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水平的思考

2012-04-13张征戴飚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院校

张征戴飚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 410100)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21世纪以来,普通话推广工作继续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按照“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城市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并将“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措施。[1]“以学校为基础”进行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就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是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测试管理水平,对于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2000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随后,《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相继出台,经过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开始实施,重新审定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得以出版。

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普通话水平的测试开展,起到了指引和保障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普遍性”,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较长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历史,作为后起之秀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首先应该在学习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经验教训,针对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有关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特点、师资力量的“特殊性”,争取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效结合,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供理论、制度方面的保障。

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新技术、新环境下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变化,对于测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何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相结合,是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工作中的新课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的成功来源于设计者对普通话结构的深刻理解。[2]看似简单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其实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工作应该在新的起点上,结合教育学、测量统计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开展研究工作。这些理论与技术,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更好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公正,但也应该看到,这些理论、技术在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盲区”,特别是如何与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结合,更是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开展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自从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以来,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积累数量巨大的语音数据档案,高职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工作应该以这些语音数量档案作为基础,了解、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普通话社会使用情况,具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措施与举措,为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服务。

二、调整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关系

提高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在相关研究领域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制度保障,也需要在高职院校现实的水平测试工作中,注重工作方法。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改进当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的关系。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测试成绩,不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的原则开展工作,出现了“重测试,轻培训”的情况,普通话水平培训工作的应试倾向较为严重。当前,高职院校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师资力量不够、培训教材不够规范、培训方法较为落后。

培训师资方面,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自身拥有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不多,拥有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在理论水平、听评能力、职业道德上,都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实践锻炼,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问题。没有好的测试员,也就导致相应的测试培训工作会出现不到位现象。

培训教材方面,有的高职院校往往没有统一购买国家、省市统一编写的培训教材,组织本校测试人员“开发”校本普通话培训手册,以增加培训收入。这些培训手册,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问题,较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培训的效果。同时,由于增加了培训费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培训方法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测试员在培训过程中,较为注重采用传统的声韵中心法,忽略了声调在普通话学习中重要性,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测试成绩不理想;还有的普通话测试员,将普通话培训视为了朗诵表演,培训重点放在了相关培训篇目的声情并茂朗诵上,这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违背或者误解了“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原则。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仲哲明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对演讲与口才的评定,主要是对应试人把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因此,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应试人所掌握和运用的普通话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3]由此可见,培训应该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前提,否则,应试对象的普通话水平规范性就难以保障。

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原则,特别是应该强调“促”与“保”的重要内涵。

“促”就是指促进。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测试的等级要求,需要高职学生自觉地参加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普通话的规范化程度,获得相应的等级评定。其次是促推,提高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培训水平,在测试之后,通过积极主动的分析积累的测试资料,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研究,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可以从中找到可改进的突破点,从而提高普通话培训水平。

“保”就是指保证。高职院校没有普通话培训工作作为保证,普通话测试的声誉、质量、效用、水平等都不能得到保障,也就谈不上普通话的实质性普及,更谈不上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就难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积极、有效的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合劳动力市场准入开展测试

加强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的测试研究,调整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的关系,前者可以为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提供理论与制度保障,后者则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特色,在于结合劳动力市场准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应试人员中,积极主动参与测试的人员,主要是今后可能从事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公务员职业的人。因为,按照这些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规定,从事以上职业的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考核证书。应该说,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与上述职业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效果。

语言测试一旦与某种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对应试人员来说,就将成为一种必须。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具有的经济价值,肯定是附着在从事某一职业的人身上的。因此,积极开发这种经济价值,可以也应该从职业资格标准着手。在教师、主持人、公务员以及服务行业人员中,将普通话作为一种职业资格门槛纳入,这样,它所产生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而且也是经济上的。当前,《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中,提出了需要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范围,包括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职业。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职业化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大多采用毕业证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应该结合劳动力市场要求,积极将普通话纳入到劳动力职业资格标准之中。各高等职业院校,如果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与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结合起来,一方面,将极大地挖掘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必要性,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1] 苏培成.从“国语”到普通话[N].中国教育报,2006-04-02.

[2] 毛世桢.从PSC重新审视普通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2.

[3] 李德龙,陈双玉.论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普通话水平培训体系的建立[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猜你喜欢

普通话测试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幽默大测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