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背诵研究现状与反思

2012-04-13王秀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外语语篇词汇

王秀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230601)

英语背诵研究现状与反思

王秀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230601)

国内英语背诵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研究面过窄、研究设计不理想和研究结论不一致等问题。由于国内英语背诵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还缺乏背诵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方式与自然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促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对背诵过程中学习者如何对语料加工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这些均可成为今后背诵研究的方向。

英语背诵;现状;不足;前景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以及词块研究的逐渐流行,背诵这一传统的中国式语言学习方法又重新回到了研究者的视野中。无论从经验、理论还是实证的角度,背诵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都得到了肯定,也备受一线教师的推崇,有关背诵研究的文章从2001年以来逐渐增多。那么背诵研究现状如何,研究难点、研究的前景又何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研究现状

(一)现有研究的领域和视角

笔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英语”、“背诵”为检索词,“主题”为检索项,逐一检索外语类核心期刊1994—2010年的背诵文章,共发现17篇相关文章。其中14篇主要谈论背诵对英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包括理论研究8篇,实证研究5篇,调查研究1篇。3篇文章从批判的角度分析背诵可能存在的问题。

背诵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发掘二语习得理论中支撑背诵这一传统做法的理论依据。王大伟、曹怡鲁及陈萱等分别从Krashen的输入、监控理论、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Peter Skehan的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机制、Ellis的频率假说和Swain“可理解输出”角度探讨背诵用于英语学习的可行性[1~3]。邓鹂鸣则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背诵输入对英语习得的作用,如:降低学生焦虑、强化语言输入和加强对负迁移的监控等[4]。

背诵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实验证实背诵对英语习得的促进作用。丁言仁、董卫、邓骊鸣的研究主要从背诵输入英语词汇习得的促进角度展开,认为背诵能有效促进词汇习得[5~7],戴祯琼等主要从背诵对写作中程式化短语的影响角度进行实验[8],以上实验均得出背诵促进英语习得的结论。而龙献平就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r=0.723),完成背诵任务次数与英语学习成绩相关图为一阶梯形曲线,显示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效应呈阶梯状[9]。

与绝大多数力荐背诵策略的研究者不同,少数研究者讨论了背诵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杨慧琴从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日益增多的角度提出对背诵的批判,即背诵不等于掌握,提出应采用交际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10]。戚亚军则针对背诵有效但却少有人去实践的这一现象,从语篇信息存储和加工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语篇背诵的情感障碍[11],并且通过一项实验证明因语篇背诵为形式上的浅层加工,在长时记忆的保持上不能达到普遍预期的促学效果,目标考察词组的还原率仅为18.5%[12]。

(二)现有的研究成果

有关背诵的理论依据的探讨日渐成熟。从研究初期的经验总结式的探讨,到简单地借鉴Krashen和Bialystok的语言习得理论,再到运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Schmidt的“注意”理论、Ellis的“频率”假说和Swain“可理解输出”,完整地诠释了背诵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能有效促进习得的全过程。背诵能促进英语习得的理论基础越来越扎实。

实验设计趋于科学、合理。早期,无论是丁言仁还是董卫的实验都是在未控制学习时间的情况下,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背诵和阅读同样的文章,再通过改错、填空、翻译等方法检测两组指定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这样的实验设计,效果不言自明:实验组多花了时间记,自然能记住;而且这样的检测只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没用考查灵活运用能力。而戴祯琼的研究设计则有所改善,她考虑了时间因素,并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但并不直接检测背诵内容,而是通过与背诵内容无关的写作测试来检测背诵的作用。写作测试与改错、填空测试不一样,学生必须从大量的心理词汇中自主选择,可视为内化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众多研究者对背诵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背诵研究却也存在以下问题:

关于背诵效果的研究面过于狭窄。目前仅有的五项实证研究有四项是关于语篇背诵对词汇或语块习得的促进作用。语篇背诵要求语篇内容和形式的精确复制,这不仅要求学习者关注实词,更要刻意去关注易被忽略的语法功能词。丁言仁的实验也提到“语篇背诵不仅有助于实义词的习得,而且对功能词及语法词素的习得也有帮助”[5]。这说明语篇背诵应不仅有助于实义词汇的习得,且对语法知识习得也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却无研究证明背诵能够促进语法知识习得。此外,鉴于背诵对词汇习得的显著效果及词汇对阅读、听力及口语的高度相关,背诵对阅读、听力、口语的促进作用也应较为明显,但目前也无充分的相关研究。

