,是主体重塑自我身份、建立审美人生的奠基之步。
(二)电视娱乐节目要引导广大受众改变审美方式。传统的审美观念导致传统的审美方式。在传统观念里,普通大众认为只有在特定的审美场所才能进行相关的审美活动,如在电影院里才能真正欣赏胶片艺术,在音乐厅或音乐会才能真正欣赏音乐,在艺术展览馆才能真正欣赏艺术品,在画廊才能真正欣赏美术作品等。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审美方式已被打破,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场所和特定的时间,也放宽了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只要普通大众有审美需求,几乎就能进行审美活动。因此,电视娱乐节目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声画结合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受众改变审美方式:可以通过细分电视娱乐节目,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策划电影、音乐、美术等相关娱乐节目,在节目中直播、转播或复播音乐会、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考虑到受众的接受水平,可以为受众解读、解析、评价电影作品、文学作品等,如中央电视台的《第10放映室》和陕西电影频道的《第四审片室》,不仅为观众播放电影作品,还为观众解读电影作品的叙事方式、人物关系、演员表演等;而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则可以提前预告电影上映时间和地点,音乐会、画展、体育赛事的时间、进程和地点安排等,使广大受众提早安排自己的时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欣赏方式。
(三)电视娱乐节目要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并超越日常生活。审美日常生活化强调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作为审美对象,在此启示下,电视娱乐节目也可以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从形式上看,可以根据节目定位选择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如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选择具有知心大姐气质的李静;可以将节目演播室布置得家居化,如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和《今夜有戏》,演播室就像普通家庭的客厅,沙发、茶几等家具随意摆放其中,背景温馨平和,主持人和嘉宾看似随意话家常。在《非常静距离》一期节目中,嘉宾在与李静的聊天中突然问她茶壶里的水是否能喝,李静借机告诉嘉宾,节目现场的茶壶并不只是摆设,里面装的茶水和家里的一样,当然能喝。从内容上看,可以将普通大众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引入节目中,江苏卫视便是成功的案例。如《人间》讲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存、情感等问题;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展现普通适婚年龄男女的生活经历与婚恋情感;《欢喜冤家》还原普通夫妻之间的小问题、小摩擦、小情趣;《职来职往》凸显求职者的求职经历和职场生存法则。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重复性、平庸性、非创造性和不完满性等基本特征,由于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处于一种有限的、片面的、被割裂的甚至是异化的状态。电视娱乐节目是一种创造艺术,不能照搬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运用电视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克服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局限,去粗取精,合理包装,超越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实现审美超越。[3]
目前,中国社会审美泛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仍以美的形式的泛化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视觉形象的泛化和身体的泛化,这也是其被广大学者质疑的重要原因。审美超越并不意味着抛却,高科技的发展依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现实中的经济规律仍然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个人欲望的满足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这种现实情况,电视娱乐节目在创新中要循序渐进,正视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的现状,充分照顾到此阶段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水平特征,不能不顾实际地盲目追求超越。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既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引导中国社会审美泛化进一步深入,又要充分考虑审美泛化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现状对节目创新的制约。
[参考文献]
[1] 白瀛. 广电总局:娱乐节目过多过滥 群众反映强烈[EB/OL].[2011-10-26]. http://news.qq.com/a/20111026/001585_2.htm.
[2] 葛卉. 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超越[J]. 广西社会科学,2007(2): 150.
[3] 代迅. 日常生活与审美超越——超越美学论[J]. 文艺评论,2002(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