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思考

2012-04-13王永灿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素质教育素质

王永灿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思考

王永灿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素质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当前在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的研究中,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表现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导致以知识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或者以能力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因此,应该在区分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学生就业的素质与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就业;就业素质;就业能力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就业也随之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对于高职学生就业的讨论,较多关注在其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上面,但一些教师在讨论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问题上,往往认为就业素质等同于就业能力,忽视了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区别,导致在就业能力问题的认识上,以能力培养代替素质培养。

鉴于此,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以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

一、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内涵辩证

(一)素质与能力的基本内涵

素质从心理学角度上看,是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这主要是从人的自然属性上来讲的。我们今天所讲的素质,不仅包括人先天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而且还包括后天经过环境及教育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品质及特点。因此,素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生命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它是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后天的心理内容、主观努力和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1]。从这一内涵上看,素质既具有先天性,又具有后天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

当前对于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多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如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对于能力的解释为:“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2]而我们当前所认为的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意义上面。我们当前所认为的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或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因此,能力具有综合性、可变性、实践性的特点。

(二)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内涵及相互关系

在认识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基本内涵。所谓就业素质,就是指“一个人赢得就业岗位和从事工作所应具备的品格、精神、知识和能力,以及言谈、行为举止等后天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综合素质”[3]。而就业能力则是指“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及转换工作所具有的能力”[4]。

从上述对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内涵考察中可以看出,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如素质与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大学的学习与实践,二者都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但是,两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从内涵上看,就业素质就是体现在就业过程中各种内在品质及生理、心理和思想道德等特征,既包括先天的各种因素,同时也包括后天教育和实践而内化到自身当中的各种因素,在未就业时,这种品质是属于一种潜在形式存在;而就业能力则是自身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各种条件的总和,而这些条件,在未就业时,这种力量以潜存的形式存在。从内容上看,就业素质既包括先天的各种因素,如身体素质,也包括后天经教育和实践内化为自身品质的各种因素,如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就业能力则主要是后天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获得的各种能力,如辩证思维能力、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者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某种条件下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相统一。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个人的良好的素质,如基本素质、语言、交往、学习等,表现在就业能力上,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学习能力。

第二,良好的素质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些人素质与能力不同,不能直接在工作中转化为能力,但是良好的素质却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这些素质对于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不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

第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素质的培养和内化。能力的提升与素质的增强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能力越大,素质越高。因此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提升个人的各种能力,而在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内化为个人素质,形成个体内在的各种稳定的品质与特征。

二、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校2010级毕业生的调查及反馈的情况看,2010级毕业生431人,就业率达97%。毕业生涉及到工商管理、机械、数控等六个专业。就业去向包括国企、机关、高校、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满意度普遍较高,但是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协调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而通过我们对2012届461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对就业前景感到乐观的只占到7.2%;对于就业意向单位性质是国企和事业单位的62.8%。这两项调查统计说明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的矛盾心态。

上述调查,实际涉及到就业素质及就业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当前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就业素质方面,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体现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强,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因此在就业过程中,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较好的工作态度。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协调能力的欠缺表明了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和必要的科学素质。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和就业意向的选择,体现在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心,有深切的压力感和焦虑感,并且还体现了对还未到来的就业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反映在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上,虽然基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在综合素质上,尤其是就业核心素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在就业能力上面,高职学生在一些就业素质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表现出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如科学素质的不足,反映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而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体现在就业上,就是非专业能力的不足,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专业技能的不足,体现在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一方面是实践能力的欠缺,即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而另一方面,体现了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即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不足影响到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从高职毕业生的不足方面来看,既有就业素质的缺乏,又有就业能力的不足。并且在众多的就业素质中,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表现较为缺乏,这两项恰恰是高职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表现在就业能力上,就是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的不足。而这两种能力,也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能力和最核心能力。

三、增强高职学生素质,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方面的缺失

从上述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调查和分析中,我们了解到高职毕业生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既有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也有高职院校教育的缺失,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知识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沿袭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认为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导致了高职学生在求职工作中,素质与教育的双向缺乏。

第二,以能力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就业率一直是衡量高校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众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所谓的高就业率,过度强调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导致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基本素质,难以适应社会与企业的基本需要。

第三,在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基本素质缺乏,就是核心能力缺乏这样的怪现象。实际上,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是有类别和主次之分的,比如素质教育,就应当区分哪些属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等;哪些属于核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哪些属于高层次素质,如思想素质、审美素质等。在能力教育当中,仍然有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的区分。就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中,注重这种区分,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分析

如何真正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单纯以就业率为导向。因为单纯依据就业率给高职学生定位,有严重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表现在高职教育问题上,容易造成教育的形式化、片面化。《教育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应当依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应做到:

首先,强调全面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谓的素质教育,不是搞几次活动、做几次报告就能实现的,而是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过度强调教育的专业化、模式化,除了专业教育之外,其他教育降至次要地位。因此,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全面教育,破除单一化的专业教育,体现在课程开设上,要制定全面的、科学的课程开设体系,在专业课中,应注意区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与专业课相关的其他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科学素质;在人文课程中,应当注意不同课程在对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突出目的性。如公共类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大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此外可以适当增加高职学生选修课程,如增设心理健康课程,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这些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多地通过教育从而内化到自身当中,形成稳定的品质。而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教学本身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因为教学过程只能传授学生知识,而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实践活动。实际上,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行,而行又离不开认知、语言及思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比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学语文课通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等等。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注重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

再次,加强实习实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实习实训属于专业实践,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知识指导专业实践;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实践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如此以来,既可以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内化为稳定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其要重视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使其在未来的就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当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市场,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强化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以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高建昆.论素质的内涵与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2011,(2):168.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15.

[3]金崇华.论大学生就业素质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57.

[4]李孝东.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7.

Consideration on Employment Quality and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ANG Yong-c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epartment,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Yongchuan 402160,China)

Quality and ability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At present,however,one of the two concepts is overemphasized in the research of employ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t can be see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at the knowledge education replaces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education or ability education replaces quality education.Therefore,we should work 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udent employment quality and ability,based on distinguishing quality and ability,and accordingly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abi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employment quality and ability.

employment;employment quality;employment ability

G710

A

1001-7836(2012)07-001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08

2012-02-27

王永灿(1981-),男,河南漯河人,讲师,硕士,从事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生素质教育素质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最“叛逆”的毕业生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