时间控制是背诵实验的难题。正如戴祯琼提到的,研究背诵作用的一大困难是难以掌控学习者课后的学习时间[8]。假设一些学生被布置了背诵课文的任务,他们自然要比那些没有被布置任务的学生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他们的进步也许只能归功于学习时间的增加,而不一定是因为背诵策略的有效性。为了突出背诵的有效性,进行实验时应确保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课外学习时间基本相等。然而,目前相关实验,除戴的实验外,基本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即使戴的实验也未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时间因素。戴的研究虽理论上对学习者的课后学习时间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但她也仅以两个班的晚自习时间相同来代表学习者课后学习时间大体一致。这样的设计并不合理,因为虽然两班其他的学习任务基本相同,但试验班被要求背诵课文,对照班不作背诵要求,这必然导致实验班有了额外的学习任务,实验班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后多花时间去完成额外任务。晚自习时间相同并能不代表课后学习时间相同,实验班学生完全可以早起背诵。较为合理的设计应是同时给两个班级增加课后学习时间大致相同的不同任务,再去对比背诵是否比另一项任务更有助于促进习得。

部分研究结论有待商榷。戚亚军用文本延时回述实验中目标词汇复现率低这一事实来证明语篇背诵不能有效促学。但他的实验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戚的延时测试要求学生回述整个文本。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表达故事的内容上,从而忽略了语言形式。其次,被试不能复用目标词汇并不代表被试完全忘记目标词汇的相关知识。词汇知识分为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产出性知识的习得需要频繁的接触和输出练习。戚的实验恰恰人为地阻止了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造成背诵几乎无助于习得的假象。与之相比,丁言仁的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语言形式上,并且考察的是学生目标词汇的接受性知识,所以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因此不能说背诵无益于词汇习得,而是短期的背诵无益于词汇产出性知识的习得。

(二)背诵研究的前景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中国式语言学习方式没有受到国外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国内相关研究也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背诵输入作为一种语言输入方式,这种特殊的输入方式在输入语料的质和量方面的探讨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背诵输入的质和量方面,究竟是句子、短语输入对习得促进更好,还是语篇的效果更好,目前尚无足够的实证研究证明。王大伟认为:“以往的背诵经验证明我们所能记住的,或者说我们真正吸收的,是常用的字、词组、搭配、句型。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喜欢背课文,可能他们已经潜意识地感觉到语篇不如词语的质量高。”[13]而董卫等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与背诵词句相比,整篇文章的背诵能更有效地作用于习得[6]。两者结论截然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证明究竟哪种背诵输入更有效、更实际。

其次,背诵作为语料认知加工处理过程,学习者在处理一次高频输入的信息过程中的注意力资源如何分配,语言形式中易被忽略的语法词素是否会得到足够注意并保持;语篇回述时的卡壳现象是因语料的浅层加工缺少认知固着点,还是因语篇的单向度线性复制引起的信息整合梗阻所造成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再次,背诵输出作为输出方式与自然输出对促进习得的差异;背诵输出不存在交际压力并且有现成语言模板,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学习者更容易注意到想要表达和所要表达的之间的差距。这些也是背诵研究值得开发的领域。

四、结论

背诵研究从起步到兴盛,理论研究被逐步夯实,研究设计也更趋于科学,但研究的现状也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如研究面过于集中,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等,希望广大研究者能从新的、广泛的、批判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讨背诵策略的方方面面,以便让这一传统的、民族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学习。

[1]王大伟.“输入”新论[J].外语界,1997,(4):43 -48.

[2]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2):16 -19.

[3]陈萱.对背诵的再认识[J].国外外语教学,2004,(1):11-13.

[4]邓郦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4):43 -44.

[5]丁言仁,戚炎.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58 -65.

[6]董卫,傅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4):56 -59.

[7]邓郦鸣,王香云.背诵式语言输入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外语教学,2007,(4):52-56.

[8]戴祯琼,丁言仁.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外语研究,2010,(2):46 -52.

[9]龙献平,黄广大.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56-58.

[10]杨慧琴.背诵与英语课堂教学——谈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05,(6):53-55.

[11]戚亚军.背诵输入情感屏障的认知探析[J].外国语文,2009,(4):27 -31.

[12]戚亚军.背诵输入驱动下的外语学习:问题与反思[J].中国外语教育,2008,(4):36 -44.

[13]王大伟,毛立群,孙艳.关于非自然输入促进输出能力的思辨与实验[J].外语界,2002,(5):50-55.

Current State and Reflection of English Recitation Research

WANG Xiu-li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601,China)

Despite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recitation,there still remains a large room for its improvement.Currently,the problems include limited research scope,undesirable research design and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English recitation study is still at the preliminary stage.In the future,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recitation input and natural input,recitation output and natural output,and the study on learners'cognitive process of recitation are the potential field of research.

English recitation;current state;limitations;prospect

H319

A

1001-7836(2012)07-0170-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67

2012-01-27

2011校级教研项目“语篇背诵与词汇习得相关性研究”阶段成果(2011YX25)

王秀丽(1979-),女,安徽黄山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法及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外语语篇词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