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位理论解读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

2012-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

计 彤

基于生态位理论解读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

计 彤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24)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在众多的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具有独特的效益性、功能性以及可持续性。但自然辩证法课程近年来在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中呈现出了边缘化的趋势,出现了该课程的理论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错位现象,阻碍了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稳定性、效益性、可持续性的实现。因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理论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对位,是改变现状、实现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

自然辩证法课程;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现实生态位

1 生态位内涵及其理论实质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其中时间因子和环境因子通称为生态因子,各组织水平的生物通称为“生态元”(Ecological unit)。生态位概念一般可认为:在生态因子的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和适应的部分,称为该“生态元”的生态位。其余部分称为“生态元”的非生态位[1]。

事实上,在已有的生态系统中“生态元”都存在着对位状态或错位状态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处于错位的“生态元”都会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直至寻找到相应的对位生态位。如果在其生命周期域中没有实现对位,这样的“生态元”往往被淘汰或者走向衰败。因此生态系统中的最根本的“生态元”是否能够实现对位状态决定着该系统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生态位理论揭示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态元(物种、种群和群落)生存与竞争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生态位理论在竞争系数估算、极限相似分析、资源划分、土地评价、群落稳定性讨论,以及在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2]。生态位是所有生命现象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也是具有普遍性的自然法则,它适用于整个自然界以及自然界的各个子系统。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也都存在着生态位问题,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也不例外,因此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的工具。

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生态位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继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这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设置的重要的生态元。由于本课程的独特视角,在时间与空间及其功能上都占有其独有的生态位。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自然辩证法课程开设时间最长,是全国恢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以来最早设立的公共课程之一,课程学时也比较多。自然辩证法课程开设于1978年,是面向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通常自然辩证法课程均要求授课满54个学时,要求每位研究生修满时间,通过考试与考核可以获得2个学分,它是决定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指标。

在硕士生课程设置的学科系统中,每门课程的空间因子主要体现在授课对象的数量与学科分布上。自然辩证法课程是我国理、工、农、医类的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授课对象的数量巨大,在理工科的大学中几乎是全体硕士研究生。在学科分布上,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容纳了多学科的内容,对于理、工、农、医类的硕士研究生在拓展知识的广度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在时间、空间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功能关系上,展示了本学科的功能性与稳定性,预示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潜能与特质。

3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现实生态位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选课程,作为一门连接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中介学科有它独特的现实生态位。

3.1 研究生教育的现实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7条的规定,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3]。

针对理、工、农、医类的硕士生研究生要求在培养中实现知识深化、科研训练与论文成果并重;课程设置要求要更加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和自主选择性。培养目标就是促使研究生能够具有更加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学术潜能。帮助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实现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判断与研究。

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更是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的重要理论背景。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本身也是具有独特性的,即它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通过自然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以指导具体的科学认识。其目的是使研究生不仅仅拥有一个个知识元,更是科研工作者所必备的研究方法。

3.2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生态位

在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其现实生态位呈现错位现象。自然辩证法课程也出现了功能削弱与地位降低的状况。

(1)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将自然辩证法课边缘化。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理工科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课对于其就业、升学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在没有开课之前就已经有了厌学情绪。上课时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拿到学分为最终目的。在一些学生心目中,外语、计算机以及多门专业课才是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重点,所以经常有研究生将其他课程的书籍带来一心二用,结果虽然到课率不低,却没有达到实质的效果。

(2)研究生院的管理者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轻视化。研究生招生量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足,几乎每个自然辩证法课堂的学生数量都在二百人左右,使师生互动几乎成为不可能,所以通常的授课模式就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理工科研究生本身人文素质有限,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也不够扎实,由于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致使教与学形成了“两层皮”的状态。

(3)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内容时代感不强。当代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成长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背景知识丰厚、思维活跃。但是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与80后、90后的研究生特点相比明显滞后,导致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因此降低了教学的凝聚力。

(4)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目前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科研成果的评定,对于教学大多数是进行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很多教师都面临着评定职称的压力,因此通常会将大量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对于教学研究的力度不够,教学内容的革新与创新远远不足。由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出现错位就成为必然了。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现实中的效益性、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在各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危机。重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合理生态位是每位授课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4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位理论中生态位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生态元”地位功能的变化,以及对环境适应度的增强而变化的。在研究生教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生态位重建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生态位重建,主要是加强其对理工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性思维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功能,并且重新确立自然辩证法的交叉学科的地位,促使其从边缘化回归于本位。

4.1 教学内容以体系与专题相结合

教学内容在传统的三大块的讲授过程中,可进行专题讲解与讨论,就学生感兴趣的难点和热点提出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平台。按不同的专业划分,提出不同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所学专业与自然辩证法课程之间的关系。改变被动接受的现状,由学生自己的思考而获得对方法论的认识。

4.2 教学方法以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导,为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方法论以及科技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中的“四维艺术”,即以声、光、形体语言以及文字图像的形式,展开自然辩证法教学。以视觉冲击来调动和激活其他感官的接收反应,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3 教学主体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自然辩证法理论是一个开放体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主体——教师要以新的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突出以科研为先导,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科研主体。在教学中讲授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可与学生一同探讨,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在前沿问题的讲述与探讨中有助于学生参与,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与开拓能力是有益的。

4.4 研究生从必修向必需转向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自然观、方法论、科学观以及本学科的新的研究进展的讲述与评介,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使研究生认识到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分析不同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中找到一般规律,并获得科研方法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其完成本专业课题提供方法论帮助,促使其对本课程的学习从必修到必需的转化。当然,这要经过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实现“三结合一转向”,即内容实现体系与专题相结合;方法实现讲述与演示相结合;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生实现由必修到必需的转向,就能建构自然辩证法合理的生态位,促使自然辩证法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叶芬斌,许为民.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J].科学学研究,2012,(3):3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Z].1981-05-20.

G642.3

A

1001-7836(2012)07-003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17

2012-05-27

计彤(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哲学博士,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STS研究。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